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女战士谢飞,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任浙江余(姚)上(虞)县委书记,在浙东指挥新四军独立营及地方武装与日伪军战斗20余次,当地群众称她是“能打仗的谢团长”,还传颂着她爱民廉政的事迹。
一盆鸡汤
1945年3月下旬,谢飞从十多里外的谢塘返回驻地横塘杭家。一进门,谢飞见房东大娘应氏脸色铁青,其两个媳妇都低头擦泪。谢飞以为是自己住在杭家,给她们带来了不便,便启口试问。原来应氏把积攒的鸡蛋卖掉后,买了块凡士林布,为自己的老娘60岁做寿衣,不料媳妇裁错了线……婆媳正自责发愣时,谢飞走了进来。她拿起尺子量了量,还与铺板上那件“百衲”破棉袄一合,便微笑说,你们不用着急,待我洗过脸帮你们裁。
众人抬头一看,只见谢飞一脸尘土,双眼布满了红丝却炯炯有神,灰色的军衣上血迹斑斑,显然刚经过激烈战斗。婆媳没有多问,即刻打来洗脸水,冲泡鸡蛋汤,还为她脱去溅满血水的布鞋,让她休息。谢飞说干就干,大娘为顾惜谢飞身体就夺谢飞的粉袋。谢飞哎哟一声,被大娘捏到痛处。原来谢飞在与顽敌交战中,为让通信员避开敌弹而砸伤了自己的手腕。此刻她才知道有点痛,便风趣地说,这点小痛也要在乎,真没用。众人拗不过她,只见她拿起粉袋划线,一绷一拉,一上一下,画出弧形,纠正错误,提起剪刀,嚓嚓地裁剪起来。没过多久,一件罩衣裁成,大娘婆媳转忧为喜,说她文像“小姐”,武像“女将”,还是个裁缝师娘……谢飞确有一手制衣手艺,在白区常以缝衣、织绒衣、纳鞋底等活为掩护,替刘少奇同志放风传递情报。此时她飞针走线,缝衣之快、之妙让众人赞叹不已。没过半个时辰,她和大娘把一件罩衣缝成。不知是谁还请来老外婆试衣,熨平后的罩衣,一上身挺直有棱角,合身舒服,众人齐称她手巧!
傍晚,杭家婆媳悄悄地杀了一只八月鸡,煮了鸡汤,让谢飞压惊补身。谢飞再三推辞,经婆媳苦苦相劝,才收下,但她却滴汤不沾,端起鸡汤,亲自送往在马氏枣园养伤的几位战士那里……
几天后,当谢飞告别杭家时,塞给大娘印有红星的毛巾。应氏打开一看,里面有张字条,大意是补付鸡钱,请收两块银元。这事一传十十传百,成了村上的佳话。
三送白蒲枣
那年初秋,马氏枣园的几十棵枣树上挂着白的、半红半白的、青的枣果,一派丰收景象。刹那,杭州湾风潮到了,女主人姚妈急得团团转,其丈夫樟炎、儿子梓根都为革命在外奔波。谢飞得知后,立即派了炊事班的战士来到马氏枣园帮忙采摘。
士兵们身强体壮,爬树如猫,摘果如鼠,不到一个钟头,成熟的枣子大都收摘装筐。士兵们却一颗不尝,拍拍手,掸掸衣,回到驻地。
姚妈连忙装了一大篮白蒲枣,急匆匆送往谢飞驻地。谢飞此时正与指战员们商量军事,见通信员小徐提来一篮枣子,知道是姚妈的“谢礼”,立即命令小徐送出门外。姚妈早已急步返回。小徐就走田间小路,比姚妈快得多。当姚妈跨入门槛,这篮枣子原封不动地出现在姚妈眼前。
姚妈是个急性子,提起这篮枣子直送驻地杭家。此时,东南风越刮越猛,还伴随着阵阵细雨。姚妈向小徐借了件雨衣,疾速返回家。谁知一篮枣子又放在她家门口。
谢飞开完会,与指战员一起冒着风雨来到马氏枣园,一则检查马家的草舍是否牢固,对伤病员做到绝对安全,再则部队要立即去五车堰围歼日军,对留下后勤兵在马氏枣园放哨,照顾好伤员等作了布置。
姚妈两次送枣碰壁,她想了个办法,把枣子装进布袋裹入雨衣内向通信员递了个眼色,通信员一接手,感到沉甸甸的就装作不知,追上谢飞,便把雨衣递给她。当出现了这袋枣子时,通信员请求谢飞收下。谢飞让通信员付了40个铜板后,紧跟大部队去包围出扰五车堰抢粮的日军。日军被全歼后,通信员奉命把枣子分到每位士兵手中,让众士兵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