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四军历史上,陈毅的统战工作是有口皆碑的。黄桥战役期间,陈毅团结争取李明扬、陈泰运和韩国钧等人的统战佳话让人耳目一新。黄桥决战胜利后,中央军委专门向全军批转了陈毅苏北统战工作的经验。毛泽东在批语中写道:“为使各部队团以上干部深切研究统战策略,破除其狭隘而不开展、顾小利而忘大利、称英雄而少办法的观点,特将陈
毅报告转告你们作具体教育材料。”
是什么原因让毛泽东对陈毅的统战工作如此赞许?陈毅是如何做好统战工作的?
让“击敌联李孤韩”的航船再出发
1940年7月5日,郭村保卫战胜利之后,一位文质彬彬的军人跃马扬鞭,由江都县塘头镇奔向泰州去。出发之时,新四军挺进纵队司令员管文蔚亲自送到村头;到达之际,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已在门口迎候。是何许重要人物,受到如此礼遇?
原来此前不久,原本是新四军友军的“两李”经不住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的唆使和利诱,出动13个团的兵力围攻驻防在郭村的新四军挺进纵队。当陈毅赶到郭村时,新四军已转守为攻,泰州唾手可得。就在大家要求一鼓作气拿下泰州时,陈毅却急令新四军收兵于城下。
陈毅把挺进纵队团以上干部召集起来开会,向大家提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新四军到苏北来是干什么的?
陈毅对领导干部们说:同志们,我们发展苏北的方针是“击敌联李孤韩”。郭村保卫战的胜利是战役和战术上的胜利,并不等于战略上的胜利,我们要实现发展苏北的战略目标,非打败韩德勤的进攻不可,要打败韩德勤,非争取“两李”等部队中立不可。现在我们和“两李”打了一仗,但是“两李”与韩德勤的矛盾还在,还可以把他们争取过来……可是绝对不准打进泰州。你一进泰州,他就跑到韩德勤那里去了。我们有力量拿下泰州而不要,才见得我们是真心团结。陈毅的意见得到大家一致赞成。
这样,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而那位文质彬彬的军人,正是陈毅派去与“两李”谈判的特使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早在大革命时期,他就是北伐军第3军的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而李明扬时任第3军副军长兼师长,二人是地地道道的“三军袍泽”。两李能不亲自出门迎候吗?
朱克靖的到来,让风雨飘摇之中的李明扬感到莫大宽慰。朱克靖向李明扬转交了陈毅手书的七律《送人赴泰州谈判抗日合作》诗一首:
停骖问我意何如?词婉情真再致书。
军令今当斩马谡, 歧途何事泣杨朱?
仲连智免蹈东海,武穆冤成走传车。
凭君寄语强梁辈,摩擦自戕慎厥初。
读罢陈毅的诗,李明扬不禁感慨万分。诗中所引用的历史典故:马谡失街亭,歧路亡羊,鲁仲连义不帝秦,岳飞蒙冤,隐喻了苏北的现实。而郭村所发生的事情则是一个缩影,我们可不能再失街亭、再走歧路了。
朱克靖向李明扬转达了陈毅的决定——新四军在江都一带的防地、郭村战斗缴获的武器全部归还,俘虏全部释放,避免摩擦。同时提出新四军要到黄桥以东抗日御敌,希望得到李的配合。
双方很快达成了秘密协定:一、李部在寺港口、缪湾一带借道给新四军东进;新四军东进后即将江都30里防地让给李部;李部不得摧残共产党干部和群众。二、将来如果省韩与新四军作战,李部须严守中立,今后抗敌一致行动。
当朱克靖请李明扬在秘密协定上签字时,李明扬面带难色地说:“我李某从来恪守信用,决不明一套、暗一套。可是,签了字的协定万一失落,对双方都很不利啊!能不能不签字啊?”
朱克靖随即打电话向陈毅请示,陈毅在电话里回答道:“李总指挥考虑得很周到,我完全相信,可以不签字。”
李明扬听后连声称赞:“仲弘将军伟大,不胜感谢!”
1940年7月25日,陈毅率部东进,经过“两李”防区时,“两李”部队如约让路,新四军顺利抵达黄桥地区。
9月13日,新四军攻克姜堰镇。14日,陈毅随即召开了军民联欢会,共商团结抗日大计,并在会上发表演说,再次向韩德勤呼吁“停止内战,团结抗日”。李明扬派代表出席,韩德勤却提出“新四军如有合作诚意,应先退出姜堰”。为了进一步争取中间势力,陈毅决定退出姜堰,使苏北民众深为感动。
当黄桥决战紧张进行之时,李明扬宣布一律不见来客。只有新四军特使朱克靖还留在李明扬的总指挥部里。他日夜守候在电话机旁,与陈毅保持联系,不断把前线战况转告给李明扬。直到陈毅打来电话,告知战事已经结束,李守维失足落水时,李明扬的脸上才露出多日不见的笑容。
黄埔生也要团结争取
1940年7月26日凌晨,刚刚入睡的陈毅被警卫员叫醒:“报告,有一位国民党将军求见。这是他的名片。”陈毅接过名片一看,上面印着“黄逸峰 国民党战地党政委员会鲁苏分会中将设计委员”。陈毅连忙跨出门来。
黄逸峰在大革命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南京地委书记、全国铁路总工会秘书长等职,后因受党内惩办主义的影响,失去了组织关系。两个多月前,经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主任叶剑英的介绍,刚刚与陈毅接上了工作关系。他一大早赶来,是向陈毅报告这样一件事:昨天夜里,新四军在东进黄桥途中,遭到国民党中央财政部税警总团陈泰运部的阻拦。两军发生摩擦战斗,陈泰运部损失了1个营。情急之下陈泰运便请黄逸峰出面求情,希望能释放被俘人员并归还枪支。
陈泰运的税警总团,是一支很特别的国民党武装,有4000多人,在苏北实力仅次于韩德勤和“两李”,装备精良,给养充足,连以上干部都是黄埔生。陈泰运毕业于黄埔一期,但与韩德勤矛盾很深,还曾因为争夺税收被韩德勤软禁过。后来,在黄逸峰的帮助下,才逃离虎口并挫败了韩德勤吞并税警总团的阴谋。因此,黄逸峰成了陈泰运的大恩人。
陈毅饶有兴味地听完黄逸峰的介绍说:“原来如此!黄委员,你当调解人真是再适合不过啦!”
