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期●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

石油人的三座丰碑

作者:邹 正

凡是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民族精英,历史是不会忘记的,他们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目中。在中国的石油发展史上,就有这样三个人被石油工业部树碑立传,名垂青史。

首位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先驱孙健初,他的碑园坐落在玉门油田机关大院宅外。第二位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开创元勋张复振,石碑雄踞中原油田的黄河林园。第三位是全国闻名的铁人王进喜,他的骨灰存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其石碑建于大庆油田铁人纪念馆前。

孙健初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石油地质学家,被誉为中国“石油之父”,鸿著颇多,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历次踏遍祖国崇山峻岭、广袤幅员。他精准地论断玉门含油前景,在国难当头的年代,深知能源战略物资对于抗战的紧迫性,力排众议,几次上书启动玉门油田的勘探开发,终于得到当时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嘉许,担纲组织实施。经一番辛劳准备,骆驼队带上仪器物资抵达黄沙滚滚的玉门。1939年初,孙健初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顶着酷寒的隆冬,开始了艰辛的作业。很快老君庙1号井喜获油流,揭开了中国近代石油工业发展的新篇章。紧接8、9、10号井相继凿成,口口见油,最高日产200吨。油田和出油量形成了规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孙先生还为玉门的解放及我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做出了贡献,受到彭德怀元帅的嘉奖。解放后孙健初被调回北京,1952年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时年55岁,可谓英年早逝。

人们广传石油师的光荣历史,可曾记住张复振这个名字?他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9军57师师长,1952 年奉中央军委命令,率8000劲旅健儿集体转业,组建石油工业基本队伍,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开创骨干。到位后,他以西北为基地立即拉开局面组建钻井、基建工程、运输等三个团,克服资金技术物质重重困难,使这支队伍迅速进入角色,滚雪球似的迅速壮大。油多了外运是关键。他亲兼运输团长,随车了解路况,为保中途宿营安全,张复振选定驿站,尽快将原油送出,并以惊人的毅力在大西北极端艰难的环境里造出
我国第一辆卡车。余秋里部长高度评价这是一支“拖不烂、打不垮的铁军”!他们不仅实现了1953 第一批原油源源不断地东运目标,还完成三年内原油外运22万吨的任务,有力支援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全面完成,而且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飞跃发展培养了一支骨干力量,功不可没。石油人以有这支军事化、纪律强、能吃苦、敢拼搏的母军而骄傲。他倡导的石油人精神,创造了石油的发展速度,谱写了石油工业的奇迹。他呕心沥血,永为石油人崇敬。可惜这位开国少将逝世时年仅61岁。

王进喜是在党的阳光雨露的滋润中成长起来的石油工人的代表。在玉门油田,由于他能吃苦,肯使实劲,善动脑筋,敢于争先,很快被提为伯乌—5 队队长,使一个很平常的钻井队一跃而成为先进队,打出了月进尺5000米的全国最高纪录。该钻井队荣获全国“钢铁钻井队” “钻井闯将”殊荣。大庆会战先期,王进喜率领1205队抵达油区,马不停蹄,人拉肩扛将设备就位。在萨 55井,他们旗开得胜,首创5天打完一口中深井的纪录,并取得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纪录。在打第二口井时发生井喷的紧要关头,在寒冷的季节,在腿伤未愈的情况下,王进喜奋不顾身跳入泥浆池,人工搅拌带碱性的处理剂,解除了机毁人亡的险情。他没日没夜地拼命精神感动了房东老大娘,她夸王队长真是个铁人。从此铁人王进喜的名字很快在油田和全国传遍开来。他身上体现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豪迈气概。他喊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响亮口号。他又是一位刚中有绵、胆大心细、有娴熟技能的巧匠,凭声音可判断地下钻头是否运转正常。他很重视技术革新,积极参与工艺改进。由于他的成绩卓越,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成为为民族争气争光、顶天立地的硬汉。王进喜终因身体透支,英年早逝,终年47岁。

老一代石油人光辉业绩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激励着千百万人在寻梦的大道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