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中国,可称得上是丰衣足食,国泰民安,经济建设突飞猛进。我们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无论从媒体宣传和领导讲话中,都可以听到令人兴奋的伟大成就。但我们不能被多个“世界第一”,如“30年发展速度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外贸出口世界第一”、“高速铁路网世界第一”,还有工业生产方面诸多“世界第一”弄得飘飘然。在诸多成绩面前,不妨作些冷静思考。诸如,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离真正的现代化究竟有多远?现在,在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对照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到底缺失的是什么?因为,对一个成熟的执政党,学习和重温党的历史,增强忧患意识,比只是歌颂辉煌更有利于党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长期执政。
目前,流行的一种看法,那就是“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而“财富成为衡量成败的最高标准”。以北师大房地产专业的那位教授为例,他在微博上放言:“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其实,类似看法也非这位教授的发明和专利,在社会舆论中,放出类似的刺耳话来的也不算稀奇。如电视相亲、访谈节目、热播的电视剧里更是不加掩饰地把“拜金”挂在口头上,以拥有豪宅、名车和美女来标榜“成功人士”。对金钱、财富膜拜的后面,则是对普通劳动者的轻慢,对平凡生命的蔑视,对人生价值的失落,以至功利化风气日盛一日。其中,信仰的功利化不仅弱化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也一度否定传统文化价值的现代意义,一些人无视精神需要,人格完善,把收入和地位作为衡量个人价值标准,而忽视政治觉悟和个人信仰上的追求。这种观念的流行,将是我们时代的悲哀,也是民族的悲哀!
我们现在不缺乏物质生活和物质条件,而我们现在缺失的是信仰、道德、诚信和凝聚力。理想和信仰就包含着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有是非观念,有价值追求。离开了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失去衡量事物的标准。
在某些人眼里只看到钱,看不到别的。人生的目的难道仅仅是财富的攫取和增加?诸如,对信仰的坚守、对美德的践行、对真理的探索、对知识的创造、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对诚信的实践,如此等等,这也许并不带来物质财富,但恰恰是人生价值最可贵的追求!假如我们当今社会成了一个“金钱崇拜”的社会,甚至发展到“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境地,造成社会价值观的混乱,那么社会上大小贪官贪污受贿,造假商贩加添三聚氰胺,房产商拿毛竹当钢筋,大学校长剽窃论文以图名利,也有何不可呢?这样的社会能行吗?社会的道德底线究竟在哪里呢?
30多年来,通过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发展的主要是经济,是物质的建设。我们修建了很多高楼大厦,超高层建筑也居世界前列。我们讲得多的是房子、股票、赢利、金钱、财产,但我们讲理想、讲道德、讲精神文明少了。即使讲,也只是口号式地强调,不知怎么去做,从什么地方抓起。我们缺乏的是精神、思想和灵魂,缺乏的是信仰。信仰是神圣的,正如梁启超说的“信仰是一个人为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则为社会的元气”。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精、气、神,一个社会也同样。
要使整个社会不仅物质丰富,而且人们要有理想、有信仰、有道德、有诚信,那一定要治本,从根本抓起。首先,是执政者要学规矩,要讲道德、讲诚信、守法规。因为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当前的执政者。他们是社会的标杆,理所当然应当成为群众行为的楷模。但是眼下,好的干部当然也不少,但有些干部借着有权、有势、有资源,不是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而是用自己手握的权力作交易,甚至先暴富起来。在此情况下,老百姓往往失去了遵循的准则,失去了信仰,随之而失去道德操守。从执政者做起,是当前振乾纲的要害。同时,对干部教育要强调一个道德和诚信,反对做“两面人”,反对“人格分裂”,反对说一套做一套。“两面人”在干部队伍中的产生,是干部教育的大失败。
要想方设法增强群众监督的力度,创导公开化、阳光化,让群众有讲话的权利和场合。对市场机制中的公权力,要进行制约,以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取代暗箱操作。绝对不能让权力进入市场,这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要共抓社会秩序的建设,共建社会和谐发展、规范社会道德准绳,建立正常的社会心态。要有最后的社会规则底线。创导新风尚、新道德,人们要有敬畏之心,要有仁爱之心。
说到底还是要有理想、要有信仰,要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和近百年的屈辱史,只有懂得历史,才会珍惜当今。同时,我们寄希望于青年,培养青年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成为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成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成为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青年一代真正顽强地站立起来,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