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期●文化战士天地●

《柳堡的故事》出自他手

——记军旅作家胡石言

作者:胡兆才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18岁的哥哥坐在河边,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转哪,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

这首充满青春朝气的《九九艳阳天》歌曲,从20世纪50年代就传遍了大江南北,至今仍为广大群众喜爱。这是电影《柳堡的故事》主题歌。每当人们唱起这首歌,自然而然地会想起甜甜的二妹子和那个在战争年代里发生的爱情故事。这首歌的歌词形象鲜明又朗朗上口,是《柳堡的故事》小说作者胡石言亲自创作的。《柳堡的故事》兵味十足,《九九艳阳天》乡土气息很浓。

胡石言原名胡庆坻,1924年生于浙江平湖。父母亲都是中学老师。胡石言在县城上小学,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就来到父亲的书房看书。父亲胡士莹是研究宋元明清时期话本的,家里收藏的这类书很多。母亲比较新派,爱看普希金、高尔基和其他外国文学。父亲为了开拓胡石言视野和培养他对科学的向往,专门订了《科学画报》《科幻小说》,胡石言终日在书海中遨游。读完小学,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立嘉兴中学。他从初三起就阅读了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和《呐喊》《说岳全传》等。尤其是代父从军的花木兰、精忠报国的岳飞,对胡石言的影响很大。他敬仰英雄,有心追随英雄的足迹。1939年,语文老师送给他一本《西行漫记》,书中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图片,胡石言从中了解了这些共产党人为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艰苦奋斗的感人经历,被他们的精神感染,十分敬仰和崇敬他们。

1942年,胡石言正读高三,在上海地下党的动员下,上海一些进步学生分批进入苏北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胡石言是其中之一。他们来到新四军抗日军政大学九分校学习,半年后,他结业被分配到一师三旅七团一连当了文化教员。胡石言同连队战士们打成一片,满腔热情地教战士们学文化,空余时间还热心为不识字的战士写家信。1943年7月,他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不久,胡石言被调到团政治处宣教股任团报编辑。胡石言认为要办好报,必须深入连队,同战士交朋友,战士才会把心里话说出来,才会有好的、活的素材。两个月后,胡石言同大部分连队的战士都熟悉了,从他们的嘴里知道了很多故事。1944年2月,他写出了反映人民军队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子弹》,发表在苏中军区的《苏中报》上。

《子弹》写的是七班的党小组长冯刚,在一次战斗中缴获敌人33发新子弹。为了多消灭敌人,这次冯刚将缴获的子弹塞进草堆里藏了起来。这个纪律性极强的战士,藏了子弹后心里却十分纠结。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将打埋伏的子弹上交。连长为奖励冯刚,给了他20发子弹。几天后的一个黎明,冯刚负责放哨,鬼子来偷袭了,冯刚靠连长奖励的20发子弹,阻止了敌人的攻击,等大部队赶来,将这股敌人歼灭。整个小说文字流畅,故事生动,一口气就能读到底。后来,这篇小说被其它根据地报纸纷纷转载。

胡石言在写了小说《子弹》后,还写了小说《模范第一班》,刊登在《苏中报》副刊上。之后因部队不断打仗,宿营地不固定,胡石言在《战斗报》社挑大梁,部队行动要跟着走。部队休息,他便和报社的同志们下部队采访,采访返回还要赶写稿件,写好后送领导审查,然后再一笔一笔工工整整地用铁笔刻在蜡纸上,等部队移动前要油印好500份发到部队。胡石言几乎没有一点空余时间考虑个人创作。那时苏北盐阜地区不种水稻,主产小麦、玉米。主食大部分是玉米碴子粥,偶尔才能吃一顿干饭。在这个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胡石言没有一句抱怨的话,相反将这些看成是锤炼自己的机会,是必不可少的历练和升华,苦在其中,却乐此不疲。

1943年春天,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胡石言随部队转战到宝应县大运河边的小村庄。一天,他正在低头写稿,房东家的一位17岁姑娘端来一杯开水递给胡石言,说:“新四军同志辛苦了,请喝口水。”胡石言抬头,见这位姑娘十分端庄美丽,一时走了神,久久地望着她,姑娘见胡石言望着她,便甜甜地一笑,两颊现出两个深深的酒窝,很是动人。很快他们便熟悉了,这位姑娘十分热情,胡石言的脏衣服一换下来,她便帮他洗干净,发现他裤子破了,她会飞针走线帮他补好。年轻人日久生情,但部队有严格的纪律,不能与驻地姑娘谈对象,更不能向姑娘表白自己的爱慕之情。后来,部队要离开了,那姑娘只能含泪送到风车边,默默告别。

一天行军路上,他们团二连的副班长徐金成向胡石言诉说起自己的一段美好的感情,说的是他与房东姑娘产生了感情,当部队转移时,徐金成想留下来做上门女婿。村干部向团长苦苦哀求,许诺让徐金成当民兵营长,姑娘的父母也向团长求情,要徐金成留下。可是,徐金成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决然地选择继续留在部队,坚定地跟部队走了。分别时,他向姑娘保证,等打完了鬼子就回来看她。可是时隔不久,徐金成就在攻克高邮的战斗中牺牲了。徐金成与这位姑娘的爱情故事及自己与房东姑娘的感情,成了胡石言后来创作《柳堡的故事》的直接动机和最好的素材。

