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民父亲教育女儿的故事读来颇受启迪:女儿参加学校学生会干部竞选时,输给了别的同学,为此失落、沮丧、抱怨,还有愤怒。父亲把孩子带到地头,站在垄头的树荫下,指着岗下的一块花生地和岗上的一块豆子地,问道:“哪个长得好?”女儿看了看说:“当然是花生长得好!”
父亲把锄头柄猛地往地上一戳:“它们无所谓长得好与坏!豆子就是豆子,花生就是花生,比不出好坏来!” 见女儿不解,父亲又说:“咱家的豆子能长出花生来吗?”“不能。”“邻家的花生能结出豆子来吗?”“不能。”“这就对了嘛!种地不能胡乱地和别人攀比。甭管别人的花生长得咋样,你只要种好你的豆子就行!”
“种好你的豆子,甭管别人的花生!”话语虽然朴素,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一个绚丽多彩的人生舞台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但我们不可能在每一个位置和角色上都做得出类拔萃,也不可能在每个岗位上都做得光芒四射,无人可及。因此,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舞台下,我们都要努力地选择好自己的位置,认真地演绎好自己的角色,用心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有在自己的位置上把工作做得最好,才能诠释出生命独特的价值。不是吗?无名的野草虽然没有松柏的雄伟苍劲,但却为世界增添了一抹绿意,显示出生命的坚韧与尊严;小小的溪水虽然没有大海的浩瀚磅礴,却以淙淙水声给人无穷的享受;普通人虽然没有伟人的光辉成就,但也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绽放出独特的光芒。倘若事事都要同别人攀比,则会使自己失去自我和本真,到头来只能是徒增烦恼罢了。
一段时间,我总是被梦想左右,这山望着那山高,埋怨老天的不公,敷衍自己的工作。李开复先生所著的《做最好的自己》一书,让我对我的工作、学习、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与其心存幻想,不如脚踏实地,努力在自己的位置上和角色中做得最好,这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成功、一种快乐。可不是吗,尽管我只是一名普通教师,自然没法跟特级教师和名家相比,但我喜欢跟自己比,可以拿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比,经常反省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虽然没有成为名师,但我入了党,评上了高级职称,还先后获得了“通州区优秀共产党员”、“通州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多次受到区委、区政府嘉奖,先后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研究》等数十家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200多篇。直觉在告诉我,我在不断地向“做最好的自己”的境界靠近。
德国诗人海涅曾这样写道: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的一株青松,就做一丛小树生长在山谷中,但须是溪边最好的一丛小树;如果你不能做一条公路,就做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做太阳,就做一颗星星。说到底,我们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我们不必去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努力做一个真实的、最好的自己,这才是我们每一个人安身立本的人生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