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期●老区采风●

革命老区沙家浜 改革开放立潮头

作者:陶祖根

现代京剧《沙家浜》,演绎了革命老区军民鱼水情深、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感人故事,沙家浜镇名扬四海,成为常熟老区的一张名片。

1927年11月,横泾农民暴动委员会成立,负责人石楚材带领农民“吃大户”、烧田契、斗土豪、闹翻身,成立红军游击队,沙家浜燃起了土地革命的烈火。1928年4月,中共横泾支部在沙家浜镇横泾村胡家浜文昌阁成立,这是常熟地区最早的中共农村支部之一。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苏常太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地区,是中共江南特委、苏常太公署和苏州县县政府驻地,也是新四军后方医院所在地、“新江抗”的诞生地。全镇先后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有43位,其中抗日英烈33位。

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沙家浜人继承和发扬老区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不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沙家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强起来”。特别是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推动下,全镇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营制度,发展特色产业

沙家浜镇水系发达,南有阳澄湖,北有昆承湖,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水域众多,水产历来是沙家浜镇的强项。20世纪90年代,沙家浜镇党委、政府根据当地地势低洼的实际情况,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水产养殖。至2005年,全镇围田养殖发展到2442.4公顷。

沙家浜镇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和经营模式,努力发展品牌产业。全镇先后成立水产养殖合作社25家,创出“沙家浜阳澄湖大闸蟹”“金唐市”“芦苇荡”“西风王”“秋风王”等水产品牌。2000年成立的金唐市水产品有限公司,拥有106.6公顷养殖基地、75户成员,联结300多养殖户,“金唐市”牌水产品于2001年11月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2003年建成占地3000平方米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和冷藏库,引进了水产品烘干生产线,推行标准化生产。至2015年,全镇累计创出省、苏州市名牌农产品15个,获评江苏省一村一品专业示范镇和农业部一村一品专业示范镇。

当地渔民有在阳澄湖捕捞、养殖的传统。1996年开始大田挖池养蟹。至2014年底,全镇蟹池面积达1873公顷,大闸蟹产量达2516吨。大闸蟹养殖成为沙家浜镇的特色产业。同时,沙家浜镇推进大闸蟹的境外销售。2002年11月,首批“金唐市”牌阳澄湖大闸蟹空运新加坡;2005年11月,又空运日本。2017年,沙家浜镇的大闸蟹境外销售额达到800万元,成为出口水产品养殖基地。沙家浜镇创新销售模式,推进阳澄湖大闸蟹网上订货、线下配送的电子商务。2015年10月15日,首批“金唐市”牌阳澄湖大闸蟹搭乘苏南硕放机场飞机直送香港客户。沙家浜镇在国内网上销售的同时,实现跨境电子商务销货。2015年,全镇实现大闸蟹线上销售额超亿元,获评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镇。

创办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沙家浜镇地处阳澄淀泖地区,交通闭塞,改革开放前,仅有几家小工厂、小作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至1992年,全镇初具规模的镇办企业有47家。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沙家浜镇实施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至上世纪90年代末,全镇镇村集体企业全部改制成私营企业。

进入新世纪,沙家浜镇党委、政府大力组织开展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为了筑巢引凤,2001年4月,位于原唐市镇的常昆工业园区开始规划设计,2002年1月开始建设,两镇合并后的园区总面积为1099.45公顷。至2010年,镇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亿元,搭建起工业企业发展平台。通过招商引资,园区得到全面开发,有45家外商独资企业、4家中外合资企业、150家内资民资企业入驻园区,总投资额超过350亿元,成为全镇工业经济的主阵地。

随着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沙家浜镇的民营企业开始股份制改造,部分成为上市企业。2009年11月27日,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交易所发行上市。2016年中利科技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至2017年末,全镇相继有3 家企业上市,有10家企业进入常熟市百强企业行列。

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沙家浜镇是《沙家浜》故事的发生地。沙家浜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红色资源的挖掘、收集、整理工作,先后出版红色书籍32部,保护革命遗址16处,建成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开辟沙家浜风景区,把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开发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

沙家浜革命文物陈列室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1990年5月5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原新四军六团团长叶飞故地重游,参观了展览室,题词“沙家浜的意义”,并为展室题名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1991年建党70周年之际,芦荡乡(沙家浜镇前身)政府集资180万元建立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

当年新四军伤病员养伤的芦苇荡,在上世纪70年代已干涸。由于地势低洼,不宜耕种农作物,改革开放后逐步由村里恢复芦苇荡,建成风景区,并于1991年4月19日挂牌对外开放,面积4公顷,仅有茅舍、竹桥、凉棚作为配套。2000年,沙家浜镇党委政府决定接管芦苇荡景区,发展旅游产业。进入21世纪,教育馆与芦苇荡合并,风景区进入大开发时期。沙家浜镇通过退田还荡,栽芦苇、种水草,进行生态修复,恢复芦苇湿地147.34公顷,逐步形成浩荡的芦苇、清澈的水面、优美的生态,芦苇荡风景区初具规模。2006年,沙家浜镇投资2800万元,在风景区瞻仰广场北侧第三次重建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把纪念馆和风景区融为一体。

沙家浜风景区依托革命历史、民俗文化、绿色生态等旅游资源,经过历届政府长期的开发建设,形成了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族文化村、绿色生态游览区、国防教育园、美食购物区、横泾老街影视基地等功能区,景区总面积达到400公顷,2013年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家浜芦苇荡被定为“国家湿地公园”。公园内现有鸟类89种,鱼类49种,植物种类554种。2015年,沙家浜风景区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沙家浜镇不断推进旅游产业发展。2000年举办首届 “沙家浜阳澄湖大闸蟹美食节”,2003年开始举办“阿庆嫂民俗风情节”,2006年举办首届“中国常熟沙家浜旅游节”,龙舟赛、风筝节、啤酒节每年都举办。2009年6月28日,首届沙家浜红色旅游节开幕,历时5个月,先后组织十个主题活动。景区还组织“全国百名记者聚焦沙家浜”,举办“红色旅游论坛”等活动。2017年,沙家浜风景区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实现年旅游自营收入1.2亿元。全镇实现服务业产值22.3亿元,占GDP总额的22.19%,吸纳直接间接就业超万人。

水乡古镇沙家浜,在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下,传承着红色基因的历史文化,并不断发扬光大,书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