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期●老区采风●

荒山披绿白鹭归

——安徽南陵县三里镇西岭村垦荒造林新事

作者:高照人 陈新彩 陈德友

昔日,安徽南陵县三里镇西岭村的千亩荒山,历经三十载垦荒造林,如今,一片葱绿。飞离这里多年的鹭鸟又成群结队地飞回来了……

年近七旬的老护林员钱兴华,是这西岭村土生土长的人,在这片山场上看山护林已30多年,对这片山场的变化了如指掌。他说:西岭村这千亩山场上,原先长满了树木,尤其是前面那道山岭上,长了几十棵上百年的大枫树,引来了成群结队的鹭鸟在大枫树上搭了成百上千个窝。白天,它们飞往西岭四周万亩水稻田里和小沟小渠里找小鱼小虾、泥鳅、螺蛳吃;傍晚,又成群结队飞回大枫树上窝里睡觉。夏去秋来,成双成对的鹭鸟,在窝里生蛋孵化,繁衍后代;秋去冬来,鹭鸟领着儿女们成群结队飞向温暖的南方过冬。待到第二年初夏,秧一下田,鹭鸟又成群结队从南方飞回这里。这里的鹭鸟多得不下万只。那飞起飞落的场面可壮观啦!1948年,国民党军为阻止解放大军过江,在长江防线上修碉堡,筑工事,强行把几十棵大枫树砍倒运走了,使山场遭到了大破坏。1958年大炼钢铁,砍树烧炭,又把这山场上的树木砍得差不多了。1968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刮起滥砍乱伐风,结果把这山场上残存树木剃了光头啦!树砍了,鸟窝没了,成群结队的鹭鸟发出一阵阵哀鸣,地飞离了这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加快垦荒造林、绿化荒山的进程,国家制定了林业“三定”政策,划定给集体山场,划定给村民责任山、自留山。冬天里,村里组织上百名青壮劳力,来到山上突击垦荒造林。大家冒寒风,挥锹抡镐,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刨去了荆棘,填平了沟坎,经过半个多月的突击,终于把划定给集体的400亩荒山整治成宜林地。第二年一开春,村里又抓住时节,组织40多人的造林突击队上山,边整地,边打穴,边栽植,突击一周多,终于栽上了杉、檫、松、竹等,办起了这“西岭村林场”。当时,大多数村民从村办林场看到了荒山变绿的希望,也纷纷来到自家的责任山、自留山上垦荒造林。但少数村民心存余悸,怕垦了荒,造了林,政策一变,又归了公,所以迟迟不愿上山垦荒造林。为此,上级林业部门的同志边走村串户,反复宣传林业“三定”政策,并到已在划定的责任山、自留山上垦了荒、造了林的村民家,逐家逐户检查验收,并一一发放给“林权产权证”。这样一来,使少数原先心存余悸的村民吃了颗“定心丸”,他们也陆陆续续地上山垦荒造林。经过10多年的精心抚育,精心管理,如今,绿树成林,树木成材了。近两年,国家为了加快消灭荒山,又出台了“谁垦荒、谁造林、谁受益”的新措施,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垦荒造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争先恐后地把西岭上仍荒着的零零星星小山包,岭边岭沟,边边拐拐,凡是能垦荒造林的200多亩闲散山场,也相继开垦,栽上了树木。千亩荒山变绿了。刚开始,原先飞离这里好多年的鹭鸟,先飞回来了几十只,像似回来“探亲”一样,当见到这里荒山变绿了,树木成林了,又能在这里搭窝了,紧接着,上百只、上千只的鹭鸟又成群结队飞回了这里……

钱兴华谈着,笑着。突然,他用手指着远方的田野,惊喜地说:“你们看,鹭鸟开始回窝了!”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有一群鹭鸟在夕阳的辉映下,舞动着双翅向这里飞来。越飞越低,越飞越近,越来越看得清晰:一只只鸟尖尖的嘴、长长的腿、白白的羽毛,真好看。它们先后在村办林场这片林子里,盘旋了几下后拍打着翅膀,接二连三地落到树枝上,树丛里。随即,又有一群鹭鸟从远方向这边山林中飞来。接近黄昏,一群又一群几十只、上百只的鹭鸟从远方的田野、小沟小渠旁飞回到这里。不一会儿,村办林场的树林刚才还是一片绿,转眼间,变成了一片白啦!究竟有多少只白鹭呢?我们谁也数不清。青山、绿树、晚霞、白鹭构成了一道无限美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