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期●老战士专访●

热血同洒山城堡

——访老红军李宏业、李保山

作者: 邓玉平


  李宏业,1918年出生于山西洪洞,1936年2月加入红军,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现为上海市离休干部。
  李保山,1923年出生于陕西延长县,1935年10月加入红军,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现为上海市离休干部。

去年八一前夕,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访了两位老红军,他们讲述了战争年代的故事。
  “若不是说话时转头,子弹就正中脖子”
  在一栋居民楼里,老红军李宏业坐在沙发上,虽然年逾百岁,身经百战,依然身体硬朗,话语响亮,只是听力稍弱,需要戴着助听器交谈。“听说你们要来,父亲早早地就坐在客厅里等候。”他的女儿说。
  我们给李伯伯送上《我的爸爸是红军》书籍等纪念品,他端详着书的封面,思绪回到了往昔。
  在李宏业军旅生涯中,刚入伍不久参加的山城堡战役,最令他刻骨铭心。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1936年 11月,为粉碎国民党军企图借红军长途跋涉立足未稳之机的进攻,红军与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在山城堡一带进行了一次重大决战。李宏业所在红一方面军1师,由陈赓师长率领,从南向北,抵达地处环县北部的小山村山城堡附近。
  战役打响后,红军将士勇猛拼杀。时任通信员的李宏业,奉命到某连阵地传达首长指令时,一颗子弹突然从他的右下颚擦过,而他当时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你负伤了”!在战友的提醒下,他用手摸了摸脸,才发现血顺着脖子往下流,脸上手上都是血。“若不是说话时转头,子弹就正中脖子,一命呜呼了。那一仗,打得惨烈,卫生员赶来为我包扎,可他自己也在为我急救时受伤了。”李宏业说,战后两三个月,因伤口感染,得了破伤风,又染上伤寒病,部队把他安置在当地一老乡家里养病。时而遇到敌人搜捕,他就躲到山沟洞里。“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吃的,也没有什么药物,就这样凭着自己年轻和自身的抵抗力,伤口慢慢愈合,不容易治好的破伤风也痊愈了,我回到了部队。那次战役在右下颚留下的伤疤,至今仍清晰可见。”
  抗日烽火中,他成为八路军115师的炮兵,他使用过的山炮,在新中国成立后陈列在军事博物馆。他的10多枚勋章,记录了他浴血奋战、多次荣立战功、从红小鬼到炮兵团长的不凡经历。
  3个小时很快过去了。辞别时,李宏业紧紧拉着我们的手不愿松开:“与你们在一起,我感觉自己年轻,高兴啊!”
  “就在为战友包扎时,一颗子弹击中我的大腿根部”
  我们来到某康复医院,老红军李保山正拄着拐杖在室内散步。他的夫人热情地端出西瓜招待我们。
  戴上红军帽的李保山,精神矍铄,回忆峥嵘岁月,仍历历在目。
  李保山出生在延长县穷苦人家,12岁那年,他带着母亲给的一双布鞋、一双袜子,参加了红军,在红一方面军司令部警卫连任卫生员。在他参军的第二年,发生了山城堡战役。
  战士上战场,面临枪林弹雨和生死考验。红军指战员作战勇猛,敌人被打乱阵脚,四处逃散。激战次日,连长对李保山说,山头阵地有战士负伤,派他去救治。李保山立即冒着密集的炮火,奔向山头找到了伤员。“伤员的面部都是鲜血,染红了军装。我打开医药箱,拿布条蘸盐水,为他擦伤口。就在我为伤员进行简单包扎时,敌人的子弹击中我的大腿根部。剧烈的疼痛,让我不由自主地倒下了。战友把我和那位伤员抬下了阵地。后来召开了庆祝山城堡决战胜利大会,我们负伤流血,算不了什么。”回忆起战火纷飞的场景,李保山思路清晰,讲话语速较快。
  “那位伤员叫什么名字?”我忍不住问道。
  “李宏业!”当我们知道伤员就是上午拜访的老红军时,唏嘘不已!
  他的夫人介绍道:“后来李保山被评为三等残废军人。他从部队的卫生员成长为军医,一直在部队从事医务工作。离休后,他为社会献爱心,捐款1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著名的山城堡战役,是红军长征的最后一仗。它的胜利,在红军长征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没有想到,时隔80多年,那场战役的亲历者依然健在!我们在同一天,从天亮到天黑,有幸聆听到李宏业和李保山“五同”的故事:他们同姓李,参军同在红一方面军,热血同洒山城堡,新中国成立后同在上海工作直至离休,又同获中共中央、中央军委2016年颁发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章。
  李宏业写下寄语:“不忘红军艰苦的年代。”李保山的寄语是:“继承红军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想、信念、使命、担当,在他们的身上和字里行间,生动而具体,丝毫不抽象。多么英勇顽强、可亲可敬的革命前辈!
  致敬,老红军!我们会把你们的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