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期●随感录●

政府的紧日子与百姓的好日子

作者:王恩奎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何谓民生?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即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在现代社会中,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内容,其中既有物质需求也包含精神需求。民生财政,就是“保障改善民生的财政”。衡量政府财政是否具备公共性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财政收入的具体数量,而决定于相关的财政支出制度的设计与安排。关键要看政府在公共财政支出上,是否以公共利益为依归,是否以民生为重,是否把人民福利最大化作为一切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因此,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公共财政的本质所在。政府投入到民生领域的资金越多,政府财政投入越向民生服务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就能够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财政保障。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荀子·富国》)国计民生,关乎国家和社会发展。百姓富足,国家才能更加强盛。政府多过“紧日子”,确保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民生财政就有了保障,就能够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节俭政府的建设,不只是花钱方式的转变,更是执政理念的转变。要让过“紧日子”成为常态,成为一句贴心话,成为一种追求。而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