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期●缅怀篇●

胸怀鸿鹄志 鲜血洒疆场

——忆新四军女英烈汪义云

作者:顾知礼

上世纪四十年代,泰兴东北隅王端庄有一位怀揣抗日救国坚定信念,毅然决然跳出家庭小圈子,和弟弟一同报名参加新四军的传奇女子,名叫汪红珠,后改名汪义云、汪仪云。汪红珠,从小聪明伶俐,性格刚直,看到日伪军在她的家乡祸害乡亲,横行乡里,她恨得咬牙切齿。
  1944年10月,新四军扩充队伍,在泰兴征集新兵。汪红珠喜上眉梢,急忙回家告诉家人,她决定参军。不料此举遭到家中长辈的一致反对。最终,了解汪红珠脾气的父亲表态说:不多说了,改叫汪义云去当新四军吧! 可没想到,刚满16岁的弟弟汪红林,说好是陪姐姐报名的,到了新四军报名点,也擅自作主报名参加了新四军。
  10月中旬,汪义云跟随接兵首长来到东台城郊苏中军区一师卫校学习培训。一师卫校建在东台三仓镇郊外农村,第一次穿上崭新军装的汪义云感到无比的自豪,所有训练科目都学得扎扎实实,更不觉得苦和累。
  卫校的学习是艰苦和紧张的。教室是大地主家的大屋打通改造而成的,黑板是由打通房间的隔板代替的。教室里没有课桌,上课时汪义云和学员们坐在自己的背包上,两个膝盖一合就是桌子,笔记本放在上面做记录。后来学校给每人发了一张小板凳,这也算是难得的新装备了。
  汪义云他们在卫校的学习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几个月内学完按常规需要几年才能学完的课程。虽然条件艰苦,但卫校还是尽可能的开出:内科、外科、生理学、解剖学、战场急救、简单化验以及药物等课程。为了让学员们吃得饱些、好些,军区让卫校灶比普通灶每人每天增加5角抗币。
  1945年5月,正当大家都在作毕业前的最后冲刺时,由于战争形势需要,军区决定:“本期学员提前毕业”。5月15日,学校迁入宝应县东荡举行了毕业典礼。从此,大家洒泪分别,奔赴前线,走向各自的战斗岗位。
  一师(苏中)后方医院,1941年2月在东台县郊成立,同年4月改为一师卫生部兼苏中军区卫生部后方医院。1943年,集中到宝应县落潮堡。1945年汪义云和战友们到后方医院报到时,看到医院是用木头、竹子、茅草等临时搭建起来的大草房。没有像样的病房,伤员多时,只能铺张草席睡在地上,医护人员日夜守护在重伤病员的身旁。虽然也明确了科室,但是,伤病员多时,医护人员往往都成全科医生了。
  由于战斗频繁,从前线送来的伤病员越来越多。汪义云和战友们的工作总是夜以继日,常常几天几夜闭不成眼,一连几顿吃不上饭。有一次汪义云突然从手术台上倒下来,昏睡了几天才勉强爬起来,又站到了手术台边上。
  累还是小问题,最让人头痛纠心的是药材紧缺问题,尤其是消炎药,已被日伪军列为“严禁”药品,到处设卡封锁。一次,一位年轻战士因为没有盘尼西林(抗菌素的一种,曾被人们视为神药),汪义云眼睁睁地看着他伤情逐步恶化,最后非常痛苦地死去。战友没有牺牲在战场上,却因为缺少必要的药品,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去。汪义云犹如被无数钢针扎心一样难受。短短几个月的见习,汪义云的医疗技术有了明显长进。复杂恶劣的环境,也进一步锤炼了她的革命意志。
  1945年8月15日,医院正在组织水上攻坚战实地救护演练,忽然,远处大喇叭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日本鬼子宣布投降啦!”演练场上顿时欢呼雀跃起来,有的激动得将帽子抛向高空,有的放声唱起了抗日战歌。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结成统一战线,终于战胜了日本侵略者,正义的中国人,无不欢欣鼓舞。
  但是,盘踞在兴化城的顽固日伪军,继续与人民为敌,不服从新四军的劝降,公然拒绝向新四军缴械。为此,苏中区党委和苏中军区,为了巩固苏中、苏北解放区,报请中央军委批准,决定集中优势兵力收复兴化城。
  盘踞兴化城的伪军22师师长刘湘图,听到新四军攻城的消息,立即收缩了外围据点,进一步加强了城内防御。他当着5000余名官兵的面,狂妄地夸下海口:“兴化城固若金汤,新四军只会打游击,攻不下兴化城!”
  这一仗注定十分激烈,预计伤亡情况一定很严重。所以,军区命令:“后方医院靠前救护,全力就地抢救伤员。”后方医院立即奉命前移至兴化城北的临泽镇,距离北门前线指挥所仅10多米。
  8月28日晚,肃清外围据点的战斗正式打响,汪义云第一次目睹了战争带来的惨重死伤情景。抬下来的伤员要立即就地手术,取出弹片紧急包扎,再转送安全地带。汪义云的战友储渭回忆,当时根据地医疗条件很差,麻药很紧缺。取弹片时,很多伤员都咬紧牙关,目不转睛地盯着一个地方,靠着坚强的意志强忍着。
  战斗异常激烈,前线的战地卫生人员先后负伤牺牲。军区首长命令医院立即派员补充接替。汪义云毫不犹豫,一马当先,冲了上去。面对在战场上负伤的战士,汪义云冷静熟练地进行急救。正当她弯着腰给伤员紧急包扎时,敌人的子弹连射过来,打在汪义云身上,她倒在了血泊之中,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因失血过多,22岁的她缓缓地闭上了双眼。同事们、战友们悲痛万分。但因战况危急,战友火速接过她的手术包,像她一样,冒着敌人越来越猛烈的炮火,一刻不停地抢救伤员,直到战斗结束。
  日月如梭,转眼70多年过去了,兴化人民至今还时刻铭记着汪义云烈士的英名,丝毫没有忘记在收复兴化城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们。兴化城中心位置的“千秋广场”,浇铸了八位烈士的半身铜像,汪义云烈士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