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西苏维埃运动的先驱和主要领导人,曾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江西省委代理书记、苏区局委员、中革军委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务部部长等职。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出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是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对新四军的组建和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奉命回国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引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上旬,中共中央致电共产国际书记处:全国工作大开展,领导干部不够分配,请即刻将陈云、赵容(康生)、邓发、李立三、陈潭秋、曾山等派回中央工作。曾山行前,受到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接见。他们准备留下曾山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因为曾山是工人出身,务过农、当过兵,担任过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又经过列宁学院两年深造,完全符合共产国际选拔干部的标准。但是曾山说:我的祖国正在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应当回到国内去,投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我的岗位在中国!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很欣赏曾山的表态。1937年11月29日,曾山和陈云、王明、康生一起,乘飞机回到了延安。
当时,恰逢组建新四军。组织上安排曾山参与组建新四军,主持东南地区的党务工作。
12月9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讨论全面抗战以来中央的政治军事路线和组织问题。14日,会议专门研究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方针、原则和组织领导问题。曾山列席了会议。为加强党对东南地区和新四军的领导,中央政治局决定撤销中共中央苏区分局,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由项英任书记,曾山为副书记;同时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张鼎丞、曾山、黄道为委员。
从延安到南昌
曾山受命后,即向中央组织部提出,要一批有经验的军政干部到新四军和东南分局工作,并留在延安继续挑选干部。经党中央同意,张云逸、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赖传珠、陈少敏、邓振询、李坚真等长征干部,被选调到新四军和东南分局工作。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新四军军部第一步设在南昌。12月23日,中共长江局致电中共中央:“凡交给新四军及东南党部的干部,从曾山同志起,均请加速度地送出,即经西安来武汉。”28日,毛泽东复电项英:“曾山、李一氓已动身来汉。”曾山一行到达武汉后,周恩来向他们介绍了南方各游击区的基本情况以及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等有关问题。1938年1月4日,曾山与项英、张云逸等率新四军军部机关人员离开汉口,5日抵达九江,6日进驻南昌三眼井一号原张勋公馆(现南昌新四军纪念馆),受到已在南昌的陈毅的热烈欢迎。项英、曾山与陈毅会合以后,立即着手军部机关的组建工作。1 月9日,“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在原张勋公馆正式挂牌办公。曾山协助项英召开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成立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对东南地区党的工作和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指示,宣布两个机构正式成立,曾山兼东南分局组织部长。会议决定了当前的紧迫任务:传达党中央的新政策,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南方红军游击队迅速下山集中,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为便于开展工作,南方红军游击队总接洽处改为新四军驻赣办事处,黄道为主任,与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同驻危家大屋。实际上,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就是东南分局对外办事机构,由曾山指导。
去湘赣边游击区
按照东南分局领导同志分别下去各游击区指导改编的安排,1 月16日,曾山与项英一道,去湘赣边和赣粤边游击区。他们首先来到莲花县垄上村,看望谭余保领导的湘赣边游击队员们,向他们传达中共中央的指示,动员游击队下山改编。曾山来到垄上以后,向游击队员们进一步传达中央指示,组织他们学习《抗日救国纲领》和其他文件,赞扬他们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经受了考验,取得了胜利,动员他们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下山改编为新四军。时任中共湘赣省委常委的谭汤池在《忆曾山》中写道:“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曾山同志,失去了与党中央三年联系的我们,看见中央代表,心情是格外激动。当项英同志提到曾山同志刚从苏联回来时,我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那时苏联是我们向往的红色大本营。在村里大祠堂召开全体人员大会上,两位领导对我们三年艰苦岁月中餐风宿露、不屈不挠,坚持斗争的革命精神表示勉励。曾山还就当时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说,使我们的思想豁然开朗,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曾山还分别找我们一些干部谈话,了解大家对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认识。”
