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穿越时空的“回归”

——苏中版《毛泽东选集》成为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镇馆之宝

作者:洪 军


   

办好纪念馆、博物馆,要靠文物作支撑。宝应西安丰镇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经改建后于去年11月重新开放,新增了200多件革命文物,其中苏中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为国家一级文物,吸引了大批参观者的注意,被称为镇馆之宝。新开放的西安丰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因体现了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底蕴而大放异彩,声名鹊起。
  西安丰镇地处扬州、盐城、淮安三市交界处,东临射阳湖,北依绿草荡。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经发生了曹甸战役、车桥战役。1944年3月,新四军一师在粟裕指挥下发起的车桥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消灭了大批日伪军,使得苏中、苏北,淮北、淮南根据地连成一片。1944年3月至1945年底,西安丰镇成为新四军苏中革命根据地的首脑机关所在地,新四军一师及苏中军区司令部、苏中区党委、苏中行署包括苏中公学数十家直属机构都驻扎在这里。陈毅、粟裕、叶飞、陈丕显、管文蔚、江渭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纵横驰骋;新四军一师、二师、六师指战员在这里建立了卓著功勋,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革命遗迹,因而西安丰镇被誉为“苏中小延安”。
  1995年,宝应县在这里建立了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当年我曾前来参观过,担任扬州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后,又多次陪同新四军苏中军区老战士和老领导及后辈来这里参观。由于展览面积只有不到100平方米,而历史资料又太丰富,每次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宝应县委、县政府和西安丰镇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于2019年对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进行了升级改造。现在该馆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展览面积1200多平方米。在布置展览过程中,扬州市新四军研究会多次向宝应县新四军研究会等有关方面提出:一定要高度重视革命文物的抢救和征集工作,要通过丰富的革命文物、珍贵的文史资料、生动的表现形式,展示新四军在苏中地区波澜壮阔英勇抗战的光辉历程,彰显革命先辈们坚定的革命信念,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扬州市新四军研究会积极协助宝应做好革命文物、史料的征集和抢救工作。为此,我们经过研究,首先对在苏中特别在宝应战斗过的新四军老战士及后代的线索进行广泛排查联系,然后进行精细筛选,在此基础上组织党史、军史专家北上南下,有的放矢地走访相关老领导、老同志和有关红二代,征集到了数十件革命文物。最令人兴奋的是,在征集过程中,我们了解到1945年7月,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苏中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在苏中解放区公开发行,此书是中国最早的“毛选”之一,是最早直接使用“毛泽东思想”字样的“毛选”,以其独有的风格特点在毛泽东著作出版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如果能够征集到苏中版“毛选”放进纪念馆展出,那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我们通过查阅当年的资料了解到,1945年苏中版《毛泽东选集》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编辑、印制出来的,实际印量只有两千册,其出版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传奇的红色故事。
  随着全民族抗战的胜利进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即毛泽东思想。1944年5月,晋察冀日报社编辑的五卷本《毛泽东选集》第一次正式出版,在全国各个解放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此时远离党中央所在地延安的苏中解放区新四军将士,都渴望得到《毛泽东选集》。为满足苏中军民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需要,苏中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俞铭璜,亲自担纲编写出版苏中版《毛泽东选集》的任务,在区党委和行署主要领导的支持下,俞铭璜从苏中报社、苏中出版社抽调一批精干力量,在靠近西安丰镇的冲林村(属宝应射阳湖镇)附近的一个大庙里干了起来。通过接收电台信息、查阅报刊公开发表的资料,及从延安辗转带来的一些整风学习材料等途径,陆续收集到一批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著作,以及中央领导同志对毛泽东思想深刻内涵的精辟阐述和高度评价。
  经过紧张的编辑、校对和印刷,1945年7月初,俞铭璜主编的《毛泽东选集》苏中版第一卷正式诞生,这是全国各解放区的第二部“毛选”。据当年编印《毛泽东选集》时担任印刷校对的周岩同志撰写的回忆文章记述:1944年春节一过,当时《江潮报》印刷厂的20多名工作人员用30多辆独轮木制小车,载着印刷设备从苏中抗日前哨、濒临长江北岸的如(皋)、泰(兴)、靖(江)三角地区的印刷厂驻地上八圩村启程,日宿夜行,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穿越多条日伪控制的水陆交通封锁线,于5月初到达宝应县城东北的西安丰镇和射阳湖镇的周围地区,和刚从东台县海边乡间随同苏中区党委机关一起转移到此的苏中报社编辑部以及印刷厂报版部的同志们会合。这批人员先驻在西安丰镇以北五里地的臭肚圩村,不久又搬到射阳湖镇西北八里地的冲林村,驻在冲林村东头一个古庙里。
  据周岩回忆,苏中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原计划出版2万册,但由于苏中出版社处于敌后根据地,物资匮缺,所需纸张、油墨、铅字等器材,都得通过党的地下组织在上海采购,秘密运到苏中地区;印刷机器陈旧,脚踏和手摇机一次只能印刷两三千册,再加上日本投降,形势发展迅速,苏中出版社的机构和人员变动,第一卷只出版了两千册,其余诸卷的印刷发行工作就戛然而止了。由于苏中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编选和出版,很快在新四军和华中解放区掀起了学习、宣传《毛泽东选集》的热潮,为苏中军民提供了精神食粮,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往事如烟,现实难寻。当下要征集到这样一本珍贵的“毛选”谈何容易,犹如大海捞针!然而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当我们和扬州市收藏协会联系上后,很快就有了消息,与扬州市新四军研究会比较熟悉的一个同志手上就有一本,他就是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常务理事、高邮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朱军华同志。多年来,朱军华一直热衷于收藏老报纸,其中包括苏中区党委主办的《苏中报》。他从《苏中报》上看到了苏中出版社发行《毛泽东选集》的消息,因此,早在2010年前,当他了解到有人在网上出售苏中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时,便毫不犹豫进行了联系并买下了这本书。我们立即联系上了朱军华同志。据朱军华说,卖家这本苏中版《毛泽东选集》,是在北京收藏品市场上淘来的。为了验证朱军华收藏的这本苏中版《毛泽东选集》的真实性,2019年10月,我市新四军研究会专门邀请他把这本书带到了宝应西安丰镇,交给相关专家鉴别,得到了一致认可。事后,朱军华同志还专程驱车来到苏中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印刷地冲林村,寻访到了当年负责印刷校对的周岩同志所住的老房子,不禁感慨万千。
  2019年11月9日上午,宝应县委、县政府在西安丰镇举行了改造提升后的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开馆仪式。在这个仪式上,我代表扬州市新四军研究会向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郑重捐赠了数十件革命文物和相关史料,其中最惹人注意的是扎着红绸带的苏中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使得这本74年前在宝应县冲林村印制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穿越时空重归“故里”。当我们打开精心保护的苏中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时,只见封面装帧讲究,印刷精美,还有一张木刻的毛泽东头像。为了突出此书的重要性,编者采用了“众星捧月”的形式,书中汇集了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陆定一等18位政治名人的学习心得和谈话文章,题为《论毛泽东思想》,作为代序,这是其他《毛泽东选集》版本所没有的一大创举,被誉为苏中版最显著的特色。开馆仪式结束后,我随着参观人流走进展厅,苏中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已经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这件镇馆之宝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也温暖了参观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