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期●改革开放40年征文●

红火苗 蓝火苗

作者:石 歌



  清晨,每当我走进装饰一新的厨房间,拧开液化气灶的开关,看着一团蓝色的火苗跳跃,不觉喜上眉梢。说实话,能实现灶具点火现代化,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起新中国成立69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农家灶具的演变——泥灶头、煤球炉、液化气灶,从微弱的红火苗到强劲的蓝火苗,我深深感到改革开放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民住的都是茅草房。他们用土坯和泥垒起一个土台,放上铁锅烧菜做饭,烧的都是生产队分配的稻草。记得我家的堂屋里也有一只泥灶头,每当母亲点火做饭的时候,浓烟滚滚,呛得母亲连声咳嗽,直流眼泪。我最怕烧火,遇到天气晴好干燥,稻草晒得干,火会旺一些;一遇到阴雨天,稻草潮湿得点不着火,那就麻烦了。有一次是梅雨季节,连续阴雨,那时大人都要忙田里活,烧晚饭的任务落在我身上。我放学回家马上淘米做饭,抱来柴草,一摸有些潮湿,我连划10多根火柴都点不着,急得真想哭出来。后来好不容易点着了潮稻草,灶膛里的火一直不旺,浓烟笼罩着整个灶面,那顿饭烧成了“夹生饭”。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农民生活有了好转,也像城市居民一样,开始使用煤球炉烧菜做饭。1982年秋天,爱赶新潮的父亲从县城买回一只“飞虎牌”圆筒煤炉,又托人“开后门”买到50公斤煤球。母亲早早起床生炉子,先在炉膛里放上几根细小的干木柴,然后点燃小草把,引燃木柴,等到木柴着火,母亲就用铁钳夹上几个鸡蛋大小的煤球轻轻放在木柴上面,然后拎到风口让风吹旺炉火。要是无风,母亲就用一把蒲扇扇风生火,常见门口浓烟滚滚,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煤焦味儿。等好一会儿炉子生着了,母亲就把小铁锅端上去烧菜做饭。每天清晨,家家户户门口笼罩着一片生煤炉的烟雾。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的生活水平似芝麻开花节节高,农家的灶具也逐渐“洋”化起来,液化气灶开始走入平常百姓家。烧液化气比烧稻草、煤球省事多了,不但操作方便,而且火力旺,卫生干净。烧菜做饭只要轻轻打开气阀门,拧动液化气灶开关,蓝色的火苗就跳了上来,再也不愁点不着火烧“夹生饭”了。

2000年后,农民的生活富裕了,居住条件也宽敞了。前几年我喜迁新居,在厨房间安装了一套现代化灶具,自动点火,配上抽油烟机,真是方便极了,要想烧菜做饭,一拧开关,“啪” 的一声跳出一团蓝色火苗。厨房间里清清爽爽,一尘不染。93岁高龄的父亲看到后喜上眉梢,连夸这东西真神奇。

时代在前进,农家生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前不久,我居住的小区已经排好了天然气管道,听说不久就能用上天然气了,这个玩艺儿比液化气更方便省心。我听了很高兴,盼望着这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