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期●上海解放70周年●

陈毅对上海解放所作的杰出贡献

作者:陈 挥


  今年是上海解放70周年。70年前,陈毅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率领解放军解放了上海,并出任新中国诞生后的首任上海市市长。
  身负历史重任,丹阳精心准备
  在解放之前,上海就是中国的特大城市,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一个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在旧社会,上海一直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中国的中心地区,因此,陈毅称它为“帝国主义反动派的窝巢,是百年来发展起来的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复杂的城市”。所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人民政权接管上海,是中国革命的一件大事,又是一大难关。

难在何处?陈毅后来解释,当时担心两大危险:一是我们打上海,美国出兵干涉;二是我们接管搞不好,进城后停工停电,大混乱,上海变成一座“死城”。两种假设中只要有一种成为事实,便会使国内国际局势受到牵动。对于第一种危险,陈毅认为:“要警惕美国人干涉,可是我们决不向它示弱。要打就打,没有什么了不起!”更严重的是第二种危险。我军渡江后,由于战线推进太快,铁路运输跟不上,接管上海的干部到不齐,更要紧的是入城政策纪律教育来不及深入进行,如果就这样稀里哗啦开进去,非乱套不可。为了加强接管工作的准备,陈毅和邓小平以总前委名义于4月30日向中央军委提出:“我党我军未作适当准备仓卒进入大城市必然陷于非常被动的地位”,“我们考虑以尽可能推迟半月到一月入上海为好”。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并决定5月10日以前不攻上海。

为了打好解放上海的战役,做好上海解放后的接收管理,陈毅在1949年5月3日从南京到达丹阳,和广大军政干部一起,为完成中央所交给的三项主要任务,进行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这三项主要任务是:具体指挥解放上海战役,政治上、思想上作深入的入城教育和为接管上海作好充分准备,尤其是作好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城市工作各项政策的准备。

早在3月14日,中共中央就决定上海解放后,由陈毅出任上海市市长。毛泽东还曾就此事,征求过黄炎培、陈叔通等几位党外民主人士的意见,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赞同。到达丹阳后,陈毅便正式进入了“市长”的角色。首先是研究上海的情况。大量有关上海的材料,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不管是缴获的、地下党调查的,还是上海来人报告的,都汇编成关于上海的200多种小册子。陈毅自己看,也要求接管干部们看。等大家对上海的情况有了底,再根据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讨论确定接管的具体步骤。比如,上海的国民党政府机构如何接管,官僚资产如何处理,外商企业如何对待,民族资本家的工厂如何使其开工,都须详细研究,仅财经接管纵队的汇报,陈毅就听了两天两夜,对其中“两白一黑”(指米、棉、煤)奇缺和运输供应任务的艰巨,感到尤为棘手。

陈毅在丹阳抓政治思想工作,可谓雷厉风行。他以学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文件为主线,动员军政干部认真深入学习,特别是联系上海的实际,动员大家展开讨论,吃透中央所定的管理城市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据王尧山回忆:“记得陈老总提出过一个问题,启发同志们思考:假如上海清洁工人不上班,大粪垃圾无人清,上海变成又臭又脏的一座城市,怎么办?通过这个例子,启发同志们思考进入上海后如何依靠工人阶级;要管理好上海,如何理清复杂问题,抓住生产这条主线;如何做好统战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来管好上海,改造上海等等。然后,陈老总又根据大家提的问题,根据上海的实际,深入浅出地解释、宣传党的城市政策。因此,大批老解放区调来接管上海的干部,在思想上对上海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并对具体执行中央政策有了底。”

入城政策的前奏是入城纪律。陈毅对贯彻《入城守则》和中央所定的《约法八章》抓得很紧。他特别强调两条:一是市区作战不许用重武器,二是部队入城后一律不得进入民宅。早在3个月前陈毅就在考虑:我们部队进城后住哪里?为了在《入城守则》草案列上“不入民宅”这一条,陈毅还特意拿了几本古籍,请城市政策组的曹漫之(后任民政接收处长),查一下历史上有关军队“不入民宅”的记载。有些干部对此想不通,说遇到下雨、有病号怎么办?陈毅坚持说:“这一条一定要无条件执行,说不入民宅,就是不准入,天王老子也不行!这是我们人民解放军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总前委在讨论《入城守则》草案时,一致认为“不入民宅”的规定完全必要。