曾山按照党中央既定部署,宣布将湘赣边红军游击队编入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刘培善任副团长,段焕竞任第一营营长。湘赣临时省委改为湘赣特委,谭余保任书记,归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直接领导。在莲花设立新四军通讯处,留下80多人在原地坚持斗争,以保持湘赣边战略支点。
赴赣粤边游击区
完成了湘赣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任务之后,曾山又去大余县池江墟。这里是赣粤边游击区中心之一。湘南红军游击队接到中共中央分局发出的《告南方游击队公开信》后,也来到大余池江集中。随同曾山去赣粤边游击区的郑伯克在《回忆录》中写道:1月下旬,他们到达池江,“这时已是数九寒天,很多指战员还穿着单衣,光着脚板,很少能穿着草鞋或布底鞋。见到此情景,我想到他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击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敌人,保存了力量,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曾山在池江看望这些过了三年极为艰苦生活的游击战士们,代表党中央对他们进行了亲切的慰问;然后又向他们宣传国共合作以后的新形势和党的任务,动员他们愉快地接受改编。在他们的指导下,赣粤边游击队的下山、集中、整训工作,进行得很顺利。赣粤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第2营和第3营的一部,陈毅任第1支队司令员。赣粤边特委改称赣南特委,杨尚奎任书记,由中共中央东南分局领导,并留下刘符节、刘建华等在地方工作。原设在池江的抗日义勇军通讯处,改称新四军池江通讯处。曾山在池江还见到了一些原在江西苏区工作的老同志,心情非常激动,对他们劝勉有加。
在闽浙边游击区
1938年2月28日,曾山代表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前往刘英、粟裕领导的闽浙边游击区,传达中央指示,指导部队改编。3月上旬,抵达浙江平阳县三门街,受到刘英、粟裕和游击队员们的热烈欢迎。曾山向他们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于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和东南分局的有关指示,向闽浙边红军游击队表示亲切的慰问,并高度评价了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他说:“我在莫斯科学习时,就曾经看到《真理报》用大字标题刊登了红军挺进师在浙南胜利的消息。你们在三年游击战争中,给了浙江省的统治阶级以很大的威胁和打击,吸引了大量国民党正规军包括蒋介石的王牌军,在战略上策应了主力红军长征和南方各省游击战的胜利开展!”曾山的讲话,给闽浙边红军游击队以极大的欣慰。曾山在三门街住了一个星期,和刘英同住一个房间。房间里只有两张床铺,一张四方饭桌。他们商讨工作,召开小会,都围绕着这张桌子。因为天冷,桌子下面放着一个火盆,烧木炭烤火。某日晚上,他们工作到深夜,过于疲倦打瞌睡了。不料火盆里的木炭还在继续燃烧,在四方桌的中间,烧出了一个大洞。曾山在三门街时,还到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作报告,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红军游击队改编问题。曾山在报告中,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学员们的问题:红军游击队为什么要改编为国民党的队伍?为什么要我们穿国民党军队的衣服、戴国民党的帽徽?改编以后部队的性质是不是变了?曾山的报告深入浅出,大家听了以后心悦诚服。
曾山代表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宣布:闽浙边临时省委改为浙江临时省委,待中央批准后改为正式省委,刘英任书记,带领部分干部在浙江坚持斗争;闽浙边红军游击队500余人,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粟裕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抗日救亡学校的部分学员组成战地服务团,随军北上;大部分留在浙江各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3月14日,曾山回到南昌。刘英随曾山一道,来南昌向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汇报。路过金华时,曾山会见了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黄绍竑 ,要求在浙江平阳、温州、丽水设立新四军办事处,提供武器弹药,照顾部队家属和共产党在浙江开展活动的有关事项,以巩固国共合作,获得基本同意。不久,平阳、温州、丽水的新四军办事处成立,并获1000套军衣、5万发子弹。3月18日,粟裕率领部队奔赴安徽皖南岩寺集中,走上抗日最前线。
在时间紧迫、任务繁重、部队分散、交通不便、思想问题多的情况下,经过项英、陈毅、曾山、黄道、张云逸、赖传珠等到各游击区传达、动员和各游击区领导同志的努力,南方红军游击队很快完成了下山、集中整编为新四军的任务,创造了一个奇迹。曾山作为东南分局的副书记和新四军军分会委员,参与了组建新四军,并指导了三个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组建,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