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期●征战纪事●

火烧竹篱笆三百里

作者:姜兆军

1943年7月2日,延安《解放日报》在显著位置报道了苏中四分区火烧竹篱笆300里的要闻,把这一斗争称为华中军民创造的“辉煌的英勇奇迹”,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时隔77载,抗战的硝烟早已散去,笔者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采访,当地的老人们谈起当年的故事,依然心情激动,胜利豪情溢于言表。
  1943年,日伪向苏中根据地疯狂“清乡”,首选对日伪威胁最大的第四分区,作为“苏北第一期‘清乡’实验区”,南通地区的抗战进入最为艰苦的时期。4月,日军调集第61师团,以师团长小林信男为最高指挥官,率日伪15000多兵力分多路对苏中四分区进行全面“清乡”,企图把该地区抗日武装聚歼于“清乡”圈内。
  被小林视为“军事清乡”法宝的,就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沿着南通抗日根据地边缘构筑起来的竹篱笆封锁线。竹篱笆是由苏中、苏南运来的500多万根毛竹筑成,在四分区西部和北部,以天生港为起点,向北经平潮、白蒲、林梓至丁堰,再从丁堰折向东,经双甸、岔河、潮桥、马塘、掘港、南坎,直至黄海边的鲍家坝,绵延300多里。敌人还将竹篱笆两旁的高秆作物全部砍光,每隔一华里左右筑有碉堡,不仅派了伪军22师保护,还沿线设置了100多个大、小检问所,配备了450多名所谓“训练有素”的检问人员,盘查来往人员和通过的物资,同时派出瞭望哨、流动哨,不管白天、晚上看到有人靠近竹篱笆就开枪射击。
  5月3日,如皋五十里村一个小孩正准备拉回穿过竹篱笆的小羊,被巡逻的日本鬼子发现后用刺刀穿破肚皮,惨死在竹篱笆下。白蒲附近有5个村民想穿过竹篱笆去种田,当场被日本鬼子打死两人,其余3人也被抓到据点毒打。我广大民兵和抗日群众在南通地委“不让敌人打篱笆”的号召下,千方百计地破篱笆,但声势不大,一次破一两段竹篱笆,第二天敌人又抓来民夫很快修复。客观上,封锁线上的竹篱笆的确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灾难,使我军的活动受到很大限制,割断了“清乡”区内外的联系和相互支援,更为严重的是给军民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同年6月,日伪在利用竹篱笆封锁线进行“军事清乡”的同时,又把分期进行“政治清乡”的第一个重点地区放在江海平原上形如牛角的启东县、海门县。日伪把“清乡”警察大队、编查保甲的人员大批地调往启东海门,一时间东南地区乌云翻滚,杀气腾腾,情势十分严峻。
  怎样才能粉碎日伪依靠这道封锁线将我四分区和其他地区割裂开来,在“清乡”区内消灭新四军、建立彻底的伪化统治的阴谋?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旅长兼苏中第四分区司令员陶勇、苏中第四地委书记兼新四军苏中第四分区政委姬鹏飞、苏中第四地委副书记钟民等领导人陷入了沉思。
  大敌当前,刚到而立之年的军事主官陶勇当仁不让地拿起主意来。他琢磨,你小林把重兵投到启东海门去,我就在西边打你,要打就要打痛,不能隔靴搔痒。我军若来个大动作,在同一时间里,把三百里的竹篱笆全破掉,我看你再修,短期内修得起来吗?这样一来,小林一定会发慌,或许要从启东海门抽调兵力到西边来,如此不就减轻东南地区的压力了吗?
