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期●老区采风●

为茅山老区农民致富献策

作者:张柯林



  茅山老区地处江苏省南部的金坛、溧阳及句容等地丘陵山区,抗日战争时期老区人民与新四军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凯歌。可是,如今这里仍然没有彻底摆脱贫困,农民致富的困境在哪儿呢?笔者作为金坛区茅山老区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对此作了些调研工作。
  困境之一:生产无技术。茅山老区科技与文化等相对落后,大多数农民依赖“靠天吃饭”,实现不了增收致富。
  困境之二:由于资金困难,许多农民看好的发展项目不得不搁浅,一些项目在发展途中因资金问题而夭折。
  困境之三:致富无门路。由于长期受交通不便及信息闭塞等影响,加上旧意识的制约,农民对如何增收致富缺乏信心。
  困境之四:农产品无销路。茅山老区生态环境优美,是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极佳之地。可是,长期以来,这里的农民种什么亏什么、搞什么倒什么,“西瓜泛滥”“蚕茧大战”以及“红薯囤积”等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为摆脱困境,早日脱贫致富,茅山老促会提出以下对策供参考。
  对策之一:多措并举抓好农民生产技术培训。首先,要抓好“产前”技术培训。要针对农民准备种什么,因势利导地开展技术培训、科技进村入户、农技人员技术解惑、组织农民现场观摩先进技术、农大及农科院所代培委培以及“绿色证书”函授进修等,以此促进农民生产技术的提高。其次,要抓好“产中”技术指导。要围绕农民生产上遇到的技术难题,请农技专家“把脉确诊”;要走进村头巷尾开展“农技超市”“农技赶集”以及“农技门诊”等活动,组织农技人员现场“把脉开方”;要适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查看农作物墒情、水情、苗情及病情,科学指导农民清沟理墒、排水灌溉及用药施肥等。再次,要抓好“产后”技术积累。适时召开技术推广会、现场观摩会等,组织技术能手传经送宝,定期召开农情分析会、生产技术总结会等。
  对策之二:齐心协力解决农民发展资金问题。首先,扶持政策要“优”。要推出农资补贴、贴息贷款、创业基金、失业保险、农贸免税以及项目资金帮扶等诸多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优惠政策,为农民发家致富大开绿灯。其次,投入机制要“活”。要引导金融部门有效融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参与粮油经销、食品包装以及饲料加工等“农”字号企业投资,让农产品增值提效,使农民受益得恵;要鼓励社会能人参与农业开发、农产品加工、粮油贸易以及生态旅游等经营;要吸收民间闲置资本参与农业规模经营、经济协作、股份合作以及物流营销等。再次,责任主体要“明”。各级干部牵头实施的发展项目,应把责任扛过来;投资的开发项目,谁投资谁负责;民间资本投入,谁投入谁担责。
  对策之三:想方设法拓展农民增收致富门路。首先,老区各级干部在创业上要为农民探好路,把好关,避免盲目性;创业中,要立足农民缺什么,因势利导地释疑解惑、攻坚克难,倾力为创业清障扫路,确保实效性。其次,在就业上要为农民找好路。为此,要在土地承包、农机作业、粮油加工以及农产品营销等领域为农民谋策找路;要为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创优就业设平台;要在人、财、物上帮扶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开设“庄稼医院”“农资超市”以及“农机会所”等,让农民自食其力服务挣钱;要慎重稳妥地组织老弱病残的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农业开发、实体创办以及旅游开发等股份合作,使这些弱势农民能坐享股金分红。再次,在谋业上要为农民指好路,使农民有事做、有活干。
  对策之四:千方百计帮农民打开农产品销路。首先,要帮农民看好市场,找好市场。其次,要带农民紧扣“三抓”,即:“人无我有”抓开发;“人有我优”抓提高;“人优我精”抓提质。引领农民围绕“一村一品”和“一户一色”,在农产品包装设计、外观创意、商标注册等方面精制打造,让老字号农产品得到传承,使新时尚农产品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