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期●文化战士天地●

忆朝鲜五圣山慰问演出

作者:韦德锐




  1952年秋天,我24军奉命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那年我只有16岁,在70师当文艺兵。入朝后,我师进驻东线元山港守海防。当时,中朝和韩美已形成三八线南北对峙局面,板门店和谈已在进行,只在中线有些骚扰性的零星枪战,朝鲜战争已进入尾声。

1953年夏,谈判就要签字,敌人为了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在中线发动了夏季攻势,对我军前沿阵地构成威胁。我军当然寸土不让,积极组织夏季反击战以克敌。中朝联合指挥部将我师从元山港调到中线,师部决定将被称为“老虎团”的210团调到中线最前沿的上甘岭侧翼之五圣山,因为美军的进攻就是从五圣山对面的399.8高地发起的,“老虎团”的任务是拿下这个高地。

部队出发前,为了鼓舞士气,师首长带领文工队的女同志,手持鲜花和系着红绸的手榴弹为战士们壮行。歌声和锣鼓声在山坡的松林内响起,官兵情绪高涨,部队整装待发。师参谋长做了简单的战前动员,强调指出夏季反击战的意义,要求参战人员坚决消灭来犯之敌。战士们听后热血沸腾地高喊口号:打好反击战!不让敌人一寸土地!那样的场面,令人肃然,飞鸟噤声。这是英雄的出征,有的人可能就一去不复返了。接着,女同志向战友们献上了自做的红花,司令部的参谋们把扎了红绸的手榴弹发到战士们手中,指挥员一声令下,英雄们披着夕阳的余晖,义无返顾地向前沿阵地进发了。他们高唱起一支歌:我们行进/行进在朝鲜的山林/带着四万万颗愤怒的心/看那美丽的城镇/都变成灰烬/我们的心中充满了仇恨/为了祖国不受这样的灾难/我们英勇作战不怕牺牲……豪壮的歌声和英雄的身影消逝在远处的山路上。

为了配合夏季反击战,师政治部向文工队下达了任务,要求他们编组成若干小分队,深入前沿各坑道,为战士作慰问演出。接此光荣任务,全队动员,合理搭配成员,分期分批上火线。我和小提琴手王壬珠编在一起,由师文化科副科长鲁烈带领,去三营一连慰问。这个连距筑有坚固碉堡的美军399.8高地只有几十米。因为美军控制着制空权,每天都有飞机来我后方轰炸,白天走不太安全,所以我们选择了吃好晚饭出发。大约5点钟,我背着一面小扁鼓和二胡,壬珠拎着小提琴,鲁科长背着留声机和唱片,由前沿阵地派来的通信员带领,在夜色降临时举步向五圣山进发。通信员说,按我们的速度,要走三小时。

美机几乎夜夜来袭,我们文工队在山坡上的坑道就是入夜时遭到轰炸的。现在,我们虽然是在夜晚行进,但是天空中不时有美机掠过,在固定的封锁线上(主要是交通枢纽和兵站),总要扔下一串炸弹。炸弹落处,爆炸的巨响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树枝山石四处弹飞,浓烟滚滚,火光映天。但是我们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继续赶路。公路上,拖着大炮和弹药的辎重车向前沿疾驶,车身全用树枝伪装着,远看像一条移动的林带。偶尔也能见到赶着牛车的朝鲜老大爷,飘着长裙顶着水罐的朝鲜妇女,他(她)们早已习惯了昼伏夜行的生活,这是残酷的战争造成的。

壬珠平时在队里少言寡语,一有空便到坑道后面小松林里独自练琴,很少与人交流。但是今天走在路上她似乎变了一个人,不停地唱歌,唱完一曲接一曲,似乎要把她会唱的歌全唱出来。有一首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创作的歌曲她唱得特别动情:亲爱的姑娘你可听见我的话/我们是在保卫我们的国家/不管风天雪地/不管日日夜夜/我们誓死战斗消灭敌人……壬珠的战场抒情曲使我们得到了放松和美的享受,脚步不由加快了。

