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期●征战纪事●

抗美援朝琐忆

作者:李治亭

 

1950年11月19日,26军在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李耀文率领下,由吉林临江过境,开赴朝鲜战场,参加了第二、第四、第五次战役和平康、金化地区的防御作战。全军指战员前仆后继、英勇战斗,出色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光荣任务,为保卫祖国安全,保卫朝鲜人民的尊严做出了重大贡献。我时任26军《战旗报》总编辑。从上海驻地乘车北上,到东北抚顺集结,入朝作战全过程我都参加了。作为26军党委机关报——《战旗报》,从油印报到铅印报,充分报道了军事作战、战时政治工作、后勤工作,特别是大量报道了指战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参加了多次重大战斗、战役的战地报道,采访了一些英雄单位、英雄人物。自己同样经受着战斗洗礼,每每想起,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朝鲜战场,心头飘起硝烟战火,眼前再现惨烈的战场拼杀。
  

这是一次秘密作战行动。我们乘坐的列车是四周封闭的闷罐车。列车由上海至南京横跨长江,第一步先到滕县地区,然后到达东北抚顺,最后由抚顺至吉林省临江地区,而后步行过鸭绿江入朝。
  列车在大地上飞驰,我的心绪起伏,极不平静,为了“保家卫国”要出国作战了。我们乘坐的这一军运专列,像一条巨龙,呼啸着,吼叫着,过了一站又一站,大站小站都不停。列车外的行人们看着、猜测着,这列车拉的是什么贵重货物?可他们哪里知道这是满载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去朝鲜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专列。
  闷罐车厢铁门紧闭,车厢内挂着两盏马灯,在半空中晃来晃去。这节车厢内有50多人,都是26军政治部机关的同志。大家坐在铺草上,或倚在背包上,热烈地议论着朝鲜的形势。
  军列闷罐车在急速前进,人们脸上呈现出的是既兴奋又沉重的表情,一个新的战争时期又来了。我回忆起1945年日本投降后,心想和平了,再不用打仗了,可是,一年以后,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又开始了。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打出了个新中国。这次又爆发了朝鲜战争,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我们又光荣出征了。在军列闷罐车上,经过了几个昼夜,习以为常了,大家有的看书,有的讲故事,有的轻轻哼着歌曲。一天三餐吃着事先准备好的简单饭菜。熄灯时间到了,我们大都不解背包,不脱棉衣,只是脱下棉鞋,以背包当枕头,以铺草做褥子,盖上一件棉大衣就躺下了,都在仰望着那盏摇摇晃晃变暗了的马灯凝神沉思。50多人在一节通风不良的闷罐车厢里,空气污浊,加上和衣而卧,这生活确实够苦的了,但是大家毫无怨言。同志们说,比起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和抗日战争中被日军“扫荡”的险恶环境来,这算什么苦呢?
  11月19日,我随26军军部前线指挥所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此时的朝鲜,战火正在燃烧。敌机狂轰滥炸,村庄被毁,朝鲜人民遭受着灾难。
  我随指挥所人员乘坐26军政治部曹普南副主任的中卡汽车前进。时值朝鲜冬季,又刚下了雪,零下40度。我们虽穿着棉衣、布棉鞋,戴着布手套,但在这高山峻岭的冰天雪地里,仍然抵御不了刺骨的严寒。我们乘坐的汽车,在黄草岭几次被美军飞机轰炸、扫射。夜间飞机投出的照明弹,照得地面通亮。我们的汽车走走停停,不敢开大灯,在崎岖的山路上冒着很大危险行进。
  我们进入朝鲜后的行军、战斗、工作、开会、吃饭和睡觉,几乎都是在冰天雪地进行的。夜间,迎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冰雪的路,在无人烟的山岭挺进。敌人飞机几十架次轰炸不断。白天行军,美国飞机的袭击次数就更多,因此,我们都在野外露营,山沟、树林、地洞和茫茫大地,都成为我们的战地之家。我们报社的同志采访、编稿、印刷出版,都是在天寒地冻的环境里完成的。我们的指战员、伤病员、护士、司机、担架员等等,都是在这样一种“一把炒面一把雪”的艰难环境里度过的。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交织在一起,使我们忘掉了饥饿、严寒、牺牲和危险,无惧无畏勇往直前。
  现在当我回忆起从上海北上,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作战这段历史情景时,感到是一生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1952年6月,26军奉中央军委命令,返回祖国执行新的任务。
  这时,经过五次攻势作战与长期坚守防御之后,终于把美国侵略者及李承晚军队从鸭绿江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形成了敌我对峙局面,迫使敌人停止了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并开始接受谈判。
  在离朝回国前夕,朝鲜金日成首相和志愿军首长接见了26军政委李耀文、副军长张铚秀等领导同志,并赠送了锦旗和纪念品。
  回国的消息一传开,全军指战员顿时沉浸在兴奋之中。几乎每个人的心中都怀着复杂情感,在几天之内难以入睡。报社的同志也激情难捺,归心似箭了。每个人都在整理着自己的行装,整理着重要的稿件,深情地翻阅着朝鲜战地600多个日日夜夜记载的文字材料。夜晚,我们仰望着满天的星斗,听着远方的炮声,陷入沉思:多少个干部战士牺牲在朝鲜土地上,多少个干部战士因冻伤而被截肢,多少个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的事例,多少个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用鲜血结成的鱼水情谊的故事……
  回国的时间临近了,部队忙于交接工作。军党委向部队提出了“三要三不要”:要细心负责,要谦虚谨慎,要交清接清;不要搞本位主义,不要嫌麻烦,不要骄傲自满。
  回国前,报社每个同志带着梦幻,带着思念,在住过的防空洞周围,在曾经迷过路的高山密林中,在曾经攀过的悬崖峭壁下,在曾经走过的河流山川间,在曾经征战过的火海阵地上,又重新回忆、品味、思索着。
  回国的时刻到了。那么多朝鲜群众从废墟中向我们走来,我们又看到了金大爷和大娘,看到了向我赠送绣花手帕的朝鲜姑娘脸上挂着泪水,向我们倾诉着:“舍不得志愿军走,我们感谢你们!我们恨透了美国侵略者,让他们快快滚蛋!”
  我们乘着车,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又走过了朝鲜的村庄和密林,告别了朝鲜的人民、朝鲜的土地,回到了祖国。
  在26军召开的英模大会上,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政治部主任唐亮代表华东军区首长在大会上致词,并看望了英模连队。张爱萍同志的题词是:要永远做一个祖国人民的最可爱的人!
  26军为表彰在抗美援朝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集体和英模个人,于1952年9月中旬召开了规模宏大的英模大会,分别给两个连队授予了“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祝灵山阻击英雄连”荣誉称号;授予王兆才、秦建彬等24人一级、二级人民英雄的称号;授予9人“二级工作模范”称号。全军共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一级国旗勋章81枚,二级国旗勋章394枚,军功章15443枚。我被授予军功章、国旗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