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期●专 稿●

忆战友陈扬同志二三事

作者:王 成

老同学老战友陈扬同志走了,我很心痛,许多往事会涌上心头。
  我们从相识到相知,再到初心和使命的形成,又一起闹革命,整整相处79个年头,其中在敌占区平潮中学共同战斗了三年。那里是看不到硝烟的战场,曾经是我们战斗过的地方。初生牛犊不畏虎,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少同志从这里出发,走上抗日的征途和远方,先后有22位同志在这里入党,60多位同志参加革命,9位同志牺牲在抗日和解放战争的沙场。1991年后,我们曾多次回访,老战友相聚,欢声笑语满堂。2021年将是平中80周年校庆,我们曾相约旧地重游,再到平中去看看。可今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补上二三事,就是要补上陈扬同志这段时期的情况,让后来人更能看清楚他的形象。
  1941年秋平中开办,我们进了平中,第二年初中毕业,原打算参加革命。那两年是我党政军各界认真落实精兵简政决策之年,扩编是不可能的。于是接受组织安排后,我们又去了平中。这“二进宫”的性质不同,要去变“灯下黑”为“灯下亮”,做党的地下工作,用“合法”掩护“非法”,团结知识分子,建立党的组织,积聚力量等待时机。于是想起了要充分借用好公民课和历史课平台,与地下活动的某些要求结合进行。
  热心搞好读书活动,心中没有底,我们暗地里搞了一次有趣的测试。同学中有不少人读过巴金的小说《家》,我们借此发挥出题目:你最赞赏的人物是谁,向谁学习才是最佳选择,那个年代的社会病根在哪里,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没有想到会引发了大家的兴趣,也启发了我们自己。知识分子不仅关心国家大事,更关心着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从中可以引发出很多有意义的命题。
  如何出好讨论题,我们心中没有底,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两本小册子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本是革命前辈朱克靖写的《回忆与感想》,全是大革命前后的血泪史,最核心的内容是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来龙去脉、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和蒋介石叛党叛国清党剿共的罪行,给青年人以极大的震惊,更要认真想想,忘记了没有。另一本是俞铭璜写的《新人生观》,当年在敌后非常流行。两本书相得益彰,催人奋进。年轻人都应该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从初三到高二的三年间,我们经常用两本小册子的主体内容为依据出题目。陈扬同志是出题目的积极分子之一,先后出了多少题,没有精确的统计,也许是几十条或上百条,都有意在公民课、历史课上扩散和传播,或晚自修上门主动授课,俨然成了地下政工干部。再加上其他一些政治活动,引起了敌人的高度重视。1945年5月的一天上午,各个班级都在上课时,来了一个排的伪军包围住学校,抓捕了四名同学关押在平潮镇上的伪军团部,陈扬和我在内,说我们是共产党、新四军派来的奸细。关押两天两夜,后因缺乏证据,训斥后予以保释。事发后,校内校外一片哗然,许多学生和家长都不愿或不敢再送孩子来学校读书了。许多同学从此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上不同的抗日战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恢复了战友联系。
  1991年,平中成立50周年之际,我们相聚于平潮中学。战友之情加深了也加厚了。说清楚了这些往事,我的心情反而平静了许多,我在想,我们这些90多岁的老人都还在经受着“夕阳红、晚节香”的考验,要扛着初心和使命的大旗,走完、走好自己选择的征途,画上人生的句号。
1988年我们同年离休。我成了学习历史的闲人,陈扬同志成了办好刊物的忙人。为了办好《大江南北》,他1996年专程来南通访问,我全程陪同了他访问。安顿好之后,他马不停蹄地走访老战友、老领导。在老促会与张正联同志商定,建立《大江南北》发行联络站,倡导文化扶贫。我们专程拜访王太祥老领导。老人风趣地说:“刊名取得好,既不是大江南,又不是大江北,而是大江南北,八省健儿战斗过的地方,流血牺牲了许多人,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晚辈和后来人一定要把刊物办好,好上加好!刊名的本身就有着历史责任。”二三事到此说完。陈扬是一个非常踏实而又真诚的老战士、老战友。他小我一岁,却先我而去。愿在我梦中,老陈能常来打扰,战友之情会没完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