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期●随感录●

提倡亲民作风

作者:季 音


去冬今春的冰雪灾害期间,在电视屏幕上看到,总书记胡锦涛来到数百米深的煤矿井下,与满身煤灰的矿工们一一握手,亲切慰问坚持节日生产的煤矿职工。又看到温家宝总理冒着大雪,二下湖南灾区,在抗灾第一线看望与灾害作斗争的广大军民。看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灾害面前与民共甘苦的镜头,着实让人感动。
      在困难面前不避艰险,与人民共同艰苦奋斗,这是我们党的传统作风。过去我们的许多国家领导人,都是这样做的。1965年河北邢台发生地震,周恩来总理在余震不断的危险情况下,立即赶赴地震灾区,慰问灾民,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救灾大计,极大地鼓舞了邢台人民战胜灾害的斗志。像这样的事例还可以举出许多。正是这种亲民的好作风,转化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使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对这种亲民的传统作风,现在我们有些干部逐渐生疏了。有些人官做大了,官架子也越来越大,平时很少联系群众,很少接触基层干部和群众。有些干部或老百姓想当面向领导干部反映点情况,和领导谈谈心,一概被秘书拒之门外。他们这样做的借口通常是一个“忙”字。确实,许多干部现在工作都很忙,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工作千头万绪。但是,你工作再忙也不能把联系群众这件大事放在一边。实际上这正是解决你的“忙”字,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途径。
  古人说:“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意思是说,当官的要与老百姓亲近,而不可以凌驾于老百姓头上。这话是很有远见的。一个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公民,你官做大了,只是意味着你为人民服务的担子重了,而绝不意味着其它,你和一般公民在政治上与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这就是说,摆官架子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次刘少奇同志接见北京背粪桶的工人时传祥,他对时传祥说,“你背粪桶,我做国家主席,我们只是分工不同。”少奇同志说的这句话,不是很值得那些多少沾染了些官气的干部深思吗?
  我们有些干部,偶尔也来到基层,会见基层干部和群众。可是他们没有完全放下官架子,对群众是居高临下的讲些套话,不是和群众平等对话。你不掏出心窝子来向对方交心,对方也就不掏出心窝子和你说真心话,你就了解不到多少基层的真实情况。这样的联系群众,当然不是真正的亲民作风,只是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而已。
  所谓亲民作风,就是要和老百姓亲近,心心相连,互相交心,没有官场上那种虚假的做作,而是坦诚的平等对话,共商为人民所关心的大事。在去冬今春抗击冰雪灾害的斗争中,有两句话说得最得人心,这就是“同心同德”,“众志成城”。这两句话,就是亲民作风的最好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