烈士后代、 72岁的严志俊, 辞去城里的苏中江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职,今年3月初回到故乡“江海文明源头”第一村——青墩村后,比以前更忙了。他曾在这里担任过村主任、支书等职,如今回到故乡,很快与家乡父老融为一体。父老乡亲热情称呼他是不在社团兼职、仍为家乡奉献不止的“严奉献”!
青墩村地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000年青墩新石器遗址福地,享有“江苏的河姆渡”美誉。由于近年来遗址的开发与保护方案未能拍板,致使这个“江海文明源头”第一村的发展规划难描绘,发展步子难跨越。关键时候,严志俊回到村里,群众奔走相告:老支书回村啦!有严书记扶持,青墩村定能迈进致富快车道!村民们一致推举他为乡贤联谊会“荣誉会长”。
经过一番认真的调查研究,严志俊归纳破解村庄发展瓶颈的“三句话”即:“交通先行官,修路天地宽;流通靠市场,村民不出村;基础多投入,老村换新貌”,并提出了村里的发展规划、项目安排。
4月下旬,严志俊带着村两委会主要干部来到县相关部门,争取将青墩村列为“挂钩对子”。3个多月后,村集贸市场、文化广场、连接遗址纪念碑的2座钢架大桥、4公里水泥路等六项工程均开工,青墩遗址公园建设列入市县发展规划项目。
时下,严老正牵头抓好回村的第一个“个人回报项目”:筹建村史馆。经他做工作,侄儿同意把自家临近遗址纪念碑的两间平房作为村史馆馆址。他拿出万元积蓄,组织退休教师和大学生村官采编村史。
当年,“苏中刘胡兰”高凤英烈士曾生活、战斗在青墩区域,闻名大江南北的新四军领导的联合抗日部队“联抗”曾驻扎青墩地带,需要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严老受村两委会委托,撰写报告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均得到立项与经费支持。
为了弘扬核心价值观与传承五千年青墩文化相结合,他聚智聚力协助镇党委、政府不断丰富“青墩精神”的内涵,总结提炼出“为民族浴血奋战的联抗精神”“头顶蓝天,脚踏大地的创业精神”“新农村建设的创新精神”,努力使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