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期●青少年绿洲●

哭泣的学生

作者:韦德锐


全年级的学生都去春游了,平日里热闹的校园一下子冷清了许多,显得空荡荡的。

忽然,有两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哭哭啼啼走进了校长室,一边抽泣一边委屈地诉说:“就因为昨天作业没交,老师便取消了我们的春游资格,我们钱也交了……”稍停,他们不服气地说:“学校这样处理对不对?我们要打电话到教育局说理去!”副校长听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但又不便评判是非,只要息事宁人,又是解释又是安慰,并答应问明情况后给他们个说法。可是他们说:“我们背了一大包食品和饮料,父母又都上班去了,这一天怎么过?”副校长想了个权宜之计,安排他们到图书室去看看书报消磨这一天。这几个学生无奈,只得应认。

目睹这件事的过程,不由使我想起鲁迅在《朝花夕拾·五猖会》一文中所说的他少年时期的经历。当小鲁迅高高兴兴地和小伙伴们准备登船去东关看迎神赛会时,他的父亲突然下了一道命令:“去拿你的书来。”接着不容分说地交代:“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的这一道突然下达的严令,令小鲁迅愕然,不啻是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但是“圣命”难违,书背不出,神会便没得看。少年鲁迅只好捧起书来争分夺秒强记硬背。还算幸运,书总算背出来了,于是父亲像下大赦令似的点头说:“不错,去吧。”后来鲁迅将这件事写在了《五猖会》一文中,他在结尾处表示了他始终不解的困惑:“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在那个时候叫我来背书。”鲁迅的这个困惑是“历史性”的,实质上是反映了“唯有读书高”的教育,忽视了儿童的天性。不幸的是,这一传统教育观今日仍被当法宝高捧在手中,不信你注意一下电视剧,家长对孩子的吩咐总是“去做作业”,而一部《爸爸我们去哪儿》可以说是对这种教育观的颠覆,大受孩子们的欢迎。

一次不交作业就取消春游资格,剥夺孩子玩乐的权利,这是无情且无理的惩罚,它会在学生心上划出一道伤痕,可能会永远留下痛苦的甚至是怨恨的记忆。若干年后,当这个学生回忆起校园生活时,很有可能也会说出和鲁迅类似的话:“我至今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会因为我们少交了一次作业便取消了我们的春游资格呢?”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教育的核心便是“爱的教育”,此中充满人性处便是对学生的仁爱和宽容,他从不惩罚学生。另一位教育家夏丏尊对学生从不矜持,因此学生最爱和他亲近,丰子恺称他是“妈妈的教育”。但愿教育工作者不要紧握惩罚之剑,而以爱心取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