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期●故事会●

马氏兄弟和红25军的情结

作者:张长宇 马永光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是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后,于1932年11月重新组建的一支英雄的部队。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进行战略转移,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打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开始了长征。
  1934年11月23日下午,红25军在鄂豫边工委书记张星江的引领下,由一村分两县(桐柏、泌阳)的陈茨园村进入泌阳县境到25日下午出境,全程170余公里,三天两夜在泌阳境内没有发生战事,伤员得到了救治,军需得到了补充,兵源得到了增加。能够顺利通过泌阳,地下党员马长兴、马长富两兄弟立下了汗马功劳。

马长兴(1902—1979),河南省泌阳县王店乡小河村张楼村人,1929年入党,任豫南特委地下联络员。1934年11月19日,时任鄂豫边工委宣传部长的张旺午,安排马长兴带上给泌阳东部地下党区委的密信,火速返回泌阳。
  马长兴喊开了张楼老家的门,马长富开门见三哥马长兴,寒风凛冽天一身单衣裤,身上背着棉衣,头上冒着像蒸笼锅一样的热气,便问道:“这是咋回事儿?”
  马长兴气喘吁吁地说:“快!快!快找侯太俊有密信要送给他。”兄弟俩连夜赶到铜山北边的王老沟,鸡叫头遍时,见到了区委书记侯太俊。在火神庙里,马长兴撕开鞋面,郑重地把密信交给他说“我完成任务了,”随即瘫倒在地上。
  侯太俊迅速打开用白布写的密信,说:“要过红军了,让咱地方组织准备千斤干粮,要在三日内完成任务。”仨人看到“三日完成”,都目瞪口呆,群众还没吃的,上哪里去弄千斤干粮且在三日内完成呢?
  “办法总比困难多,”侯太俊及时召开地下党员会议,集思广益,安排刘世耀驾岳父家的马车,直奔湖北小林,拉回两车大米。在高邑街高价租下一个正在营业的米粉店,由原来两笼蒸米添加到五笼,召集地下党员和革命群众,日夜轮流蒸米,给红25军准备干粮。
  1938年3月,马长兴跟随周骏鸣的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东征。1939年1月参加了巢县东山口对日作战。1946年9月,受周骏鸣指派,回鄂豫边寻找侯太俊的淮北支队。因侯太俊已牺牲,故转入鄂豫挺进纵队李人林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辞去信阳的工作,回家参加劳动至寿终。


  马长富(1904—1996),1928年入党,建立和疏通以泌阳张楼为联络中心的确山、泌阳、唐河、桐柏四县地下党组织的地下交通站,时任河南省委地下交通员。
  1934年11月23日,红25军到达泌阳县盘古山西麓的一个叫响水坡的浅丘陵区。军首长吴焕先等人跟马长富详细询问了泌阳东山区国民党武装的兵力、驻防情况,并临时决定在此召开营职以上战地会议,听取地方党组织汇报泌阳东部干粮准备情况。张星江要求地方党组织沿途分段指定向导,向村寨宣传:红军不打村寨,是仁义之师,是取道北上抗日救国的队伍。军首长在会上重申部队纪律,对群众秋毫不犯,所过村庄刷写抗日标语,同时要求地方党组织解决伤病员沿途下队养伤及推荐选送青壮年参加红军。
  会后,马长富带领地下党员们把伤员抬到堡垒户养伤,在马长富的掩护下,有的伤员伤愈后又重返组织参加战斗。
  1934年11月24日夜,红军宿营在胡栗冲,经地下党组织事先做通思想工作的龙泉寨寨主,知道北上抗日的红25军到此寨下,便开寨门迎红军,军部驻进龙泉寨西南炮楼。马长富、马长兴兄弟俩把干粮送到龙泉寨军部,当马长富问还需要地方党组织帮什么忙时,吴焕先提出:因伤员下队、部队急需补充队员,让参加部队的青年尽快报到。
  马长富走出龙泉寨后,他喊开了妹夫陈利胜的家门。他对妹夫说:“咱都是党员,革命需要咱的时候还有啥说的呢!让妹子回张楼住,地俺给你种着,你就放心地去学带兵打仗吧!”龙泉寨吹响了出发号,马长富、张星江、陈利胜等跟随部队向竹林奔去,午后准备在竹林休整。当得到国民党军队准备在象河关围歼红25军于泌阳境内时,红25军火速行军,顺利过境,粉碎了国民党在象河关围歼红25军的阴谋。马长富三天两夜一路护送红军过境,在方城、泌阳交界处和亲人话别,陈利胜走上了红25军长征路(后于1938年9月牺牲)。

1939年11月“竹沟事变”后,马长富在做伪保安司令禹德合策反工作时被捕,1944年被党组织营救出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时任河南省副省长王国华安排到泌阳烈士陵园工作。他是泌阳县第三届县委委员和第六届县政协委员,享受老红军待遇。马长富1996年3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