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期●上海解放70周年●

粟裕、张震精心指挥“战上海”

作者:张生根



  70年前的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迅速向尚未解放的国民党统治区举行大规模空前全面的大进军。

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的第二野战军和陈毅、粟裕、谭震林等领导的第三野战军,接到进军命令的当夜,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百万雄师强渡长江,摧毁蒋介石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军战士冲进蒋家王朝的“心脏”总统府,升起鲜艳的红旗,宣告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解放。

面对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从4月22日夜开始,南京、镇江、芜湖之敌纷纷逃窜,有4个军撤向上海方向,7个军撤向杭州方向。此时,追歼逃敌成为当务之急,对于下一步解放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粟裕和参谋长张震对此动向早有所料,为抢在敌军前面,使东、中两集团部队迅速会师合围,于4月23日至24日晨连发几道电令,严令部队“迅速猛进,阻击、截击与尾追”,务须追上敌人主力,完全封锁南逃之敌于太湖西岸长兴、广德、郎溪地区。命令的中心就是一个“快”字:快追,快堵,快截,快歼!

三野将士发扬“跑得,打得,饿得”的传统作风,冒着连绵不断的春雨,踏着泥泞的道路,忍饥抗饿,昼夜兼程,猛追猛打。4月26日,20军174团由副师长黄朝天率领,追击敌军20公里,于下午3时到达濑阳、蒋店一线,令部队暂时进庄休息准备开午饭。侦察员来报告:公路上挤满了敌人,前看不见头,后看不到尾,估计有5里路,至少有一万人以上,比174团多八九倍。追击敌人,就是要消灭敌人,不能让其逃跑。黄朝天副师长、陈长生团长匆匆忙忙把饭咽下肚,决心打!下令前卫营冲上公路插入敌军中心,一营冲向胡桥,二营向西冲击敌人,三营向东迂回堵击敌人,形成三面攻击敌人的态势。敌人残兵败将已无斗志,不想再为蒋介石卖命,纷纷举手投降。

4月27日中午,20军占领戴埠地区,是夜东集团军28军占领吴兴;28日中集团军27军占领吴兴南10公里的虹星桥,与20军、28军会师,完全封闭了合围口,把要窜进上海“瓷器店里”的10万敌军全歼在山区野林里,为战上海消除了一大障碍。
  
  为解放上海,中央军委确定了“既要歼灭防守上海的国民党军,又要使上海市区免遭炮火破坏,以利日后建设”的方针。这是一个既要消灭敌人又要保全城市的指导思想。粟裕在“战上海”之前反复阐述这一方针。早在渡江战役之前的4月6日白马庙作战会议上,他就曾明确提出:“对上海采取完整接受,宁可让敌人逃窜。”

1983年,当有人问粟裕组织指挥上海战役的指导思想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上海战役是我军在战略追击阶段最大的一次城市攻坚战。它是京沪杭战役的一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战役。打上海有几种打法,打烂了是一种打法,不打烂又是一种打法。不能打烂。有人说,上海战役不要那样硬攻,把敌人围困起来就行了,这样可以减少伤亡。这不对。那样大的城市,围起来,人民怎办?还是要争取尽早解决。当时解决剩余的100万国民党军队的方式有三种:天津方式,北平方式,绥远方式。解放上海,基本上是天津方式,但又不完全相同,主要在不把上海打烂了。如果把上海打烂了,对全国经济建设的影响就太大了。”

粟裕、张震依据吴克坚(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员)等同志的情报,对上海守军兵力部署、工事构筑、阵地火力配备等,进行周密、细致的分析判断,命令第九、十两个兵团8个军,由太湖南北以钳形向黄浦江两侧围攻,求得先占领高桥、吴淞,截断上海之敌的海上逃路,令2个军于5月2日移防进驻以震泽为中心的集结基地,进行解放上海战前动员,强化战场纪律,调整部队武器装备。部队官兵认真学习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1949年4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三野《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等教材,全军上下掀起了上海战役的练兵备战热潮。20军军长刘飞在动员会上说:“上海是座繁华的大都市,也是个‘大染缸’。我们要保持工农战士本色,不仅要在军事上打大胜仗,也要在政治上打一个大胜仗。”

