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大江南北杂志社同仁一直沉浸在悲伤情绪中,为痛失备受尊敬的新四军老战士、老社长、顾问陈扬而难过。7月8日下午1时30分,在一个被陈家刻意控制人数的小范围告别仪式上,大家赶去送陈老最后一程,不仅杂志社现有工作人员都参加了,而且不少离开杂志社多年的同志和陈老家乡南通联络站的负责人也赶来了……
陈扬老师离休后,1993年春被选为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任大江南北杂志社社长。从那时起到2011年,他担任社长18年,为杂志的成长和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办好这本刊物成为他最牵肠挂肚的事情;2012年他执意辞去社长后,被社里聘为顾问又有9年,这个顾问可不是虚职,每期的选题会都请他参加指导,重要文章请他审阅修改,重要的会议都请他出席并讲话。前后这两段时间加起来,竟有27年之久,大大超过他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的任职时间,难怪他对《大江南北》有特殊的感情。
陈老早就开始物色能够接班的人选,我们几个先后被他招进杂志社。尽管我们各有一定资历和专长,有的来自党史研究部门,有的是理论工作者、党校负责人,有的是新闻单位资深编辑……但对于新四军历史、对于办普及类党史刊物,还不是很熟悉、很内行,都需要认真学习和亲身实践。陈杨社长是位诲人不倦的老师,耐心带教和放手锻炼我们,使每个人发挥原有的长处,补上欠缺的短板,逐步适应新的岗位,挑起带领杂志社继续前进的担子。我们几个,包括杂志社的其他成员,都对陈老深怀感恩之情。
我们都认为陈老身体很好,冲刺百岁是没有问题的,但想不到病魔却悄然降临了,而且病情发展得那么快,快得令人吃惊。因为疫情关系,华东医院门禁管理异常严格,6月29日,在想方设法疏通关系之后,我们得以进入病房看望陈老。那时他的情况不好,插着鼻饲管,不能讲话,也没力气写字交流,但他神志还清醒,跟我们每个人握手,而且握得还蛮用力。我们都凑在他耳边说了慰问的话,大意都是——请您放心,我们会努力的!
最值得欣慰的是,在陈老住院以后,我们为迎接《大江南北》创办35周年,请他写一段勉励我们的话。可能陈老自知时日无多,不仅没有推辞,而且很快就口授了一段话,让陪护在旁的大女儿陈宁传给了我们。这是一位新四军老战士临终之前的郑重嘱咐和期望。贺词的全文如下:
我的祝贺与期望
值此《大江南北》杂志创刊35周年之际,作为一个离休后多年参与《大江南北》杂志工作的新四军老兵,我谨表示由衷的高兴,并表示热烈的祝贺。
35年前,为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当年还健在的新四军老同志积极向中共上海市委建议由上海市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创办一个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宣传新四军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的杂志,取名《大江南北》,中共上海市委欣然表示同意,并作出了决定。现在回顾这段历史,我深感当年市委的这个决定确实是很明智的,它符合习近平总书记近几年来反复强调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的要求。
《大江南北》创刊后,为实现市委确定的办刊宗旨,编辑部决定采取“历史与现实结合,学术性与文学性兼备”的编辑方针,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读者誉为“老同志的知音,青年人的益友”,发行量稳步上升,近几年来持续保持在15万份左右。
为进一步办好《大江南北》杂志,我殷切期望杂志社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讲好新四军的故事,讲好革命历史、革命传统的故事,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添砖加瓦作坚持不懈的努力。——陈?扬
老社长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嘱咐我们会铭记在心。我们将与新老作者和联络站同志紧密联系合作,携手把《大江南北》这个阵地守住,把这本红刊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