5月10日,陈毅还给数百名接管干部作了一次入城纪律报告。他首先抓了两件在丹阳发生的“小事”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一是有军人没票硬要进戏院看戏,二是有人擅自拿师范学院一个灯泡。他认为,小事不小。“为什么无票非要进去看戏?是不是老子革命几十年进戏院还没有资格?这个思想作怪,进上海非吃败仗不可!”纪律,一定要严!几千名接管干部,几十万大军,经过20多天的集训和准备,一切就绪。陈毅豪迈地宣布:“今天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我们接管上海了!”
  瓷器店里打老鼠,实现政治进城
  解放大上海,是陈毅生平所遇的一次最特殊的战役。当时20多万国民党部队,在蒋介石的亲自监督下,扬言要拼死固守上海6个月,以待“美军援助”。敌军对上海的防御曾经经过长期的准备,利用上海近代建筑和工业设备作了外围阵地、主阵地、核心阵地三种部署。在上海的市区内外设置了钢骨水泥碉堡五千座,美式水泥活动碉堡三千座,卫星工事半永久性野战掩体万余处。每一个碉堡又布置了三道至九道副防御。他们还吹嘘上海的设防“比斯大林格勒的防御还要强百分之三十三”,妄图负隅顽抗。在此情况下要攻占上海,同时又要严格保存市区建筑、工厂、电力、交通等设施的完好,就绝非易事了。

陈毅在参加指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并取得胜利后,又负指挥上海战役的重任。他根据毛主席、党中央有关上海战役的战略战术的指示,特别是毛主席关于“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不仅要军事进城而且要政治进城”的指示,更形象地把这场伟大的战役喻为“瓷器店里打老鼠”。这个比喻在广大指战员和接管干部中,而且后来在广大人民中间也流传颇广。

“瓷器店里打老鼠”,说说容易,但要做到,则是要创战争史上的奇迹。陈毅坐镇丹阳,指挥若定。他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为了保证上海不受大的损失,作出了“把敌军吸引到郊区歼灭之”的决策,并作了一系列的具体指示,如:市区作战不用炮;充分利用敌军内部矛盾(即嫡系与非嫡系的矛盾),把主攻方向针对嫡系部队,以分化敌军;加强政治攻势争取敌军多投降或起义等等。

5月21日,解放上海的兵力、战术以及接收上海的准备工作已经大体上准备就绪,于是,陈毅与粟裕等联名发布了《第三野战军淞沪战役攻击命令》,指出:为提早夺取上海,保护物资,以便迅速接管进行建设,决以充分的兵力逐步攻略上海。首先夺取浦东,封锁黄浦江敌之交通逃路,威胁上海翼侧。尔后攻占苏州河以南之市区,同时攻占吴淞、宝山,完成对敌包围。最后会攻苏州河以北吴淞、宝山以南江湾为中心地区之敌。

5月23日,陈毅下令各部对上海发起总攻,并用电话指示前线指挥员,对攻取上海一定要军政全胜,一定要把人民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5月26日,陈毅率领第三野战军进入上海后,首先来到圣约翰大学(现华东政法大学),与刘长胜等中共地下党负责人胜利会合,研究部署上海解放后的接管工作,并签发了《第三野战军淞沪警备命令》。

进入市区后,陈毅就来到前线指挥部――设在威海卫路(现威海路)黄陂南路口一条弄堂口的担任主攻市区任务的第27军指挥所。当时,为了保全杨浦水电厂,27军党委决定采用政治攻势的方式解决问题,但能和敌军指挥官联系的人一时找不到。就在这关键的时候,陈毅到达了指挥部。他问清楚守敌的番号和指挥官姓名后,略加思索,说:“若是敌人的副师长许照在指挥的话,你们可查找蒋子英的下落。他一直住在上海,过去曾在国民党陆军大学任教授,许照是他很要好的学生,此人历史上有过罪恶活动,这正是他立功赎罪的时机。”于是很快查找到蒋子英,蒋子英一口答应“尽力为之”,立即竭力去办。

当陈毅听说国际饭店还有一小股敌军在顽抗时,立即作出要加强政治攻势、不得损毁国际饭店、但要使敌军投降的决策。在我军的努力下,敌军终于被迫投降,全国第一高楼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英勇攻取了大上海的解放军战士严格遵守陈毅制定的《入城守则》,睡在湿漉漉的马路上过夜。上海人民目睹这般情景,感动得热泪盈眶。上海的工商界知名人士刘靖基回忆当年的情景时说:“我上街仔细观察,解放军不进民房,不取老百姓一针一线,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几十年来从北洋军阀到国民党,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军队,真是出乎意料。”

5月27日上午,上海全部解放了。解放上海的枪声停息后,市民们惊奇地发现,电灯仍然是亮的,电话仍然是通的,自来水仍然在流,整个城市可以说是完好无损,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正如陈毅所说,这是“由于人民解放军进攻的迅速,作战的英勇和上海人民护厂护校的积极,使上海的破坏显然比较少。这里的主要的经验就是: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靠中国人民的劳动与智慧,必能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解放上海是走这条路,建设上海必然仍走这条路。”

5月28日下午2时整,陈毅率领军管会所属军事、政治、财经、文教各接管委员会的主要干部,来到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办公楼(现江西中路215号),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的身份,在这里主持了接管旧上海市政府的仪式。从此,陈毅就在此楼的149室办公,通宵达旦地运筹帷幄,揭开了新上海的璀璨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