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将捕获的新四军官兵和从东南各省抓捕的共产党员、抗日志士等700余人分6个中队关押在上饶集中营。1942年5月,日寇侵犯浙赣铁路沿浅,金华、衢县等地相继沦陷,上饶告急。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部向福建撤退,集中营也随着转移。转移途中由共产党狱中秘密支部领导,集中营80多名同志在崇安县(现武夷山市)的赤石镇举行暴动取得成功,史称赤石暴动。在纪念新四军赤石暴动胜利75周年之际,笔者翻阅当年采访赤石暴动4位指挥和部分参加者的笔记。他们关于赤石暴动成功的内因和外因的分析,集中起来即“地利、天时、人和”,并将此归纳为三个主因。
第一个主因,地利。1942年6月5日,上饶集中营战俘从江西上饶起程。出发的前夜,集中营第6中队秘密党支部决定,在行军途中利用爬山和过渡等机会举行暴动,并规定了“准备暴动”和“发起暴动”等讯号,以及领导分工等。
在向闽北崇安转移途中,从6月5日到17日共走了13天,白天行军,新四军干部和爱国志士走在中间,前后左右有持枪的国民党兵押送;晚上住在宿营地,有国民党兵轮番看守,一直没有机会举行暴动。6月17日中午,队伍到达崇安县城,在城里吃中饭后,来到赤石村等待渡河。
赤石村位于崇溪河畔,河岸边有个古老的渡口,是闽北乡(镇)最繁华的商业码头之一。当年,赤石村的河对岸没有公路,只有一条山间小道,路边是稻田,越过稻田是丘陵,丘陵背后是树林拥抱的高山,是举行暴动的理想地点。
第二个主因,天时。1942年6月17日下午2时许,集中营的新四军干部和爱国志士,全部集中在赤石村渡口等待渡河。渡河的工具只有一条船,两个竹排,一次只能过一个分队,一个中队3个分队,要分三次渡河。轮到第6中队渡河,已是接近黄昏了。
第6中队秘密党支部4位指挥暴动领导人陈念棣、王东平、阮世炯、赵天野,他们在赤石渡口等待时,将过渡后举行集体暴动的暗号,传达到第6中队每个队员。
第6中队下辖3个分队,第3分队首先过渡,暴动指挥之一王东平就在3分队。这个分队的勇士们上岸后,王东平站在岸边,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河面的动静。当最后一个分队的渡船到了河中央时,王东平便站了起来,用颤动的嗓音唱起义勇军进行曲的前奏曲,发出准备暴动讯号,押送人员责问他:“你唱什么?”他巧妙地回答说:“轻松轻松。”此时此刻,第6中队参加暴动的勇士们的目光,个个都注视着暴动指挥。
在第6中队最后一个分队的勇士们上岸时,王东平向陈念棣使了一下眼色,将帽子一挥发出暴动讯号:“同志们,冲呀!”一声令下,参加暴动的新四军干部和爱国志士个个像出了笼的猛虎,疾速越过稻田,飞快地向高山密林冲去。
前面5个中队过渡都平安无事,第6中队突然发起暴动,敌人一时乱了手脚,惊恐地吆喝:“你们想干什么?”“你们都给我坐下!”但见大家一轰而起往山上跑,敌人醒悟过来,端枪追赶,虽然发生一阵激烈的搏斗,但天黑了,国民党兵怕死,不敢追赶,赤石暴动胜利了。
第三个主因,人和。1942年6月17日傍晚,第6中队新四军干部和爱国志士在山顶上集中的时刻,他们决定就近寻找地下党和游击队,在武夷山打游击,待条件成熟时,再设法回到新四军。正当他们在盼着地下党来接应之时,中共福建省委、中共闽北特委,还有中共崇安县委和游击队,以及武夷山老根据地的群众,运用各种各样方式,将暴动出来的新四军干部和爱国志士,分批有序地接应到闽赣边陲江西上饶县禹溪乡外茶园香菇厂的集中地。
暴动出来的人员与闽北游击队编成“闽赣抗日游击队”,在闽赣边界攻村占镇打游击,并成功袭击里洋关国民党一所军械仓库,缴获8挺轻机枪、5支冲锋枪和80余支步枪,一时间,闽赣边的群众四处奔走相告。
6月18日,敌人将集中营从下梅宿营地拉回到赤石村,以重新编队为名,从各中队抽出所谓的“顽固分子”和“危险分子”共59人,并于次日分三批屠杀于角亭村虎山庙的茶树林中。赤石暴动前后,共有73位抗日烈士在武夷山境内被国民党杀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拨款在赤石暴动地址修建宏伟的烈士陵园和纪念馆。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民政部公布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