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期●散 文●

永新读红四章

作者:吴谷


2016年暑期是我们家最喜庆、最开心的日子,因为孙子以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拿到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几天儿媳妇的心情前所未有地好,下班一进屋就给儿子飞去一个深深的吻,连说:“儿子,你现在该放松放松了。刚刚我跟你爸商量过,让你在去上大学前的一个月时间里自由飞翔,国外国内随你选。”

孙子把征询的目光投向了正好走出书房的我。我读懂了他的意思,便发话了:“你还不能飞翔,还必须回到我们的老家去,补上‘读红’这一课,因为那是根!”

三湾红枫树

三湾,因1927年毛泽东在这里举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造就了一支“党指挥枪”的新型人民军队而闻名遐迩。90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而今这里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这里现在是国防大学、井冈山干部学院及许多军事院校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我和孙子一回到永新,首选就是三湾。因为在孙子上小学时我就带他来过这里,这回应算是故地重游。

我问孙子:“你除了知道人民军队是在这里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组建‘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外,你知道当年毛委员在改编后仅存下700多名战士吗?你知道后来为什么能发展壮大,赶走了日本鬼子,解放了全中国吗?”

“得人心者得天下呗。”孙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对,但你还没讲到这道理的真正内涵。”孙子有些茫然地摇摇头。

我笑了笑,便把前不久我为写一部井冈山斗争的影视作品,深入这里生活两个多月所采访到的一个故事讲给他听。

那是三湾改编后第二天,士兵委员会的战士突然从伙房里把老伙夫班长拖了出来,说是要押到士兵委员会处罚他。原因是,他把老乡送给毛委员补身子的一条鱼给偷偷地吃掉了。正当他们吵得不可开交时,炊事连长走了过来,说这条鱼是他吃掉的,要罚就罚他。士兵们却不管你连长不连长的,因为士兵委员会有明文规定:官兵一律平等,谁也不能搞特殊化。士兵委员会的战士不由分说拉着连长就要召集全体战士大会,对他进行处罚。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毛委员来啦。他听完这事后,便哈哈大笑了起来,说:“你们错怪了老班长,也错怪了连长,他们都在为我背黑锅哩。这鱼,老班长没偷吃,连长也没偷吃,是我要连长送到村里,给那个大病刚愈的钟老伯去补身子啦。”众人一听都哑口了:毛委员自己不吃,把鱼送给生病的老乡了……

这事就算平息了,毛委员笑着径自从伙房里拿出一碗没盐及油的苦瓜,津津有味地走出伙房吃了起来。老伙夫一见,立即上前拦阻:“毛委员,你鱼不吃也就算了,这苦瓜实在是太苦,又没一点点油星子,我给你换一碗南瓜吧。”

毛委员制止了老伙夫:“不了,先吃苦瓜,后吃南瓜,这叫先苦后甜嘛。”战士们都不说话了,个个都在体会毛委员这句“先苦后甜”的深刻含义。

故事讲完了,孙子笑了笑说:“我懂了,早在三湾改编的时候,我们的毛委员就在向人民、向战士播种着一种爱。这应该就是我们的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一种最合理、最有力的诠释了。”

秋溪龙源桥

从三湾驱车半个小时就进入到七溪岭下的盘旋公路,扑面而来的是那座高高耸立在眼帘、由朱德总司令亲笔题字的“龙源口大捷”纪念碑。车子再转一个弯,便能看到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过的三元钞票票面上的那座古老的石拱桥——龙源桥。就是这座桥,它见证了著名的“龙源口大捷”,见证了毛泽东“十六字诀”游击战术中“以少胜多”的胜利,见证了“美国西点军校”将这场战争编选为军事教科书的辉煌历史。

我们快速地登上了龙源桥。低头,桥下流水潺潺,清澈见底;仰首,苍茫雄伟的新老七溪岭像一座钢铸铁浇的铜墙铁壁挽手而去。望着这山这水,我的耳边不由自主响起了当年龙源口战斗中的枪炮声,响起了龙源口桥下老表们手持长矛、大刀、禾枪、火铳的呐喊声……

那年,赣敌杨池生、杨如轩带领两个师的兵力,来“围剿”刚刚在井冈山站住脚的红军,形势严峻,军情危急,为保住这块刚创建起来的红色根据地,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敌人,朱总司令奔上七溪岭那个最高、最险的“吊谷上仑”,用他那挺从不离身的“花机关”,和战士们一起,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

