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期●文化战士天地●

从新四军走出的高产作家 —— 马宁

作者:黄小意 卞龙


马宁先生在闽西时留影


1991年6月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马宁选集》



马宁原名黄振椿,1909年9月生于福建龙岩市新罗区(原龙岩县)龙门镇赤水桥村。1923年,从本乡开明小学毕业,1925年考入厦门集美师范补习班。马宁阅读了进步同学在校推介的《向导》《中国青年》和创造社的文艺书刊,迸发了文艺创作的激情。他的一首诗:“窗前的啼鸟呀,你是不是把我从梦中惊醒的那一个?”意外受到老师的赞扬,便萌发了要当作家的念头。在集美师范上一年级时,因作文《童年的回忆》得到老师的表扬,受到极大的鼓舞。

1927年起,马宁先后就读于上海大学中文系、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和南国艺术学院。由于受到革命文学的启迪,步入文坛。马宁住在亭子间,失学又没有职业,他拿起笔来,尝试创作小说,针对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观点,写了《古月博士》和《教务长》。他把习作寄给创造社,请求指导,得到诗人王独清的回信鼓励。创造社门市部的丘韵铎让马宁协助校对郭沫若翻译的歌德《浮士德》第一卷,出版后送一本给马宁作为酬谢。

1928年,马宁在长江轮船上听到一个故事:日本海员在海边捡到一个孤儿,在船上长大后,当了海轮上的烧煤工。他与上海码头上的一个卖荸荠的姑娘相爱了,“五卅”惨案后,她家房子被拆改做日本兵操场,姑娘不知去向。痴情的他因悲愤以致精神失常。这个爱情悲剧使马宁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他创作了《船上人》,于1929年发表,用马宁做笔名,由马克思、列宁这两位伟人名字的首尾两字组成,《船上人》成了马宁早期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此后,以海陆丰暴动和广州起义为历史背景的中篇小说《铁恋》出版。

1930年3月2日,马宁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首批成员之一,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出版反映上海工人生活的日记体长篇小说《处女地》(后改为《少女黑丽日记》)和恋爱小说《灰恋》和《新恋》。因出了叛徒,“左联”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马宁以侨属身份流亡马来亚(现马来西来),历任马来亚反帝大同盟(简称“马反”)新加坡总部宣传部长、马来亚普罗文学艺术联盟(简称“马普”)主席、马共中央宣传委员等职,主编《马反》《马普》。在主编《南洋文艺》时,他遭英殖民当局通缉。1934年因病返国。回国之前,马宁一连写了七本反映马来亚现实斗争和以当地华侨生活题材为中心的独幕剧,其中四部在新加坡皇家戏院公演,引起了轰动。马宁被评为“马华新文学与戏剧运动的先驱者”。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马宁作《动员令》一诗,刊载于上海《火炬晚报》。同年10月,马宁成为上海救护委员会登记的战时后方伤兵医院的义务医师,曾随救护车上前线抢救和运送伤员。不久又回龙岩,在雁石附近的小乡村找到了张鼎丞、邓子恢的红军驻地,遵照邓子恢同志的指示,从事龙岩抗敌后援会宣传工作。

1938年2月,马宁随新四军二支队张鼎丞、邓子恢部从龙岩白土出发,奔赴皖南抗日前线。期间,马宁草拟了《三年游击战战史调查提纲》《抗日宣传提纲》。他所写的《新四军通讯》多篇报道和文章,分别寄至海内外,刊登于《新华日报》、马来亚槟城的《现代日报》和《现代周刊》。同年4月,马宁遵照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的指示筹办新四军军报《抗敌报》,并负责编辑该报及内参《电讯要闻》等。

1938年8月,我军在南京附近俘虏到的最先放下武器的日军士兵香河正男,被送到云岭军部,当时敌工部尚未成立,暂由略懂日语的马宁照管。马宁跟他学日语,两人遂成了好友。美国作家史沫特莱说这种友谊是珍贵的,特为他俩拍了一张合影。后香河正男等筹建“反战同盟”,还参加了新四军。

在《抗敌报》创刊周年纪念时,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联名发来贺信,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批示赠马宁一支康克令金笔。二支队张鼎丞司令员也从前方托人给马宁带来用宣纸书写的一幅挂联:“我们最先跃起,最先勇猛前进,紧密参成行列,予打击者以打击!”以资鼓励。

1938年的冬天,马宁在寒夜里,赶编新四军在江南敌后的重大战斗资料,任务刚完成,他就病倒了,被送到新四军军部医院抢救。清晨,一位女子捧着一束鲜花轻轻地进来,啊,是史沬特莱。马宁向她叙述了新四军军部的一个马夫,如何由封建组织上“大刀会”成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士。史沬特莱写了篇报道,在英文报纸——美国的《大陆报》上发表了。马宁在她的启发下,以“大刀会”为原型,创作了长篇小说《扬子江摇篮曲》(后改为《无名英雄传》,再版时改为《顽固分子》)。

1940年冬,军部紧急疏散伤病员,马宁奉命撤至桂林。组织临时指派其妻王斯护士长陪同撤离。不久,皖南事变爆发,驻桂林的八路军办事处被查封。1941年3月,马宁第二次下南洋,经香港去北波罗洲亚庇(今加里曼丹首府)等地,揭露皖南事变真相,致使当地华侨认捐的抗日款项都汇至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不给国民党中央银行了。马宁返回香港,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香港,马宁秘密逃到澳门,辗转回到桂林。

在桂林,马宁的身份是难侨黄白桐,在物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坚持写作,将在香港所见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写成长篇小说《动乱》(再版时改为《香岛烟云》),继而又将1931年和1941年两度奔赴南洋的革命活动、惊险经历、奇特见闻写成长篇《南洋风雨》(再版时改为《椰风胶雨》),被誉为“第一部正视马来亚现实的作品”。

他曾两次冒险密访被软禁在桂林的叶挺军长。日寇进犯湘桂、桂林紧急大疏散时,设法疏散叶挺军长家眷亲友22人。

1946年7月,马宁三下南洋,从香港转马尼拉至新加坡(因战后入境新加坡很难,且未能直达)在华侨中学任教。发起组织“新加坡华人文艺协会”,应邀参加集会、讲演,推介香港印制的国内解放区的进步书刊。积极参与支持陈嘉庚先生连任“福建会馆”主席的斗争,挫败“倒陈”图谋。1948年5月,他被华侨中学解聘。7月14日,马宁被英殖民当局扣押一周后驱逐出境,拟移交厦门国民党当局以假手杀人。在我地下党和好友的帮助下,马宁于香港海上脱险,匿居澳门,翌年回国。

新中国成立后,马宁先后任《福建农民报》主编、福建省文教厅文化处处长、福建省文联主任等职,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而辛勤工作。他力图以较完美的艺术形式反映崭新的社会生活,写了《用心血写出作品》《武夷山上的白蝴蝶》等文,分别发表在《红旗手》《热风》《人民文学》等刊物上。其中小说《落户的喜剧》被改编为电影《青山恋》。

“文革”后,马宁发表了《再忆史沫特莱》等文和回忆“左联”的文章。《红色故乡随笔》中的《兄弟便是朱德》一文,曾入选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1979年,他当选为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成员,1980年任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离休后他仍致力于写作,出版了《马宁选集》。

马宁是一位高产作家,一生创作了9部中长篇小说,9部剧本,百余篇杂文和短篇小说等,共200多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