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期●缅怀篇●

才华横溢 舌战群儒

——纪念父亲袁国平

作者:袁振威


  在喜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我们又迎来了新四军成立80周年。80年前,当抗日的烽火在全国越烧越旺时,正在延安治病的我的父亲袁国平心急如焚,迫切希望自己能亲临前线杀敌。他在给我堂哥袁振鹏的一封信中写道:“我过惯了战壕生活,正请求党中央派我到抗日前线去工作。愿为我中华民族之生存、解放和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而英勇战斗,纵然捐躯疆场,死而无憾。” 父亲以他的一生和最后在皖南事变中的献身证实了自己的誓言。我翻开父亲的相册,看着坚毅而慈祥的父亲,他深情地望着我,我再一次感受到父爱的温暖,情不自禁地提起笔来,企盼以它来寄托我对父亲无尽的思念。


  不久前一位关注研究袁国平的朋友给我来信,说要给我一个惊喜,接着一篇新发现父亲署名“袁裕”的文章进入了我的眼帘。那是1926年6月10日,袁国平在《广州民国日报》副刊“新时代”第35期发表的《革命文艺谈》一文。恩师田汉的影响,加之黄埔军校火热生活的磨炼,使他对历史、战争与文艺有独到的见解。他在《革命文艺谈》的开头这样写道:“生活就是激烈的斗争,人间就是炮火连天的战场,从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世界上无时无刻不在演着流血的惨剧。一切艺术的情热,生命的活跃,不是在这斗争流血里直接产生的,就是因斗争流血而更增高其情热和活跃的程度。” 袁国平把文艺创作者说成是“人生战场上的观战者”,同时又是“这人生战场上的实际参战者”。

他写道:“真正伟大的文艺作品,一定含有充分的革命精神的,卢梭的忏悔,屈子的离骚,不就是对付当时社会环境的手枪炸弹么?所以我们提倡革命文艺,并不是在文艺园地里重新播种,却是使文艺园地里的枯苗复活。”在文中,他还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文艺的局限性:“文艺之园,是被重封密锁着的,只有资本家的姨太阔少,才能够自由自在地徜徉其中,里面的园丁,也尽是被姨太阔少所收买的拜金文丐。” 袁国平在文中直接引用《共产党宣言》,揭露资本主义是“明目张胆的自利,刻薄寡情的现金主义”。

他对诺贝尔奖更是不屑一顾:“只看鼎鼎著名的诺贝尔奖金,不是已成了世界文坛上群狗所争之食吗?整千整万的文人,都以得诺贝尔奖金为荣,于是他们的努力,并不是为文艺,更不是为人生,却是实实在在为了黄金的灿烂呵!把黄金当成了文艺的代价,这是何等的卑污可耻!然而他们并不会感觉到这是卑污可耻的一件事,依旧穷年穷月的苦思闷想,勾心斗角的去迎合资产阶级的嗜好。” 父亲90年前对诺贝尔奖的精辟见解,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袁国平在该文的最后,提出文艺革命化并不等于文艺庸俗化:“绝不容革命的概念,消灭了文艺的本性。所以诗歌还是诗歌,小说还是小说,戏剧还是戏剧;不要把诗歌变成了口号,小说变成了宣言,戏剧变成了化装演讲。要是这样,不但糟踏了文艺,而且也不能唤起人们的革命情绪。”年仅20岁、入党才半年的父亲,只不过是一个黄埔军校在读学生,而他却能熟练地运用《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观点,对资产阶级文艺进行深刻的揭露,就能站在马列主义理论高度对革命文艺进行全面论述,充分展示了他的聪敏才智和深厚政治理论功底。他后来那些军队政治工作的业绩和文学艺术才华的展现正是起步于此。

