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期●万众一心 抗震救灾●

钢铁长城 忠诚卫士

——抗震救灾中的人民军队

作者:张云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劫难,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气概、过硬的本领,奋战在抗震救灾的最前线。正是这场抗震救灾的生死考验,使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人民军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我们的军队是捍卫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是抗击自然灾害的中流砥柱。

一、听党指挥,以最快速度奔赴灾区,履行抗震救灾的神圣使命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党领导的军队,听党指挥是我军最显著的一个优良传统。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不畏艰险,星夜兼程,多路突进,以最快速度赶赴灾区,投身到抗震救灾的第一线。5月12日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要求,立即组织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和医疗卫生人员,尽快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
  迅速!立即!尽快!全力!号令三军的这4个“关键词”,是统帅部的决心,也是全军将士的行动指南。正在昆明考察部队的郭伯雄副主席立即赶赴灾区,就地现场指挥;徐才厚副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军委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部队抗震救灾工作。震后10分钟,成都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震后13分钟,全军应急指挥机制紧急启动;震后14分钟,总参作战部发出第一道命令,要求北京军区某集团军的工兵团作好集结救援的准备……一场大规模的抗震救灾战斗打响了:一天之内,各军兵种远距离同步开进;4天之内,从将军到士兵组成的各路大军,冒着不断发生的余震,团结拼搏,克服重重困难,以最快速度奔赴灾区,临危不惧、顽强奋战,争分夺秒解救被困群众。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军长许勇少将,亲自带领30多人的先遣队,冒雨强行通过了被泥石流堵塞的公路,首先进入汶川映秀镇。武警驻川某师参谋长王毅带领突击队,冒着凌空飞石,踩着遍地泥泞,徒步强行军90多公里,于13日晚上11点15分到达汶川县城,这是汶川大地震中心盼来的第一支抢险救灾队伍。14日,为掌握汶川、茂县、理县3个震后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孤岛”灾情,15名空降兵先遣队员,首次在高原复杂地域,在没有地面引导、没有地形标识、没有气象资料的恶劣环境中,从海拔4999米高度纵身跳下,着地后迅速与茂县县委、县政府取得联系,于当天15时许传回了震后该县的第一个信息。就这样,短短的几天之内,10多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火速向灾区挺进,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关键的作用。
  人民军队的表现也得到了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迅速”、“高效”、“难以置信”、“井然有序”等成为众多媒体提及中国抗灾行动时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韩国《朝鲜日报》记者发自都江堰的一篇报道说,为了解救受灾群众,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背着铁锹和救急食品,徒步走向震区。中国军人为了和灾难搏斗,“开始展开第二次长征”。美国《中华商报》发表社论指出,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了中国军队官兵在舍生忘死地救死扶伤。
  人民军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雷厉风行地履行抗震救灾的神圣使命,书写了又一篇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军人听党指挥的壮丽篇章。

二、服务人民,以大爱奉献灾民,托起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希望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是我军的又一个优良传统。在抗震救灾中,全军将士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教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百倍的努力,把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作为首要任务,作为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是一场抢救生命、呼唤人性的特殊战斗!仅10多天的时间,参与救灾的官兵就从废墟中挖掘出21566名被埋人员,救治了34051名受伤人员,转移安置了205371名灾民和游客,空投机降物资307吨,抢修道路557公里。胡锦涛主席称赞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广大官兵:“你们不愧为人民子弟兵!”这是对救援部队官兵的高度评价,也是全国人民尤其是灾区人民的共同心声。
  在这场拯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的特殊战斗中,他们以大爱编织起了许许多多真实而动人的故事:某红军师教导队285名抢险官兵一半是独生子女,但在都江堰一处危楼执行搜救任务时,当师政委提出“不是独生子女的请举手”时,285名官兵一起举起了右手;当师政委再提出“两年度以上兵、是共产党员的请举手”时,285人又一同举起了右手。二炮某团政委孙乐对此解释说:“军人将生死置之度外,并不是不珍惜生命,而是要让更多人的生命有安全保障。”空军某部官兵面对余震中飞石不断滚落的危险,在灾区银厂沟连续作战92个小时,硬是用双手刨出了一个个受伤灾民。陈宏,一个普通的军中卫生员,部队驻地离他的家乡什邡仅50公里,家中的五层楼房在震后变成了一片废墟,他的妻子和刚刚10个月的儿子被埋在这里。他哭喊着妻儿的名字,围着震塌的房屋转了许久,伏在废墟上听了许久,最后,他对着废墟鞠了一躬,默默地返回部队,加入了救援的行列。中国军人用实际行动再一次印证: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子弟兵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里,最可爱的人用自己果敢的行动和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赢得了灾区人民的爱戴,赢得了世人的敬仰。在灾区人民的心中,人民军队的身影成为他们最大的安慰。因为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为了请求年轻的战士吃上一口他们省下的干粮,居然向他们下跪叩首!军民鱼水之情实在令人感叹!一个三岁幼童,伤痕累累地被救出来后,在担架上向武警官兵叔叔郑重地敬了个礼,表达了对亲人纯朴的敬意。
  军爱民、民拥军的情结在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人民子弟兵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军民团结奋斗、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得到了空前的升华。

