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期●缅怀篇●

“抗日寇投笔从戎 为人民尽瘁鞠躬”

——纪念连柏生同志诞辰110周年

作者:顾国平




  今年12月16日,是浦东、浙东抗战和民主政权建设领导人连柏生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连柏生1908年12月16日出生在原江苏省南汇县凉亭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新镇)一户农民家庭。父亲早逝,母亲拖儿带女操持几亩地和编织花边等副业,维持全家温饱,艰难度日。连柏生6岁始进入私塾和毓秀小学、第五高等小学读书,1922年,他先后考入上海邮务海关专修学校和上海私立大夏大学,后因家庭无力负担而肄业。1925年起,他经人介绍至当时的凉亭、陈桥、横沔等学校任教,1935年进入上海市洋泾中学图书馆工作。受北伐战争和进步人士影响,他积极参与宣传国民革命、传阅进步书籍等活动,因此多次被解职,甚至被诬陷入狱。

1937年8月13日,日寇进攻上海。在国土沦丧、民族危难之时,忧国忧民、一腔热血的连柏生坚决响应“抗日救国保家乡”召唤,毅然放弃教职回到家乡,与共产党员姜文奎、蔡悲鸿(原名蔡志伦)等一起,投身于抗日宣传和争取地方武装的救亡运动。

1938年初,中共浦东工委书记陈静与连柏生磋商了建立地方抗日自卫武装事宜。在浦东工委领导下,连柏生以家乡自卫名义,团结、发动思想进步、富有抗日爱国热情的王才林、王义生、林有璋等有志青年,并争取其他地方力量,抵制国民党阻挠,着手在日伪占领的心腹地带筹建浦东抗日武装。8月,“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简称“保卫四中”)成立,连柏生任中队长,王才林、周毛纪任中队副。其间,连柏生险遭异己分子周毛纪枪杀,千钧一发之际,周毛纪被其他同志当场击毙。

1939年6月,“保卫四中”扩编为南汇县抗日自卫团第二大队(简称“抗卫二大”),连柏生任大队长,王才林任大队副,下辖两个中队、一个特务区队,成为当时浦东地区唯一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浦东民众昵称为“连柏生部队”,从此与日寇、伪军、反动军警及内部叛徒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艰苦斗争,逐渐成为浦东游击战争的坚强堡垒。

1940年3月底,连柏生奉党组织之命至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参观学习,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方面的理论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学习期间,谭震林多次接见连柏生,并指出:“你这支部队之所以能在浦东生存发展,除党的领导作用外,本地干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还指示:“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浦东部队今后仍要贯彻‘灰色隐蔽’的方针,不要过早暴露。统一战线很重要,你要亲自抓,争取团结更多的力量共同抗击敌人。苏南行政公署委员会任命你兼任南汇县县长,是否公开行事,由当地党委决定(以后未对外公布)。”这次参观学习,对连柏生的思想和以后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8月,连柏生自“江抗”返回部队不久,即遵照谭震林指示,从内线打通国民党第三战区淞沪游击指挥部关系,部队取得了“第三战区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的番号,并将“抗卫二大”扩编为“第五支队”,连柏生任支队长。

1941年1月,经中共路南特委书记顾德欢、副书记姜杰介绍,连柏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抗击日伪战斗中,连柏生领导的“淞沪五支队”迅速壮大,至1941年5月已下辖有一、三、四3个大队和1个常备大队、17个常备中队。游击区逐渐扩大到原南汇县的一、二、三、七、八5个区。

浦东与浙东隔杭州湾相望。中共苏南区党委和路南特委部署命令,中共浦东工委领导的抗日武装分期分批南渡杭州湾,至浙东的三北(镇海北、慈溪北、余姚北)地区,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6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派谭启龙赴浙东工作。连柏生在上海与谭启龙见面。接着,连柏生“淞沪五支队”100多人奉命南渡。7月,在浙东慈溪的白洋湖畔成立了中共浙东区委,谭启龙任书记,连柏生任委员。8月,在慈北地区成立了第三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何克希任司令,谭启龙任政委,连柏生任副司令,刘亨云任参谋长,张文碧任政治部主任,连柏生继续兼任淞沪游击五支队支队长。同年10月至12月,浙东抗日武装粉碎了日军上千人对三北地区的“扫荡”,并取得了第一次反顽斗争的胜利。

1943年4月梁弄解放,中共浙东区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等陆续进驻梁弄横坎头村。1944年1月,三北游击司令部更名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同时,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作为根据地行政机构,连柏生任主席,随即颁布了《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施政纲领》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次年1月,浙东区党委召开浙东敌后各界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浙东区行政委员会,连柏生担任行政公署主任兼经济委员会主任。

据不完全统计,在浙东抗战的几年中,共经历大小战斗643次,解放同胞400余万,1200多名指战员英勇牺牲,其中浦东籍300余人,建立地区级政权4个、县级16个。解放战争时期,张闻天曾充分肯定了浙东抗战和民主政权建设的历史功绩,并表示“今后写入党史”。

1945年9月20日,为促成国共重庆谈判、争取和平建立新中国,中共中央命令浙东部队和地方干部除少数干部继续留下坚持斗争外撤出浙东。10月,浙东党、政、军15000余人分三路北撤。连柏生与部队到达苏中海安。10月31日,浙东干部团成立,连柏生任团长。11月,连柏生遵循中共华中局决定,率部分有经验的精兵强将北上东北解放区工作

1946年2月至1952年10月,他先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辽宁省分委执委,辽宁省财经委员会副书记,辽宁省人民政府代理党组书记,东北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财经金融处处长、公路总局局长兼党组书记等职。1950年11月,连柏生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公路工程总队总队长、总指挥,率领3个大队指战员,在敌人炮火连天、枪林弹雨的朝鲜战场上,夜以继日地抢修公路、抢修桥梁,保证了我志愿军军运畅通,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受到志愿军司令部的通令表扬。

1952年12月,连柏生调任国家交通部公路总局副局长、局长,历时8年;1961年1月,调中共中央西南局计划委员会任副主任、秘书长。“文革”期间,连柏生惨遭迫害,蒙受不白之冤。即使身处逆境,连柏生仍心地坦荡,光明磊落,始终不渝地坚信党的政策。1973年,连柏生重新担任四川省科委副主任等职;1983年,当选为四川省第六届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并任省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党的工作,正可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连柏生与浦东有着无法割舍的特殊情结。晚年的他曾多次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战地重访,兴致勃勃,欣喜万分。而浦东的父老乡亲对连柏生也有着深厚情感和挥之不去的记忆,他所到之处,乡亲们总是奔走相告,热情相迎。

1992年3月31日,连柏生因病在四川成都不幸逝世,享年84岁。“抗日寇投笔从戎,为人民尽瘁鞠躬。”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张文碧以这样的诗句,对连柏生奋斗的一生给以了高度评价。党和人民的好儿女、好干部——连柏生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