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期●故事会●

同生共难的东南双雄

作者:俞茂林 赵卫星


在江苏省海门市与启东市毗邻的王鲍乡聚星村, 有一座绿水环抱、满是苍松翠柏的烈士陵园。在一块高大的烈土墓碑上刻着“王澄、鲍志椿烈士纪念碑”十个红色大字。王澄生前是我东南行署主任兼东南警卫团团长,鲍志椿生前是海启县委书记兼东南警卫团政委1914年他俩同年出生,1944 年12 月26 日在观察敌情时,两人同时牺牲,时年30岁。

投笔从戎

王澄,祖籍镇江,1914 年生于上海,其父是个小职员。1932年他在上海中学高中毕业后,毅然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他在上海参加军务防空训练,后被派往启东久隆镇防空监察哨工作。1938 年春,日寇侵占蹂躏海启地区,他愤然离职,毅然加入瞿犊、王进的抗日义勇军,第二年秘密加入共产党。1940 年,王澄所在部队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新五团,王澄任团长。1941年1月该团改为新四军一师三旅八团。王澄率团会同南通警卫团对日伪军作战20余次,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12月8日王澄率部伏击日伪军,歼灭日军分队长、伪团长以下200余人,俘虏180 多人,缴获轻重机枪、迫击炮、步枪和弹药甚多,重创日伪军。1943 年初,王澄调任东南警卫团任团长。他是一位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的优秀军事指挥员。

鲍志椿,1914年出生于江苏常熟王庄乡,从小丧父,由寡母养育成人。学生时代他聪明好学,高中毕业后毅然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在无锡当工人夜校教师,宣传抗日救国,组织人力车夫罢工斗争。1936年3月在上海秘密入党。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鲍志椿按照党的指示,回家乡成立王庄抗敌后援会,募集物资,支援抗战前线。1939 年秋,他被调往扬中新四军挺进纵队任4团政治处主任,次年秋调任新四军3 纵队8团政治处主任。1943年2月调来海启地区工作,任海启县委副书记兼东南警卫团副政委,第二年6月任县委书记兼东南警卫团政委。他和团长王澄配合默契,是一位优秀的军队政工干部。

威震敌胆

东南警卫团的前身是1941年在江家镇成立的海门警卫团。1942 年部队整编后改名为东南警卫团,隶属新四军三纵和苏中四分区,共有兵力1500人。东南警卫团是海启人民的子弟兵,天时、地利、人和皆占优势。1942年多次配合分区主力部队攻打悦来镇、三阳镇等敌人据点,使敌人闻风丧胆。日伪军不断组织“扫荡”“清乡”,妄图剿灭我地方武装,扭转局势。王澄和鲍志椿以东南抗日总队的名义发布游击运动命令,指挥大部分兵力跳出敌人“清乡”包围圈,进行外线作战。留下精干队伍发动群众,组织区游击队和基干民兵,形成县团、区队、民兵三结合的抗日武装体制,针锋相对开展反“清乡”、反“扫荡”、反保甲斗争。

1944年2月,日伪军占据启东竖河镇后,下乡烧毁民房60多间,杀害我干部群众23名。保护人民群众是我军的神圣使命,王、鲍毅然决定实施偷袭,偷袭不成就强攻的作战方案。5月20日夜,他俩亲临前线,组织火力猛攻敌人据点,同时向敌人喊话进行心理战,终于迫使敌人撤出据点。初战告捷,他们从实战中总结经验教训,后来又发动对日伪军的秋季势,先后拔了敌据点13 个,缴获“九六”式机枪6挺,歼灭日伪军150多人,取得海启地区反“清乡”斗争的胜利。

王澄、鲍志椿以东南警卫团为主力,紧密依靠人民群众,灵活机动,力求每战必胜,是海启人民的保护神。日伪军闻风丧胆,惊呼他们是东南二虎。日军决策层更是把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歼灭他们。

