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期●缅怀篇●

张震与盛圩村半个世纪的深情

作者:许桂林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开国上将张震,一生枪林弹雨,出生入死,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芦岭镇南面一个叫盛圩小村庄的情谊,整整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1941年11月中旬,时任新四军四师参谋长的张震从淮北区党委驻地出发来宿东地区检查工作。18日,张震在当时的宿灵县沱河南岸的小秦庄召开了宿东党政军负责人会议。张震在会上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实力情况和对敌斗争中我方的有利条件,要求发动群众搞好减租减息和开展大生产运动。会议气氛热烈,从白天一直开到深夜。
  11月19日凌晨一点多钟,张震带领警卫连和新四军四师干部、地方干部数十人从小秦庄出发,连夜来到芦岭南边的盛圩村宿营。张震住在村西头一座四合院里。房东是新婚的小两口。丈夫叫盛维藩,刚过门的新媳妇叫孔秀英。孔秀英见来了新四军,忙点上油灯,手脚麻利地把三间西屋打扫干净,又摸黑到场上抱来铺草,让这一行人睡下。当时孔秀英只知道有一位穿灰军装的高个子,看样子是个领导人。
  拂晓时分,孔秀英悄悄起来去村外场上抱柴草准备烧水煮饭。这天刮着东北风,弥漫着晨雾,能见度很低。孔秀英出门不远,就听到远处传来隆隆的汽车声。她知道新四军没有汽车,这一定是鬼子来了,便赶紧往家跑,一边跑一边喊:“快起来,快起来,鬼子的汽车来了!”
  正在熟睡的同志们从梦中惊醒,纷纷起身抓起身边的武器,这时村外也传来我方岗哨报警的枪声。张震火速起身来到院子里,和几位领导干部简短商量一下后,便命令支队警卫连连长石守良带领全连战士阻击敌人,其余同志分散突围。
  张震带领突围的同志冲出院子,迅速牵着门外槽上正在吃草的战马,孔秀英把他们带到一条通往村外的巷子,对他们说:“冲出村外,不远便是窦家庄,过了窦家庄,便是北沱河,现在正是枯水季节,冲过沱河便是安全地带了”。此时天色微明,张震向孔秀英摆了摆手,激动地说:“大嫂,今天多亏了你,不然我们全没命了。咱们以后还会见面的!”说罢,便跨上战马,带领突围的同志向前冲去,转眼消失在浓雾之中。
  这时敌人已经冲进了村子。他们开来11辆汽车,车上满是日伪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我方战士毫不示弱,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交锋。霎时,盛圩子村里硝烟迷漫,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和战士的喊杀声响成一片。战斗从拂晓一直打到天亮,张震带领同志们安全突围,而担任阻击任务的警卫连18名勇士和地方干部共31人壮烈牺牲。这就是永载宿州抗战史册的盛圩阻击战。

时间一晃过去了40年。1981年,在盛圩战斗中脱险的张震将军,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担任了高级职务。他始终没有忘记当年的烽火岁月,没有忘记那硝烟弥漫的战场,更没有忘记那水乳交融的根据地人民。他经常想起在盛圩脱险时的房东一家。但他只记得房东大嫂当时是位新媳妇,连姓名也不知道。于是,将军决定忙里抽闲,要去淮北根据地走一走、看一看,一定要找到当年的那家房东,一定要祭拜当年为了掩护他们而牺牲的烈士们。
  1981年7月,张震将军带着他的儿子和一部分工作人员驱车南下,于7月下旬来到宿州境内。将军顾不上休息,在地方干部的陪同下,驱车直奔盛圩村。盛圩村已不是当年那破陋茅屋、衰草枯杨的凄凉景象。村庄比过去大了,人口比过去多了,田里长的是茂盛的庄稼,村民的房屋已换成青瓦红墙。将军找到村里年龄比较大的人,询问曾救过他的房东一家。终于找到了盛维藩、孔秀英夫妇。此时的孔秀英已是一位60多岁、儿孙满堂的老人了。
  老将军紧紧拉住孔秀英夫妇的手,激动地说:“要不是你们救了我,我哪能活到今天!”接着,张震又详细地询问了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询问1941年11月19日我军同敌人作战的情况。然后来到村外的18位烈士墓前(其余当地的烈士遗体已经运走)致哀。当时由于这里的地势低洼,夏季雨水多,烈士的坟墓四周被水包围。见此情景,张震感慨地说:“我们享福了,可是烈士们还在‘水牢’里!”将军眼含泪花,表情严肃,在烈士墓前默然肃立良久,然后转身对周围的地方干部说:“要在这里修一座烈士陵园,永久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无名英雄。要修好烈士墓,让后人凭吊瞻仰!”
  盛圩所在地的芦岭镇委、镇政府非常重视烈士陵园的修建。他们遵照张震将军的指示,积极策划、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在不长的时间内筹款2万多元,于1987年建成了盛圩烈士陵园。陵园占地15000平方米,园内广植松柏和其他花草,烈士纪念碑高耸园中,上面是张震将军亲笔题写的“盛圩战斗烈士纪念碑”九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纪念碑后面,一字排开18座烈士陵墓和石刻墓碑。这18位烈士只有连长石守良和女卫生员何宇晨留下了姓名,其余16位都是无名英雄。园门口建了四间接待室,盛维藩、孔秀英夫妇和他们的子女专门在这里守护。每年的清明节,凭吊、瞻仰烈士的人们络绎不绝。


  光阴荏苒,半个多世纪过去了。1999年,已经86岁高龄的张震倍加思念当年抗日根据地的父老乡亲,倍加缅怀那些在抗战期间牺牲的战友。他不顾家人的劝阻,执意要在有生之年再到当年战斗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他特别要到盛圩村去看看那里的烈士陵园修好了没有。
  1999年5月15日,张震将军携夫人子女又一次来到宿州市埇桥区盛圩村。经过十几年的修建、培植,盛圩烈士陵园已颇具规模。园门外新修的马路宽敞、笔直,园内松柏参天,繁花似锦。烈士纪念碑和18座烈士墓矗立在松柏之中。当年的水洼不见了,代替水洼的是一条不宽的小河,像一条玉链环绕着烈士陵园。原来是盛圩人民取土筑园,将陵园周围挖一条小河将烈士陵园加高的。张震一行绕园一周,看后非常满意。然后他们来到烈士墓前,含泪深深三鞠躬。老将军又向埇桥区及芦岭镇的党政领导,向盛圩村的父老乡亲表示由衷的感谢。临行前,老将军向陵园捐款4000元,作为陵园维修费用。
  芦岭镇政府和盛圩人民特地在烈士墓前立了一块碑,上书:“公元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五日,原国家军委副主席张震同志携夫人及子女亲临盛圩烈士陵园,拜谒烈士陵墓,并捐款4000元整。刻碑铭记。以谢其意。2001年1月9日”。从此,张震将军与盛圩的深情便在当地老百姓的口中被广泛地传诵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