《柳堡的故事》这篇小说,胡石言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脱稿了,于1950年在南京《文艺》月刊上发表,很快被《新华日报》转载了,之后又被翻译成英、印、匈、德等文本。《柳堡的故事》在国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还拍成电影。

《柳堡的故事》放映后,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至今仍被列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影片。《九九艳阳天》被作为经典歌曲传唱,久唱不衰。

1955年3月,胡石言被调任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文艺科长。他的大量时间是组织及辅导部队专业和业余作者进行创作。如有较好的题材,他会在短时间内一挥而就,创作喜爱的短篇小说。1957年总政下令各军区成立“星火燎原”征文班子,胡石言负责南京军区的征文工作。他经常下部队检查指导开展征文工作,还为老干部代笔,撰写有关内容,如《毛委员在连队建党》(为军区副政委赖毅代笔),《古田会议后的一个连队》(为军区政治部主任唐亮代笔),《万源保卫战》(为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代笔)。

胡石言在征文工作中,对堆积如山的稿件,一遍又一遍翻阅、记笔记。除特别好的、数量有限的稿件,推荐编入《星火燎原》,还有近万篇稿件不能入选,不能发挥作用,胡石言觉得这些稿件真实性强,而且反映的新四军内容较多。经他和征文组同志努力,编写成《新四军故事集》出版。此书写的是新四军的战斗生活故事,真实性、可读性强。许多老战士读了这本书,勾起他们对往事的回忆;青年人读了,引起了对战争年代优良党风的深切怀念。

征文工作结束后,胡石言调任南京军区文化部歌剧团团长。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国上下批判文艺黑线及“黑作品”,胡石言既是“当权派”,又写过书,自然成了批判的重点对象。他被逼写检讨,还被拉上街游斗。胡石言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坚信自己没有错,迟早会被平反。

“文革”后,胡石言担任南京军区文化部创作室主任。这期间他组织编写出版了《决战淮海》《百万雄师过大江》等作品,还重新修改出版了《新四军故事集》。

胡石言个人创作也进入了新阶段:《胡司令赴宴》《漆黑的羽毛》《秋雪湖之恋》《魂归何处》等小说先后出版发行。还有一批散文问世,其中《漆黑的羽毛》《秋雪湖之恋》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79年起,全军各单位相继成立元帅传记写作组,南京军区担负陈毅元帅传写作任务,军区首长将陈毅传写作任务交给了胡石言。胡石言物色了八个人,他们原来没搞过创作,文字水平也一般。胡石言首先给大家上文学创作课,布置一些写作任务,两个月之后,他详细叙述了陈毅的大体经历,强调写作《陈毅传》是一项艰巨的大工程,要求所写的内容极其严肃、真实、准确,文字表达要流畅、生动,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在各人分工明确后,胡石言又领着他们奔赴全国各地采访,耗时整10年。1991年,陈毅90周年诞辰之际,一部50万字的《陈毅传》正式出版。

胡石言感到,《陈毅传》由于受到字数限制,对陈毅的事迹及许多珍贵史料没能充分反映出来,他思考着分时期一本本展开来写。在他的带领下,写作组又经过近10年的努力,一部有12册的陈毅文学传记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为了赶出版时间,那10年间,胡石言经常夜间睡在办公室里,他的时间表上没有假日,也很少回家,日日夜夜忙于陈毅文学传记的修改补充。这12册中,由他主笔的有《哀军北渡》《元帅之路》《元帅的深思》等4册。

《陈毅传》和陈毅文学传记12册,近300万字作品,都是在作者们努力下,最后由胡石言精雕细刻而成的,字字句句都凝结着胡石言的心血。

1994年1月,总政治部召开全军文化工作会议,邀请了几位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军队老艺术家与会,其中就有胡石言。

胡石言在创作道路上永不满足,一般人认为,《陈毅传》和文学传记已出版,陈毅的事迹已写完了,写够了,再没什么可写了。可是胡石言在北京开完文化工作会议返回南京的途中,酝酿一个新的主题,他觉得陈毅的光辉业绩和伟大形象远远没在已出版的书中写足。陈毅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及建设和保卫新中国的斗争。他一生有大起大落,有性格变化,甚至他的几次婚恋,都和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密不可分,而且陈毅与周恩来、朱德及其他将帅有着很深的友谊,尤其毛泽东出席陈毅的追悼会,最好地说明了毛泽东与陈毅的关系。胡石言觉得,陈毅身上蕴藏着的正能量和党的优良传统,正是我们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所需要的“营养”,应该写一部陈毅的长篇小说。他希望这部小说能成为党政军干部包括普通百姓的床头书,让各界人士都翻翻,从中学习陈毅对党忠诚、对工作负责的精神。想到这些,胡石言立下大志,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写好陈毅长篇小说,让陈毅的忠诚、坦率形象走向世界,使更多的人知道。

胡石言对陈毅资料很熟悉,也有纯熟的写作技巧,这是别人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他也列好了写作大纲。1994年春天,他买好了火车票,准备到杭州采访。这天,在下楼梯时,夫人余金芳发现他走路时有一条腿的动作很不自然,就陪他到军区总院检查,结果医生让他立即住院治疗,谁知这一住院,就再也无法离开医院。2002年5月,胡石言终因病魔猖獗,夺走了生命。

胡石言著作颇丰,2001年1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石言文集》,全书分一、二、三卷,共1100万字。这是胡石言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