同时牺牲

海门市的东北方向是浩瀚的黄海,黄海边原有一个百年小镇——小街。全镇有80 多家商号,最南端是朱家饭店,当家的女掌柜是我党的地下交通员。小街与驻有日伪军的包场、六甲形成三角之势,回旋余地较大,战略位置重要,加上良好的群众基础,我东南警卫团等部队经常在此驻扎休整。

驻扎在包场、六甲的日伪军经常到小街摊捐收税,甚至公开抢劫,弄得店铺关门,百姓家破人亡。1944年8月,东南警卫团在此休整,王澄、鲍志椿听了老百姓的诉说后,经认真研究,决定在此打一场围歼战,狠狠打击日伪军的狂妄气焰,为老百姓撑腰,巩固根据地。他们召开军地联席会议,制订了作战方案:警卫团二连担负主攻任务,包场、六甲
区游击队和东兴乡民兵担负阻击敌人逃窜包场、六甲的任务,力求全歼来犯之敌。

8月9日傍晩,我地下交通站送来情报,10日一早,包场据点的日军小队长渡边,将带领日伪军“扫荡”东灶港、小街等地。各参战部队务必做好一切准备,拂晓前进入各自战斗阵地。

10日早晨8点左右,小街西边的鲜圩港的路上,果然出现了日伪军,挎指挥刀的正是日军小队长渡边。当敌人靠近朱家饭店时,二连长一声令下,机枪步枪一齐怒吼,打得鬼子伪军鬼哭狼嚎,顷刻倒下七八个。敌人想往回撤,但退路早被切断;想向六甲据点靠拢,但遭到六甲区游击队顽强阻击,进退不得。顷刻冲锋号吹响,担承主攻的二连二排战士挺着刺刀,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阵。一排、三排四面包围,如风卷残云,很快歼灭残敌,结束了战斗。

这场战斗,史称为朱家饭店歼灭战,共击毙敌军19人,其中日军11 人,伪军8 人,俘虏伪军4人。朱家饭店歼灭战的胜利,一方面极大地鼓舞了通东地区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刺激了日寇上层的报复心理。

1944年12月25日晚,王、鲍率部宿营于原海门县海中区表东乡(现启东市王鲍乡)三友村陈富元宅。第二天一早,侦察员报告,聚星镇、池鹏镇等据点的敌人出动,向我驻地包抄而来,三面发现敌情。王澄、鲍志椿即刻走到宅前横路上,用望远镜侦察敌情,准备布置战斗。不料,被隐蔽在正南方100多米处茅草房里的日军狙击手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同时穿透两人的身体,王澄、鲍志椿前后壮烈牺牲。

揭开谜团

王澄、鲍志椿这两位骁勇善战的指挥员的壮烈牺牲,是海启人民和军队的损失。指战员们痛哭流泪,在安葬了团长、政委后,大家提出了一系列疑问:为什么我方在宿营地仅过一夜敌人就接踵而来?为什么敌人只向团长、政委开枪?一连串的疑问令人难解。上级保卫部门决定成立专案组彻查此事。但直到抗战胜利、共和国成立,仍是谜团一个。

1984 年海启两地党史部门全面搜集和整理革命战争史料,曾任海启县委书记并在东南警卫团担任过领导职务的洪泽同志,揭开了这件事的真相。

王澄、鲍志椿领导的东南警卫团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名震东南,日伪军听到他们的名字就胆战心惊。驻通日军联队早已视其为最大威胁,把他俩的名字列入了猎杀黑名单。

1944 年8 月10 日的朱家饭店战斗直接刺激了敌人的报复之心。他们成立了专职谍报狙击小组,从日本运来先进的无线电定位仪,可以随时测定电波发射方位,并调配了一名一等狙击手。当时东南警卫团有台收发报机,保持与分区部队联系。而对敌人的这些阴谋活动,安保部门信息不灵,完全不知,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