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期●老区采风●

“溧阳市十佳创业女性”胡明

作者:张顺生


在江苏省溧阳市茅山革命老区竹箦镇的上宋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兴竹畜禽养殖研究中心,负责人胡明在发展禽业生产,组建禽业专业合作社,带动老区农户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方面,取得佳绩。
  下岗创业闯出新天地
  2003年初,从城里企业下岗回家的胡明,凭着父亲是原句容农校从教多年的畜牧兽医教师、丈夫是毕业于江苏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的优势家庭条件,承租了原竹箦农场废弃的养猪场地,创办起溧阳市兴竹畜禽养殖研究中心。
  开始,她筹措了15万元资金,在一片荒芜的场地上艰难起步。在几年的执着拼搏中,该中心得到了江苏省扶贫办公室、江苏省扶贫基金会等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有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占地面积30亩,拥有生产用房126间,计4800平方米,引进了法国优良蛋鸡品种——依莎蛋鸡,实行了一条龙机械化标准化养殖。靠优良的品种、自配的饲料、科学的养殖、严格的管理,该中心生产的蛋品达到了无公害、无激素、无药残的要求。2004年4月,经省农林局、国家农业部鉴定为无公害鸡蛋,获得了无公害证书,被评为常州市名优农副产品。2007年该中心产蛋77万斤,成为溧阳市首家规模化养殖的蛋鸡生产基地,被常州市评为“双学双比三八龙头项目先进集体”。
  组建合作社扶贫帮困共致富
  为了带动老区农户充分利用丰富的丘陵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养殖业,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在胡明等同志的一片爱心和积极倡导下,在兴竹畜禽养殖研究中心的基础上,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于2006年5月18日,组建了溧阳市兴竹禽业专业合作社。其组织原则和宗旨是:以从事家禽生产经营的农户为主体,按照自愿、自立、互利的原则,以家庭生产经营为基础,以提高社员组织化程度和增加社员收入为目的,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依法维护社员的合法权益。
  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已建成了300平方米的共育苗鸡鸡舍、700平方米的标准化蛋鸡鸡舍,并购置了配套的50组育雏鸡笼、风机等饲养设备。现已吸纳竹箦镇、别桥镇、上兴镇、社渚镇和天目湖镇的65人加入合作社。在合作社运作中,统一育种供苗:起动培育“溧阳三黄草鸡”、“温氏草鸡”、“邵伯草鸡”、苗鸡4批,共5万多只,无偿发放给合作社社员达100多户;统一卫生防疫:在共育苗鸡期间,每只苗鸡分3—4次注射马立克、法氏囊、新城域、禽流感四种疫苗,以增强防疫抗病能力;统一技术培训:已组织社员参加养殖技术知识讲座2次,并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
  为了保护参加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农户的草鸡长成出售时,由社员自由销售,随行就市。当市场销售价格低迷时,由合作社以每市斤不低于6元的保护价格予以收购,每户社员一年至少可增收2000多元,其中饲养蛋鸡的社员一年至少可增收3500多元。
  为支持和帮助贫困户搞好养殖,兴竹畜禽养殖研究中心无偿提供了部分鸡笼、食槽和苗鸡的过渡饲料。还与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合作,签订了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家庭饲养草鸡的协议,重点扶持了居住在竹箦地域的36户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发展养殖业。满族妇女石萍,全家4口,家境贫寒,自前年5月开始饲养草鸡,至今已累计饲养了1.4万只,收益数万元,一下子摆脱了贫困。
  为了把养殖业做大做强,使专业合作社越办越好,胡明已与有关镇、村联系商定,今年再租赁土地100亩,扩大养殖规模,使兴竹畜禽养殖研究中心的蛋鸡养殖量,从去年的5万只增加到8万只,使兴竹禽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再增加几十户。同时,进一步规范专业合作社的运作,使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为老区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再作努力。
  胡明也因成绩显著,被选为“溧阳市十佳创业女性”、“常州市人大代表”、“江苏省双学双比女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