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期●英雄谱●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战士王杰

作者:陈学源 傅庆徐 季家祥

王杰同志,1942年10月生,1961年8月入伍来到坦克师工兵营一连,196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伍后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一级爆破技术能手。1965年6月下旬,王杰所在的工兵营来到江苏邳县张楼野营,在运河里进行游泳训练。6月底,应邳县人武部的请求,工兵营选派教练员帮助训练张楼公社民兵地雷班。鉴于王杰先后参加了1964年11月济南军区工程兵司令部和1965年1月师工兵科组织的教练员集训,是一位优秀的会讲、会做、会教、会抓思想工作的四会教练员,并曾在营教练员会议上作过教学经验介绍,营领导决定,派班长王杰担任邳县张楼公社民兵地雷班教员。
  接受任务后,为了搞好训练,王杰每天清晨5时至8时给民兵上课,白天仍参加部队的游泳训练。7月14日,是民兵训练的最后一堂课,内容是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实爆。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在抗日战争期间就在民兵中广泛运用。这种地雷不加导火索,要求瞬间爆炸达至消灭敌人的目的。当天早晨,民兵们来到训练现场后,王杰独自到几十米外的小河边用拉火管连接雷管试爆两次,都是成功的。7时30分左右,正当12位民兵和县人武干部在现场认真听王杰讲课时,意外情况发生了!眼看着炸药瞬间就要爆炸,把炸药包挖出扔掉已来不及,在现场的民兵也来不及闪开,有丰富爆炸经验的王杰只要身体向后一仰就可以脱离危险,但在这万分危急的一瞬间,在场的民兵目睹王杰一下子扑向炸点,用自己的身体盖住了炸药点。王杰同志英勇牺牲了,遗体被炸起一人多高,胸前的钢笔被炸成像瓜子大的碎片,现场捡到的烈士上衣只剩下一个领子。他用自己的粉身碎骨掩护了在场的12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安全。
  王杰牺牲的当天,工兵营政委周循在清理烈士的遗物中,发现了一本自1963年开始到1965年7月王杰写的日记。受师党委委派正在邳县工兵营野营驻地的师政治部主任刘德一含泪翻阅了部分日记。王杰在1963年第一篇日记中写道:“坚决发扬革命部队的优良传统,向董存瑞、黄继光、安业民、雷锋等英雄人物学习,在战场上头可断血可流,在敌人面前决不屈服。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把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1963年8月19日,工兵营接到赴河北抗洪的命令,出发前,王杰写下日记:“当兵是为人民,为党,为国而来的。党指到哪里就冲向哪里,就是需要献上青春也没怨言。”在1965年5月1日的日记中,他更发出了“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的豪言壮语。
      刘主任在回师部的火车上,遇到济南军区青年部崔毅副部长,怀着激动的心情他向崔讲述了王杰的事迹。崔副部长立即改变行程,来到坦克师作进一步了解,回到济南就向军区政治部李耀文主任写了报告。7月下旬济南军区首长决定成立了由军区政治部吴云龙、王永峰,济南军区装甲兵王洪才,坦克师政治部青年干事傅庆徐四人组成的调查组。调查组在王杰牺牲的爆炸现场,访问了受王杰掩护而脱险的12位民兵和县人武部雷参谋。民兵班长李彦清和民兵们向调查组介绍了目睹王杰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流着眼泪说:“王教员是为救我们才牺牲的!”经过半个多月一系列的调查、实验,从技术上证实这是一次意外爆炸,同时初步整理了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感人事迹。
  按照崔副部长的意见,1965年8月刘主任安排傅庆徐把那本王杰日记全文打印200份,分别上报总政、军委装甲兵、济南军区和济南军区装甲兵等领导机关和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济南军区前卫报等新闻单位。师政治部组织专人宣传报道王杰事迹和烈士事迹展览。根据王杰同志的表现和生前请求,师党委追认王杰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9月26日,军委装甲兵、济南军区、济南军区装甲兵和来自山东、江苏、徐州、徐州军分区、邳县、金乡县等地的领导和干部战士7000余人,在师大操场隆重举行了王杰烈士的追悼大会。

1965年10月下旬,时任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的罗瑞卿作出了“要在全军全国像宣传雷锋一样宣传王杰”的重要指示。同年10月30日和31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分别刊登和广播了王杰日记摘抄。经新华社记者、解放军报记者联合采访发表了长篇通讯《革命青春的赞歌》。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向王杰同志学习。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陆定一等分别为王杰题词。11月27日,国防部命名王杰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济南军区杨得志司令员代表国防部向“王杰班”授旗。由此,六十年代的神州大地上掀起了继学习雷锋后又一次学习英雄王杰的高潮。毛泽东主席高度赞扬王杰同志的革命精神,他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上一篇: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