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共产党
原上海市宝山县县委书记、离休干部王向毅出生在一个不愁吃、不愁穿的富裕家庭里,曾被人们称为“小开”。1937年8月13日,9岁的王向毅亲眼目睹日军飞机在西藏路大世界闹市炸伤、炸死许多市民。当时,上海地下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到处可见进步青年在大街上组织募捐,到前线慰问十九路军等抗日将士。王向毅读高小时,在进步教师的引导下,开始接触毛主席的著作,并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阅读进步书刊,逐渐认识到真正领导救亡抗日的是中国共产党。太平洋战争爆发那天,偌大的上海滩上,街头巷尾都站满了日本兵。当“亡国奴”的悲哀,压抑着王向毅的心。一天,他骑着自行车去看同学,经过站岗的日本兵面前,因没有下车鞠躬,结果被鬼子拖下车来一顿毒打,自行车也被鬼子踩坏,由此更激起了他对日寇的仇恨。
进入高中二年级后,15岁的王向毅和同学陈谷亮经常私下议论抗日救亡之事,并决意寻找共产党。
一天,陈谷亮告诉他:“我碰到了新四军!”王向毅听说新四军,就肯定是共产党!他立即兴奋地向陈谷亮表露:我要加入共产党。陈谷亮要他用淘米水写了一份对党的认识和要求(淘米水经过处理可以看清字迹)。过了几天,陈谷良领了一个名叫乔石的人来了。乔石同王向毅进行了交谈,并主持了他的入党宣誓。宣誓完毕,王向毅急着问乔石:“什么时候发枪?”乔石笑着对他说:“现在你的任务是进一步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按党的指示,同日本鬼子作斗争,这比发枪更重要。”从此,王向毅有了党组织的引导,积极地发动同学,团结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同时,王向毅还先后发展了包括他的四弟王金元等人入党。
投入反蒋反美斗争
1945年8月15日,日本鬼子投降了。国民党反动派为独占抗战胜利果实,在美国支持下积极发动内战,妄图消灭共产党。王向毅被圣约翰大学附属高中开除后,按组织要求考入之江大学。在这所一千多人的大学里,他与校内20多名地下党员一起,根据内战全面爆发的形势,采取组织文艺团体、调查研究会、办壁报、利用教会活动等形式,配合反内战、要和平,团结广大同学,开展罢课等斗争。后来,国民党政府派来军警加紧迫害进步师生。根据党组织决定,王向毅等暂时躲进山里,然后又潜回上海。王向毅利用大哥王福康的证件考上了大夏大学(华东师大前身)读大三。之江大学先后被开除的16个党员,也都考入了大夏大学。于是,以这些同学为主,组织和恢复了系会和班会,会同复旦、交大等大学,开展反美、反蒋、反内战、反饥饿斗争。全校组织了争取国立委员会主席团,王向毅被推选为主席,组织了全校罢课,并派出了赴南京教育部请愿团。一天,国民党军警包围了学校,准备到宿舍捕捉地下党员。王向毅等在宿舍敲面盆,号召同学到操场集合,学生们冒着大雨集合在操场上同国民党军警对峙。学校训导长在大会上训斥学生的罢课行动,要学生解散回宿舍。王向毅挺身上台,把训导长推下台去,并号召同学们越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团结。王向毅率领同学冲进被军警封锁的大礼堂,强烈反对军警干涉学校活动。事后,国民党军警搜查追捕共产党员的行动开始了。王向毅是他们要捕捉的重点对象。在这一段时间,他每晚都要换一个宿舍。针对这种情况,组织上决定王向毅等一批已经暴露的党员转移出学校。
王向毅的父亲王石声见儿子的处境危险,便要王向毅出国读书或工作,并将已买好的去美国的飞机票和一些钱交给他。王向毅接过机票和钱后并未去美国,而是把机票丢掉,拿着钱去找党组织了。
进入解放区
党组织决定王向毅到苏北解放区去。于是,王向毅等一批已暴露的地下党员和积极分子分批转移到江淮地区。王向毅先被分配在保卫科工作,后又转到豫皖苏三角地带的三十四师政治部担任宣教科干事。王向毅的任务是负责每天听取解放区电台,记录后用钢板刻写出油印小报。后来,王向毅被分配到华中人民革命大学负责地下党撤到解放区的一批非党积极分子的学习。解放后,这批学员不少成为上海青年文工团的骨干。上海合唱团著名指挥司徒汉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国民党军队大多有汽车,可解放军是小米加步枪,靠的是一双“铁脚板”。那时行军,一天要走上百里路,而且以夜间行军为主。一天下来,王向毅脚板上鼓起了好几个血泡;几十天下来,脚上磨起了厚厚的老茧。一个寒冬腊月的夜晚,河浜都结了薄冰,桥梁被国民党军队拆毁了。为了执行任务非马上过河不可,他们只得从半人多深的河水中趟过去。一上岸,王向毅冷得颤抖,大家的衣服结成冰,响起一片咔嚓声。大家只得相互挤在一起靠体温融化掉冰块。
1949年5月,王向毅被编入南下干部纵队,随着三野的先锋部队渡江进驻丹阳,经过一段时间入城政策的学习,急行军到达嘉定南翔,由地下党组织公交车将他们接到交通大学。第二天召开了地下党与三野解放军会师大会。之后,王向毅就投入到接管上海的工作中,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