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云南腾冲旅游,让我点赞的不仅是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独特的火山奇观、热海仙境和绚丽的湿地、生态的侨乡古镇,还有那诉说腾冲久远开放史的古丝道、展示中外合力抗战英勇史的中印公路,尤其是揭示中国远征军将侵略者赶出国门悲壮史的滇缅抗战博物馆,史料真实,令人震撼。
滇缅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与美、英盟军歼灭日本侵略者的战场。
滇缅抗战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由民间出资建设、以抗战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址是当年远征军反攻腾冲指挥部的旧址。馆内5000多件文物、1000多幅老照片,都是民间收藏的珍品、绝品。博物馆分“山河破碎”“悲壮远行”“沦陷岁月”“剑扫烽烟”和“日月重光”5个部分,通过大量老照片、纪录片、史实资料、油画、连环画等,和馆藏文物一起,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历史。
在这里,你可以见到日军发动侵略战争的铁证:日军为了鼓舞士气的宣传画册、出征幡、佐级军官刀、倭刀、间谍用的照相机和日军千人签字旗;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远征军佩戴的德式、英式、法式的头盔和帽徽,这一枚枚帽徽后面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这里,你能目睹日军投下的细菌弹、活体解剖中国人的手术台、用于活活煮死腾冲百姓的汽油桶、遭日军蹂躏后最终被集体杀死的慰安妇、一个八岁男童的生殖器被割下来烧熟做下酒菜和遍野哀尸的惨状;在这里,你可以见到冒着死亡的威胁飞越驼峰航线为远征军空投军用物资、为收复腾冲城炸开大缺口、轰炸日军据点和及时有效地支援缅北、滇西战役的美国空军飞虎队的雄姿;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滇缅大反攻滇西战场上松山血战、三攻龙陵和腾冲城焦土抗战三大战役的悲壮情景,以及卢汉将军带领第一方面军受降纪实的手稿及记录日本鬼子冈村宁次投降、日本裕仁天皇宣读投降诏书的画面。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外合力修筑中印公路的有关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中外施工人员为抗击日本法西斯所作出的种种壮举。
滇缅古道是早于北方丝绸之路200年的西南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史称“蜀身毒道”的滇缅路段。“蜀身毒道”北起四川成都,南下云南大理、保山,经腾冲出缅甸,达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等,是一条重要的陆路国际通道。当年处于南方丝绸之路国内最后站口的腾冲,是中国迈向南亚、东南亚的必经之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及东南亚各国的进攻,缅甸的仰光沦陷后,中国唯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被完全封锁,给中国抗日战争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困难,致使日寇长驱直入,侵入缅北及滇西。中国入缅远征军作战失利,一部被迫退回国内,一部被迫退入印度。
为了反攻缅北及滇西,并为将来亚洲战场的反攻胜利预做准备,中、英、美三国经过多次协商,决定修筑中印公路。中印公路从缅北重镇密支那起,分为南、北两线进入中国,北线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走向从保山经龙陵进入腾冲,并从腾冲出境入缅甸密支那,直达印度雷多,全长1568公里。
中印公路北线开工于1944年秋,正当腾冲抗战惨烈之时,当时沿线各地投入民工两万多人,在美军工程部队支援下,经过4个多月的奋战,于1945年1月19日胜利完工。中印公路打通了中、缅、印国际大通道,打破了日军对中国抗日战场的封锁,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生命线,为中国及亚洲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中印公路是在战争条件下修筑的,当时担任东南亚美军总司令及中国战区参谋长的史迪威将军在中、英、美三国高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表彰他在修筑中印公路中的杰出贡献,中、美最高当局将中印公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在这条公路的修筑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中外携手抗日的动人故事。美军工程兵在已被日军占领的腾冲境内的槟榔江上修筑一座桥梁。一次,日军用数倍于美军工程兵的兵力实施大包围,企图全歼这支工程兵。当包围圈合围时,却不见了这些美军。原来美军虽有武器,但毕竟不是战斗部队,而且数量很少,若与日军硬打肯定是要吃亏的。因此,他们依靠当地一位熟悉山路的15岁傈僳族少年的引领,钻进了山林,使日军扑了个空,避免了一次血腥的屠杀,保护了美军工程兵,最终使大桥修筑成功,贯通了中印公路。
走出滇缅抗战博物馆,我的心情是沉重而复杂的。我真的佩服腾冲人尊重史实、还原历史的胆识和气魄。这是一个不该被遗忘的战场,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