5月2日,粟裕赴丹阳,向陈毅等总前委领导汇报如何攻打上海、军事接管上海的设想。5月7日,由张震起草、粟裕签发的作战方案上报中央军委,他们提出,集中九、十两个兵团8个军于5月12日和13日发起攻击,首先扫清上海郊区敌人据点,然后从两翼迂回钳击吴淞口,切断敌人退路,阻止敌人抢运物资或提前逃走,并准备下一步会攻上海或在和平解决时进入市区警备。

5月8日,粟裕、张震率三野指挥机关赶赴上海战役前沿苏州金城新村(现姑苏区双塔街道景帆路社区)指挥部。5月9日收到中央军委复电:“同意7日部署,请即照此执行。和攻占吴淞、嘉兴等处之同时,派足够兵力占领川沙、南汇、奉贤,将敌一切退路封闭是很必要的。”10日,根据中央军委、总前委的指示,张震拟就《第三野战军淞沪战役作战命令》,粟裕审定后下达所属参战部队。
  
  上海战役从5月12日开始。九、十两个兵团向上海外围守敌发起进攻,主要箭头指向吴淞。蒋军依托坚固的工事顽强抵抗,在舰炮和飞机支援下频繁反扑。三野部队每攻克一个地堡群都要经过激烈争夺,付出重大代价。粟裕分析战场情况,认为要加快战斗进程就必须改进战术,纠正集团进攻的方式,采用锥形队形,力求打开几个缺口,乘势插入敌之纵深。野司于15日和16日连发两电,调整作战部署。

5月18日,粟裕、张震向中央军委、总前委建议,为不使战役时间拖长,应从四面八方向市区发起攻击。中央军委当日复电表示同意,并建议5月25日前后开始攻城。粟裕、张震于21日上报总攻上海的作战部署:第一阶段,全歼浦东地区之敌,控制黄浦江右岸阵地,封锁敌人的海上逃路(限于25日前完成)。第二阶段,夺取吴淞、宝山地区外围碉堡,完成对苏州河北地区敌军之包围,内定于27日发起攻击。第三阶段,聚歼可能溃缩苏州河以北、吴淞宝山以南黄浦江左岸,以江湾为中心之敌,达成全部攻略淞沪全区的目的。在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后,《第三野战军淞沪战役攻击命令》在苏州指挥部发出。

5月22日,粟裕接到敌情侦察报告,上海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率领一部兵力逃到吴淞口外军舰上,从而判断敌人将从上海撤退,于是决定23日晚上提前发起总攻。他再次提醒部队:为了不打烂城市,进入市区作战时,尽可能不使用重炮轰击。

5月23日夜,三野各部从四面八方向上海守敌发起总攻。第20、23、27和26军分别从东西南三面向市区攻击。第30、31军继续攻歼高桥地区守敌。第25、28、29、33军继续强攻杨行、月浦地区。24日,上海守敌全面退却,粟裕当即命令三野各部迅速追击,快速跃进,勇猛穿插,聚歼逃敌。25日,第27、23和20军分别攻入上海市区,占领苏州河以南地区,乘势向苏州河以北进击。粟裕密切注视战事进展,及时进行具体指导,在25日一天之内就对九、十两个兵团发出三次指示。

我27军于24日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占领虹桥镇、龙华镇和龙华飞机场,向徐家汇挺进,接着连续急行军于25日凌晨到苏州河南岸。当时国民党少数部队占领苏州河以北的高层建筑企图顽抗。在对峙十几个小时后,27军79师所属“济南第一团”7连指导员迟浩田带领两名战士,利用阴天黑夜涉水过河,突然冲进敌人营房,抓获国民党青年军第204师上校副师长,逼他下令下属部队缴枪投降。于是,我不费一枪一弹,敌师部及三个营1000多人放下武器投降,敌军苏州河正面阵地被突破了。(编者注:解放军各部作战情况请参阅本栏其他文章)

至5月27日,人民解放军全歼上海守敌15.3万人(上海国民党守军共20多万人,汤恩伯率5万余人从海上逃走),我军也付出了近8000名指战员牺牲的重大代价。为解放上海而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功勋卓著,永垂不朽!

由粟裕、张震具体指挥的上海战役,圆满完成了中央军委所赋予的重任,以军事、政治双胜利解放了大上海!粟裕后来回顾“战上海”时说:“这次战役,在上海外围特别是吴淞口地区,打得十分激烈,用的时间也较长。但在市区打得并不激烈,用的时间也较短。这样,既歼灭了大量的敌人,而市区也没有遭受大的破坏。这正是战前我们期望的最佳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