其实,袁国平的才学与睿智,在他还是少年学生时就为他的老师和同学所公认。他在循程学校读书时,聪明好学,成绩优异。级任教师吴聪省,对他特别垂青。吴老师不主张读死书,他要求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大自然,有时还带领学生郊游。宝庆城外,邵水河畔,有一座巍峨的佘湖山,就是师生游览登临的好地方。吴老师指点遥山近水,启发他们的诗兴,并布置作业要求大家以此游为题作文一篇。不满12岁、喜欢古典文学的袁国平才思敏捷,片刻之间,《登佘湖山》七绝二首就交卷了:

万山围绕乱如麻,何处登临望眼赊;

堪羡高峰能独立,巍然不被晚云遮。

山势高撑可摘星,游人采去不曾停;

高瞻远瞩谁知我,将谓来庵听佛经。
  吴老师不由得点头称赞:小小年纪,气魄倒还不凡。

我母亲邱一涵曾说过:“国平是非常有才干的,口才出众,能文善写,作演讲皆是自己写讲稿,他编写过剧本,创作过许多诗词、歌曲,可惜都丢失了。”袁国平的才华也常常是他战友们谈论的话题,此处不赘述了。

新四军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赢得了广泛赞誉,新四军自身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这却使蒋介石深感不安。在皖南,国民党顽固派不断鼓噪,散布种种流言蜚语,他们说,“新四军破坏兵役法,破坏军令、政令的统一”,“新四军保存实力,游而不击”等等。他们扬言,要惩办新四军。

那时正在军部民运部工作的顾鸿回忆说:1939年初,国民党三战区罗列了我们新四军72条罪状,他们要召开师以上的军官会,要新四军派人去回答问题。谁都知道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项英主持召开了新四军军政委员会,正在皖南视察工作的周恩来也出席了会议。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去,这是与敌斗争的好机会,可以揭露顽固派反共阴谋,教育国民党的官兵。有人提出要叶挺去,周恩来认为不合适。因为叶挺脾气大,国民党军官中有不少是他的老部下,搞得不好他会打人。至于项英,口才不错,但是他是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去了若被扣留就很被动。最后周恩来说,还是袁国平去吧。

开会那天,国民党的人表面上还是很客气的,在门口迎接他。屋子正中一张桌上有写着袁国平名字的牌子。袁主任望了一眼,就坐到墙角的一张桌子旁,边喝茶边抽烟。国民党的副官把一大摞材料呈送给袁主任,他不仅不接,连看都不看一眼,搞得那个副官很难堪,只好把材料放在桌子上。从早上八九点钟开始,都是国民党那边师以上的军官发言。他们就拿揑造的72条罪状来控告新四军。这个会一直开到下午三四点钟,他们告状的话讲完了。袁国平在这时候就站起来,他讲:“各位官长,你们今天一天辛苦了,如果不疲劳的话,我不要一个钟头就可回答你们。”袁主任接着就列举大量事实对他们进行了有力的驳斥。他说:“我们新四军积极抗日,打了多少胜仗,消灭了大量的日伪军,牵制了华中地区百分之八十的日军,还有伪军。而你们在干什么?顾长官在屯溪,委员长在峨嵋山。你们说,是谁游而不击、不游不击?!”说得国民党方面哑口无言。

那天,袁国平侃侃而谈,充满自信。这自信来自他的胆识和才智。袁国平说:“我们新四军挺进敌后,发动群众抗日,发展抗日力量,不仅不是破坏政令、军令之统一,恰好是实行了蒋委员长‘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都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的宣言,怎能说不合法呢?!”“新四军的所作所为,都符合抗战救国纲领,有利抗战,有利团结和进步,因此合情、合理、合法。向广大的老百姓宣传抗日,何罪之有?!我们和日本鬼子周旋让他们不得安生,难道也是错?!”