  然而,战线如此之长,怎么破敌?陶勇双眉紧锁,苦思冥想,忽然想到一个“火”字。古代兵家都重视火攻,孙子兵法就有火攻一计,三国时期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火烧曹操大军,更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我何不用强硬的办法,来一个火攻三百里竹篱笆?陶勇又想,若用火攻,就要像孔明“草船借箭”那样选个好天气。可是眼下是阴历五月,时阴时晴,潮气重,正逢着黄梅天呢。
  陶勇寻思离出梅还有20多天呢,等不得,至迟6月底7月初行动,到时候就看老天爷帮不帮忙了。陶勇把自己的想法和姬鹏飞一说,姬鹏飞拍案叫好:“这点子妙,我们来个‘围魏救赵’,既破拆了小林的封锁线,又能缓解东南地区的紧张局势,可谓一举两得。咱们就一起考虑行动计划吧。”
  分区领导集体研究后,姬鹏飞和四分区参谋长张震东去调动南通、如皋两个县的警卫团以及各区游击队和民兵。陶勇亲自与三分区领导取得联系,约请竹篱笆外的三分区派出部队和附近的民兵、群众配合行动。紧接着,四分区又对沿封锁线内侧的各乡作了具体布置。
  6月29日,陶勇一早起身看看天,旭日东升,万里无云。他问老乡:“这一两天不会有雨吧?”老乡答:“我可以打赌,三天之内不落雨。要变天,也要四五天之后。”陶勇立即找姬鹏飞和张震东来商量,决定于7月1日夜实施全线大破击。
  6月30日夜,陶勇和姬鹏飞率四分区机关转移到丁堰至掘港段封锁线北侧,将大破击的总指挥所设在串场河北的一个村子里。张震东负责具体指挥,号令各部做好准备。
  7月1日,天气依然晴朗。当天为阴历五月二十九日,通宵没有月光。夜幕降临后,满天星斗,天干物燥,伸手不见五指。“老天爷也挺有正义感的。”陶勇高兴地对姬鹏飞说。
  入夜,三百里竹篱笆封锁线沿线,逐渐聚集了四万多民兵、自卫队和农民群众。县团、区队和三分区的部队分段警戒,埋伏在各个据点的周围,随时准备痛击胆敢出动阻挠破击的日伪军。
  大约晚上9点钟光景,随着“放火烧篱笆”的一声号令,顿时火把齐明,封锁线上出现了点点火光。随后,火光闪亮处越来越多,刹那间火趁风势,风助火威,烈焰烛天,浓烟滚滚,整个封锁线宛如一条蜿蜒数百里的巨大火龙。不到两个时辰,300多里竹篱笆封锁线已经灰飞烟灭。
  沿封锁线的碉堡里的日伪军,看到这火龙阵,听到竹子燃烧时发出的“噼噼啪啪”的爆炸声,都像热锅上的蚂蚁,失魂落魄,胡乱放了几枪,便被新四军主力部队的火力压制住了,龟缩在碉堡里不敢妄动。由于电话线都被游击队剪断,敌人告急的电话打不出去,小林等日伪头目好不容易才得知消息,气得暴跳如雷,但又不敢轻易调兵出击。
  这次大行动,共破击竹篱笆300多里,烧毁毛竹500多万根。日伪军惨淡经营3个多月的“竹囚笼”毁于一旦,封锁阴谋宣告破产,我四分区抗日军民反“清乡”斗争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烧毁竹篱笆之后,日伪的“清乡”圈名存实亡,我军的行动变得机动灵活、进退自如,有利于更好地打击敌人。四分区领导新四军乘胜追击,又将目标锁定在南通县东北部的九门闸。一天,被我军控制了的九门闸日军翻译官送来情报:九门闸驻有日军一个小队,小队长门坂第二天将去北兴桥。陶勇随即考虑了一个伏击计划。他将旅直属特务营陈广德营长叫来,对他下命令:“你去把那块‘门板’卸下来!”
  陈广德率领特务2连从苴镇出发,乘夜走了几十里路,在第二天黎明前埋伏在大同镇附近的“青纱帐”内。上午10时许,一队鬼子大摇大摆走进伏击圈,陈广德一声吼:“打!”一霎时,机枪、步枪同时开火,打得鬼子死伤过半,接着2连指战员和剩下的鬼子展开了肉搏战,共消灭了14名鬼子,缴获机枪一挺,步枪11支,短枪1支。小队长门坂被打伤后,侥幸活着的几个鬼子用门板将他抬着逃回了九门闸。
  此后,日伪虽断断续续补筑篱笆,但由于遭到抗日军民的反复破击,加之军费不足、毛竹等封锁器材来源困难,在不少地方仅用细竹竿、芦柴一插了事,封锁线只不过徒有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