三、英勇善战,以实战应对灾情,成为抗震救灾的中流砥柱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英勇善战也是人民军队一个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回顾我军80多年的奋斗历史,座座丰碑铭刻着无数英雄的辉煌业绩,漫漫征途闪耀着革命英雄主义的不朽光彩!在征服自然灾害的斗争中,无论唐山大地震,还是“九八”特大洪灾;无论非典瘟疫,还是年初那场特大雪灾,都记下了中国军人的奋斗经历,留存了他们的特殊贡献和精神财富。今天,在面对这场特大地震灾害时,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又一次展示了他们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和永不言败的精神风貌。
  这次抗震救灾不亚于打一场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因为,这既是一次对我军军事素养的突击检阅,又是一次对我军应付突发事件战斗力的全面考验。抗震战场上,我军指挥机制的高效运转,指挥能力的果断快捷,抗震部队的快速反应,多军兵种密切协同开展大规模的联合救援,都体现了我军执行命令的坚定性和动若风发、无坚不摧的战斗力,更体现了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出色的应变能力。
  战斗在这次抗震救灾战场上的各种力量蔚为壮观:其军种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加上民兵和预备役人员,涵盖了共和国武装力量的6大支柱。其兵种则有侦察兵、通信兵、工程兵、防化兵,还有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空降兵、运输航空兵。各军兵种既密切协同实施一体化联合救援,又各尽其力。人和武器的有机结合,是现代条件下打赢战争的一个重要制胜之道。在这次抗震救灾战场,我军各军兵种尽力发挥了他们的各自优势,多种装备有效配合,组织指挥密切协同,积累了在道路毁坏、地形险峻、次生灾害威胁的条件下实施紧急救援任务的宝贵经验,使用各种现代化装备器材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从5月12日14时28分地震发生至13日22时的一天多时间,空军在恶劣的环境下出动了18架直升机,飞行28架次,向绵阳、绵竹、彭县地区空投物资12·5吨;13日一天之内将11420名官兵空运到成都附近。空军司令员许其亮说,这是中国空军史上同时出动飞机最多、飞行强度最大、反应速度最快的非作战空运行动。对此,美国全球安全组织的军事专家分析认为,这是解放军精锐部队——空降军战斗力同样得到增强的表现,在“规模大、条件复杂、准备时间短”的情况下却能迅速行动,这恰恰是“应对未来突发战争的具备能力”。截至5月18日12时,全军共出动各类型飞机1069架次,开出军列92列,运用大型运输车、吊车、冲锋舟、便捷式通信设备、发电机等各型装备11万台,为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对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如此大规模的跨区行动,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全球安全组织新闻发布,均引述美英军事观察家的话说:在极短时间内,远距离运送如此大规模的部队,显示中国军队的军力投射能力大增,而这是解放军近年来运输装备、指挥体系和官兵素质现代化建设的结果。
  横空出世,方显英雄本色。经受了抗震救灾严峻考验的人民军队,必将以自己的雄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中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