孙子说:“这故事我在读小学第一次回老家时,您就跟我讲了。今天再讲一个别的故事吧。”我就讲了一个当年发生在七溪岭上的“黄继光”式英雄的故事。

那时,七溪岭战斗打得十分激烈,眼看敌人就要冲上老七溪岭了,红军几次冲锋都被敌人的机枪死死地给压住了。红军战士马毅夫见状,急呀,在着急中当他看到对面山头朱总司令迎着敌人枪林弹雨战斗的身影,他感动了:总司令都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我一个当战士的还顾忌什么啊!于是,他瞄准敌人机枪口,呼地一下纵身扑了过去,用自己整个身躯死死地压住了敌人疯狂吐着火舌的枪口。

敌人的机枪顿时哑了,红军战士抓住战机,个个如出山猛虎般地扑向敌人。敌人死的死,逃的逃,溃不成军,狼狈逃窜。七溪岭保住了,红色根据地保住了,我们的红军战士马毅夫却壮烈牺牲在七溪岭上。

孙子一下就读懂了我讲这个故事的用意,说:“有为穷人翻身解放敢于牺牲自己生命的总司令,就必定有为人民群众舍生忘死的铁红军啊!”

七溪岭望月亭

 “流行全国的那支《十送红军》你一定听过,甚至还会唱吧?”孙子回答道:真的会唱。说着唱了起来,当他唱“望月亭”时,我打住了他,问:“你知道望月亭在什么地方吗?”“在七溪岭上的半山腰中。”“对,那年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参加长征,乡亲们在送别红军时要经过的就是这座‘望月亭’”。孙子问:“那时的场面一定很感人吧?”我说:“当然,不过最感人还是乡亲在送别红军后,发生的那个故事才真正感人至深啊!”

那是红六军团出发后,有几个伤员因无法长途跋涉而留在老乡家养伤,七溪岭下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叫秀姑的年轻媳妇就收养了一个小红军伤员。

谁料,红军前脚刚走,白匪就进行了疯狂的反扑。一天,收养小红军伤员的村子也被敌人包围了。秀姑见状,赶紧背着负伤的小红军藏进了深山中的一座山洞里。那时秀姑正在喂着一个刚出生四个月的孩子。正当她安顿好小红军想喘口气时,这个不懂事的孩子突然哇哇大哭了起来。秀姑和小红军都急了,急得全身冒冷汗啊!情急中,秀姑赶紧将奶头塞进孩子的嘴里。敌人就在山腰,一旦搜山的敌人听到孩子的哭声,小红军就没命了。谁知,这孩子硬是不听话,哭闹得更凶了,十万火急啊,在这危急关头,秀姑为救小红军,毫不犹豫地将奶头死死地压在孩子嘴上、鼻上。几分钟过去,秀姑怀里的孩子不哭了,而且永远不会哭了……

我说不下去了,一眶热泪。孙子没有回答我什么,只听他用带着哭音的语调在朗诵陈毅的诗句: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才丰榨油房

在离广州回永新前,家乡的老友就打电话告诉我,2016年,在离县城不远的才丰乡,新建了一座红色传统教育基地,这基地就建在经过近百年风雨的“榨油房”旧址上,以复制的形式将古老的榨油房再现在世人面前。

原来,在1927年毛委员上井冈山后,这座古老的榨油房就成了专为红军传递情报的秘密交通站。榨油房的主人叫贺页朵,是该乡北田村人。毛委员在秋溪创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不久,贺页朵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的入党仪式也就在榨油房里秘密举行。贺页朵的入党介绍人只用一块红布写下了入党誓言,誓言是这样写的;“牺性(牲)个人,言(严)首(守)秘蜜(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因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多数共产党员对于这几句誓言都能倒背如流,由于贺页朵的入党介绍人文化水平不高,凭记忆书写,所以写错了这么多字。

贺页朵宣誓后,对这块写有入党誓言和誓言下写有“北田村贺页朵”的红布视如珍宝。在红军离开井冈山后,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他用油纸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藏在榨油房的屋檐下。也就是在这个白色恐怖的年月里,他妻子怕丈夫暴露,多次劝他将屋檐下藏好的入党誓言红布秘密地烧掉。贺页朵不干,他一直保存着、坚守着——风风雨雨几十年,雷打不动、风吹不倒地坚守着……于是,这份入党誓言一直完好保存到全国解放的这一天。1951年,他终于从屋檐下取出了这份入党誓言,十分郑重地交给了党。

如今,这份革命文物走进了首都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故事一讲完,孙子便抢着回答:“爷爷,我懂了,这是信仰,一种信仰力量。”我满意地笑了。

返城了,在车厢里,孙子按捺不住这次回乡“读红”的激动,他在笔记本上是这样写的:

“年轻的朋友们,当你们在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你是否懂得这大好河山是怎样得来的?你是否懂得这个景点和那个景点的真正内涵?如果你实实在在读懂了她,你就会不忘初心,更必定会知道我们这一代人去保护好、建设好伟大祖国的每一寸大好河山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