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期●青少年绿洲●

飞驰在世界屋脊

作者:张 腾


我是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西安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铁路工人。2019年9月,我来到西藏,参与到西藏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的修建。我主要负责从下觉村到林芝市城区大约110公里铁路接触网的测量工作。
  拉林铁路全长435公里,跨越冈底斯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藏南谷地,16次跨越了雅鲁藏布江,全线90%以上标段都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是目前中国在建高原铁路中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
  很多人提到西藏,脑子里浮现的都是雄伟的布达拉宫,或是美丽的纳木错。但我首先想到的却是高寒缺氧的环境、脆弱的生态,还有一眼望不到头的隧道。
  拉林铁路50%以上的标段都属于隧道,所以我们测量的首要任务是寻找点位、定测吊柱。隧道内经常会有积水的情况,有的隧道内积水甚至会没过膝盖,寒冷刺骨,一泡就是五六个小时。
  浑浊的水也给我们寻找点位增添了不少麻烦。我们只能先找到点位的大概位置,然后用泥巴把它围起来,再把水舀出来,可是水还是不断地漫进来。我们常常戏称这个过程为“玩泥”,这一“玩”有时也得折腾大半天。
  隧道内黑咕隆咚的,大家都要戴着头灯,穿着反光马甲。但来往施工车辆多,噪声大,难免发生磕磕碰碰。
  还有一些隧道,有10多公里长;或是曲线隧道,弯比较多。里面通风不畅,施工车辆产生的大量废气夹杂着灰尘,即便戴着口罩也防护不了。出了隧道,脱下口罩,发现鼻子里面都是黑色的。但我们最担心的还是感冒。有时候大车在隧道内施工,导致小车进不去,我们只能背着很重的设备赶路,几公里的隧道走一趟,经常会大汗淋漓。隧道内外有十几摄氏度的温差,很容易感冒。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感冒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需要特别小心。
  为了覆盖更多的乡村,拉林铁路的很多车站都设立在偏远地区。那些盘山路都非常狭窄,仅够一辆车勉强通过。一边是陡峭的山壁,一边是湍急的雅鲁藏布江。到了雨季,甚至还会有落石的危险,我们不得不在附近的工地上过夜。
  我来到拉林铁路已经快一年了。从前期的组立钢柱到定测吊柱,再到现在的网上支装,这条110多公里的线路,我已经跑了无数遍。而引导我走向这条道路的,是我的家人。
  我们一家三代都是铁路人。1952年,我国修建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时,我的爷爷就是其中一名工人。到了90年代,我的父亲也奔波在铁路上。受到他们的影响,2016年,我也成为一名铁路工人。我们一家三代也算是中国电气化铁路事业快速发展的见证人与参与者。
  铁路施工大多是居无定所,现在很多年轻人无法接受这样的工作状态。有时候我也在想,跑到大漠戈壁、高原冰川去吃苦、去奉献,值得吗?
  可当我爬上10米高的钢柱进行作业时,虽然没过一会就喘得厉害,但一抬头看到那些伫立在雅鲁藏布江畔的铁路桥,那些穿行在山脉腹地的隧道,以及我们亲手架设的铁路接触网在夕阳下闪着光的时候,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期待着拉林铁路能够早日全线通车,结束藏东南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也期待着便捷的电气化铁路,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去更多的繁荣与幸福。
  (转自微信公众号“新青年”ID:Youth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