这时,一个团结争取陈泰运的大胆计划已在陈毅脑海里浮现。为什么说是“大胆计划”呢?因为当时党内多数人认为,国民党军政人员中的黄埔生均为顽固派,只能斗争,不能团结。陈毅开始时也不敢对团结争取陈泰运抱有希望,听了黄逸峰的介绍,他感到统战的步子还可以迈大些。陈毅对黄逸峰说:“黄委员,你这就去告诉陈司令,昨天夜里的摩擦完全是一场误会。新四军愿意如数遣返俘虏,归还枪支。我们要团结一致打鬼子。我马上写一封信给你带去。今后,你就是新四军与税警总团的联系人。”
当黄逸峰向陈泰运告诉了调停结果,并递上陈毅的亲笔信后,陈泰运当然是喜出望外。他十分感谢黄逸峰,对新四军的态度也有了转变。
可是,在韩德勤的威逼利诱下,陈泰运的态度不时发生摇摆。当他听说新四军把姜堰移交给了“两李”接防,不由好生懊恼:姜堰原本是自己的防地,如今却成了别人锅里的肉。于是,他又要求新四军援助一些机枪和弹药。
考虑到大战在即,如果税警总团倒向韩德勤,新四军面临的困难会更大,陈毅立即给陈泰运写信,要黄逸峰马上送去。
在曲塘西郊,黄逸峰找到了陈泰运,向他转交了陈毅的亲笔信,要他立即派船去新四军军械库提枪。陈泰运对黄逸峰说:“韩德勤一向说话不算数,说给的军饷至今也不发!还是新四军讲信用。”
三天之后,黄桥决战打响。以黄埔生为骨干的税警总团果然严守了中立,成为陈毅统战工作的又一成功范例。
把通海地区和平转化为抗日根据地
姜堰战斗后,正当黄逸峰积极调停国共纷争时,韩德勤却以黄逸峰“通共”为名,要逮捕法办他。黄逸峰只得避走泰州。经民国元老韩国钧的提议,季方成为国共双方的调停人。
季方,江苏海门人,早年就读于保定军官学校,大革命时期曾任黄埔军校教官。1930年5月,季方与邓演达等人一同组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邓演达被蒋介石暗杀后,季方也遭到通缉和迫害,一度流亡海外。抗战爆发后,季方回到上海,由王绍鏊介绍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0年春,季方出任国民党战地党政委员会少将指导员,从重庆返回苏北家乡,从事敌后抗日工作,先后担任了“两李”的参谋长和韩德勤的总参议。他来往于兴化、海安、泰州和姜堰之间,为停息内争、团结抗日而奔波。
1940年9月下旬,季方找到陈毅,“毛遂自荐”汇报了自己的履历以及调停工作的情况。陈毅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太好了,有了季将军,团结抗日又多了一座桥梁!”
新四军取得黄桥决战胜利后,韩德勤一面请韩国钧、季方出面向新四军求和,一面希望季方到通海地区去当督察专员,维持局面。季方认为通海地区情况十分复杂,艰难应对,是韩德勤故意给他出难题,因而没有接受。
后来,季方向陈毅作了汇报。陈毅听说后连声说道:“哎呀,这么好的事,你为何不接受呀?你有困难怕什么,我们可以支持你嘛!”
陈毅认为,通海地区的国民党地方武装既然没有举兵来犯,我们怎么能武力相逼呢?如果能合作抗日该多好啊!季方你是国民党的少将指导员,完全有资格把通海地区的武装统一起来。韩德勤想让你来阻挡新四军东进抗日,我们可以反其道而用之,推动通海地区与新四军合作抗日的局面。
经过陈毅的一番劝说,使季方打消了顾虑,欣然答应走马上任。陈毅关心地问道:“季将军,你看要不要带点部队去呀?”陈毅应季方要求,派大革命时期入党的共产党员陈同生与季方同行,陈的公开身份是新华社记者。
季方来到如皋掘港镇,随即以国民党战地党政委员会少将指导员的名义,召集江苏省第四区(即南通专区)党政军负责人联席会议,说明与新四军合作抗日的意图,特别强调新四军不派主力部队进驻通海地区。但是,我们要与新四军精诚团结,表里如一,做到军事统一指挥,政治统一领导,财经统筹统支。会上还宣布成立第四区游击指挥部,季方任总指挥,保安1旅旅长薛承宗、第6纵队司令徐承德任副指挥。
就这样,通海地区不费一兵一卒、一枪一弹,就和平转化为抗日根据地。它充分显示了党的统一民族战线政策的强大威力,也显示了陈毅知人善任的卓越领导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