袁国平一口气讲了40分钟。然后,他静静地等待着有谁会站出来和他理论。但是,整个会场都在沉默。这时,袁国平微微一笑,说了句:“那就不奉陪了!”扬长而去。顾鸿在回忆中还说:在回来的路上,警卫员熊思仔问袁主任:“有你的位置你不坐,人家送材料给你也不接,这是为什么?”袁主任说,“你这小孩子不懂,我们共产党抗日就是要独立自主,那位子是国民党安排的,其实就是被告席,我能坐吗?我就是要他们知道,我们不是什么都得听他们的。” “至于那些材料,都是国民党告我们的状子,我能接吗?接了就等于承认我们有罪。”

贺兆瑞等党史、军史专家曾为广州军区撰写过题为《挥戈抖沙虫的儒将——记袁国平烈士》的材料,其中记载了袁国平又一舌战群儒的故事:

1940年深秋,蒋介石又一次掀起反共高潮。为了揭穿其阴谋。新四军军长叶挺和袁国平,一同驱车到江西上饶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与司令长官顾祝同面谈。顾祝同领教过袁国平博学多才,是个难以对付的儒将,决计物色“智囊”与之较量。“智囊”们妄图先发制人,将袁国平震慑住,狡黠地发问:“请问袁主任,传闻贵军有个‘三山’计划,愿闻其详。”
袁国平从容不迫地说:“实在抱歉、此次赴长官司令部的目的是请示北移路线,要求发给粮食、弹药的,别的无可奉告。”

“智囊”说:“俗语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们早获情报,你们不仅盘踞茅山、天目山,还要占领四明山。事实俱在,铁证如山,恐怕难以否认!”

袁国平坦然大笑,轻蔑地说:“诸君实在高明。那茅山、天目山、四明山乃敌占区,在日寇的铁蹄践踏下,同胞们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有如婴儿嗷嗷待哺。”他略略停顿,话锋一转,激昂慷慨地说:“新四军岂止这几座山。凡是日寇占领的每一座山,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纵横驰骋、英勇杀敌的好战场,都在收复之列。”

那些“智囊”政客,被袁国平说得目光呆滞,张口结舌。顾祝同老奸巨猾,静观到此,再也按捺不住了,阴阳怪气地说:“醉涵兄、这就是你们的不对了。不经请示上峰,就擅自出兵占地,不是破坏政令、军令了吗?”他停了停,装腔作势地说:“你懂吗,那是不合法的哟!”

袁国平镇定自若,慢条斯理地说:“请问顾长官,新四军挺进敌后,发动群众抗日,发展抗日武装力量,收复沦陷国土,拯救受难同胞,有何不合法?”到此顿然打住,没等顾祝同反应过来,袁国平突然从座位上站起,严肃而又理直气壮地说,“蒋委员长说:‘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都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岂能说新四军违背政令、军令!”在场人员个个张口结舌,欲语无言。顾祝同紧锁双眉,十分尴尬,也不得不站起来并示意请袁国平坐下。

袁国平又说:“本军无所谓‘三山’计划,贵军果真眼红日本鬼子眼皮子底下的那些地盘,那就请贵军移师去占领吧,我们愿意相让。”略略停顿,又说:“自古军中无戏言,顾长官,就一言为定了吧!”此时此刻的顾祝同,难堪地“啊、啊”,张口结舌。

就在袁国平舌战群儒两个月后,在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中,父亲身中四弹,重伤难行。为了不影响部队行动,不连累战友,他为部下、为战士英勇自尽,壮烈牺牲。20年后的1960年,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曾希圣,在谈到袁国平的英雄壮举时曾对我说:“你父亲真了不起,情愿自己牺牲也不连累战友、不当俘虏。人家都是战士为了掩护首长而牺牲,而你父亲却为部下、为战士英勇自尽,世上少有。”

2015年12月12、13日,在国家公祭日之际,中央电视台在“重读抗战家书”节目中,连续两天播送了袁国平的业绩,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主持人在结束语中说: 袁国平在战斗动员时对战士们说:“如果我们有100发子弹,要用99发射向敌人,最后1发留给自己,决不当俘虏。”在扣动扳机的一刹那,袁国平用生命践行了承诺。

值此纪念新四军成立8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父亲袁国平和为民族生存、国家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