一路紧赶慢赶,夜色渐浓。终于,通信员的脚步停了下来,定睛看一座山峰挡住了去路,看那山并不太高,朝鲜多山但少有高入云霄者。通信员说:“这就是五圣山,三营一连守在山中坑道里。对面不远处便是敌人据守的399.8高地,美军的火力一直封锁着我们的坑道口,我们只能坚守不出。当然,我们的武器也紧紧盯着他们。”夜色中,敌人的数十个探照灯射出的雪亮光柱对着五圣山照射,那光柱不停地移动搜寻目标,阵地上亮如白昼。那些光柱像是一把长剑在魔怪手中挥舞,把天空切割得支离破碎。此时阵地上并没有枪炮声,显得十分沉寂,这是战前的平静。在强光照射下,我们看见有一条“S”形壕沟蜿蜒向山中延伸,毫无疑问,它是通向坑道的隐形安全路。通信员压低声音叮嘱我们:“进了壕沟腰要弯得低,头不要露出。别弄出声响,因为敌人的枪口一直瞄着这里,一听到声响便会疯狂地射击。”这不啻是一道生死攸关的命令,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我们三个人跟着通信员鱼贯下到齐腰深的壕沟,猫着腰,碎步小跑。但是意外的事发生了,壬珠较胖,又可能因为紧张,将小提琴摔落,琴盒开了,那琴弦不知碰到什么,发出了清脆的响声,壬珠“哎呀”叫了一声。在这寂静的战地之夜,壬珠的声音虽不大,但还是传到了几十米外敌人巡逻兵的耳中,于是立即传来一阵爆豆般的枪声。子弹嗖嗖地从壕沟上划过,打在山石上,激出点点火花。

这是一条很长的壕沟,当我们从坑道口进入一连坚垒时,已是气喘吁吁,汗水浸湿了军装。这虽说是个大坑道,但因深挖在山腹中,阴暗潮湿,用以照明的松明子,光弱而烟浓,空气混浊稀薄,有点呼吸急促的感觉。战士们抱着枪,挨肩而坐,见我们到来,热烈鼓掌表示欢迎,但没有站起来,因为坑道高度不允许。这时,一个腰间挎着手枪的军官走过来和我们一一握手,他有些激动地自我介绍道:“我叫李小羊,是这个连的指导员,连长去营里开会讨论作战方案了。营长在电话里通知我说鲁科长你们要来,战士们可高兴了。我代表连长和全连对你们表示欢迎,感谢师首长对我们的关心。”鲁科长接着说:“李指导员辛苦了!同志们辛苦了!你们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坚守阵地,你们是抗美援朝的功臣。师首长惦记着你们,特地叫我们在战前来看望你们,相信你们一定能拿下399.8高地,叫敌人乖乖地坐到谈判桌旁签字,让和平来到朝鲜。今天给你们演几个小节目,算是慰问演出吧。”战士们听后鼓起掌来,我们的演出便开始了。

第一个节目由我开场。我支起了小扁鼓,咚咚咚地敲响,演唱了由张曙创作的歌唱抗日小英雄的鼓书《晋察冀小姑娘》,又用二胡演奏了《光明行》。重头戏是壬珠的,她先是拉了几支小提琴曲,然后我用二胡给她伴奏,演唱了《南泥湾》《王大妈要和平》和苏联歌曲《喀秋莎》,还有几首朝鲜歌曲。最后的一个节目又是我的,我打起了梨花板,说了由高元钧创作的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这段快书是表现朝鲜战争的,很生动。节目演完,鲁科长打开留声机,放起了唱片,唱片多为欢快的广东音乐,有《彩云追月》《雨打芭蕉》《步步高》等。欢快的旋律在坑道里回响,这是战争中的和平,单调中的丰富,寂寞中的欢悦,给战士们带来精神慰藉,而我们则留下入朝最难忘的记忆。

告别时,李小羊指导员表示:“反击战即将开始,请鲁科长转告师长,等着我们胜利的消息吧!”万没想到的是,这竟是这位抗战老兵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句话。我军的夏季反击战打响了。李小羊和孙连长率领一个加强连,一举攻占了399.8高地。但敌军组织了14次反扑,李小羊奋勇当先,身上多处负伤,眼睛看不见了,身子站不起来了,但仍然高呼:“打呀!绝不后退一步!”英雄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牺牲在被我军攻占的敌人碉堡内。

战后,李小羊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1953年7月27日,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和平是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