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出自过去对幼童进行启蒙教育的《三字经》,在中国传承了几百年,至今仍然有着独特的警示意义。
近年来,有关“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的报道,不时见诸各类媒体,成为公众街谈巷议中绕不开的话题。前段时间,一则山西省静禾县委书记的女儿还是一名在校学生时,就已成为省疾病控制中心的正式在编职工,继而又带薪上大学连续吃空饷五年的新闻,再次把“二代”的问题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实,公众心里都明白,“二代”的问题,根子在“一代”。有了权力高于一切的耳濡目染,才会有“我爸是李刚”的骄横;有了用钱可以摆平一切的言传身教,才会有驾豪车违章行驶,并对执法交警大打出手的嚣张;有了名人效应的长久熏染,才会有动手打人后还高喊“谁敢打110”的跋扈。正所谓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看来,如何教育“二代”,对孩子施予怎样的爱,确实值得为人之父母的“一代”深刻反思。《战国策》里有句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教给子孙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老老实实谋生的本领,是最大的爱,也是最好的馈赠。
党的老一辈领导人,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更是率先垂范,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毛泽东主席对子女要求严格,不允许他们有一丝一毫的优越感和特殊化,告诉他们要以坚守对党的忠贞信仰和为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献身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送长子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结果毛岸英牺牲在异国他乡,就是极生动的一例。功勋卓著的朱德委员长一生俭朴,两袖清风,临终时没有给孩子留下一点存款,而且叮嘱他们自食其力,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
而如今我们有些人,不是想着如何教育子女清白做人,踏实做事,靠自力更生增长才干,凭真才实学谋求进步,而是整天琢磨怎样给子孙留些钱财,让孩子坐公家车,吃别人送的东西,花别人送的钱,靠关系办事,在这样的环境熏染下,如何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明是非、知美丑,辨善恶,脚踏实地走好脚下的路?内蒙古原国税局长肖占斌,因为总想给子女留点钱财,利用职权收受贿赂,结果东窗事发,不仅自己落马,同时把孩子也搭进去了,这不能不说是为人之父的悲哀。
清朝后期政治家、民族英雄林则徐有句名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如何教育子女,给他们留下什么,的确是一门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