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期●历史研究●

中共第一支海上抗日武装的诞生与成长

作者:何恒旭


在新四军第一师参谋处1941年10月翻印的军用地图上,一个寺庙的名字赫然在列,这就是何家灶三官殿。这个寺庙,见证了我党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开辟的第一个海上抗日根据地的诞生。
  何家灶位于如东县的东北角海滩上,今属长沙镇卫海村。何家灶三官殿始建于唐代,是一座青砖小瓦四合院式的寺庙。
  1938年底,日寇侵占了南通、如皋等地,中共江北特委先后派出理明(女)、曹绾中(曹衍正)、崔德耀等人以抗战支队名义,组成海滨工作组,到如东苴镇、何家灶沿海一带渔(盐)民中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发展地方武装。1939年四五月间,在何家灶建立一个盐民自卫队,驻地三官殿。接着十三总建立两个盐民自卫队。同年初夏,由理明、曹绾中、崔德耀组成的海滨工作组党支部(书记理明)决定,何家灶盐民自卫队与十三总两个盐民自卫队合并,建立如皋县盐民自卫队。1939年9月,在何家灶三官殿庙场上召开盐民自卫队成立大会,有盐渔民群众、盐民抗日协会、渔民抗日协会、牛车协会理事近300人参加会议。庙中央的旗杆上高高悬挂着“江苏省如皋县盐民自卫队”“江苏省如皋县盐民抗日协会”两面红旗,大会宣布成立“如皋县盐民自卫队”,并决定崔德耀任队长,曹绾中任政治指导员。队部设在何家灶三官殿。盐民自卫队有队员50余人,实行规范化、军事化管理,集中食宿在三官殿,积极维护盐民利益,为盐渔民反霸斗争撑腰,还组织队员在三官殿周围沙滩上进行刺杀、投弹、紧急集合、夜行军等项目训练,并在沿海一带巡逻驻防,歼灭、击退骚扰的小股国民党散兵游勇和海匪,活捉了搁浅在沙滩上的7个日本兵。
  盐民自卫队这支队伍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和指挥的如东地区第一支人民抗日自卫武装。1940年10月底,新四军东进。1941年春,盐民自卫队部分队员转入新四军主力部队,为了保存一批地方武装力量,部分队员留在当地,在滨海区委领导下开展抗日游击战。盐民自卫队建立发展,为新四军在何家灶建立海上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黄桥决战胜利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总指挥、粟裕副总指挥决定在长江以北海面上建立新四军海上武装,打通海上南北交通线,护航、护渔,确保陆上后方在海上安全。1941年3月,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粟裕从一师后勤机关、警卫连、重机枪班抽调200余人组建了一师直属海防大队,配备了指挥船(小指导)1条,电台1部,征用渔民木帆船20余条。师部作战参谋凌海波任大队长,廖开任参谋,大队部驻何家灶三官殿。4月20日,苏中军区在栟茶成立,该大队直接受苏中军区指挥和领导,负责保护苏中军区后方在海上活动。
  1942年2月,海防大队接到师部命令,护送中共党员、著名画家、作家赖少其夫妇从上饶集中营出来后,经上海来苏中解放区何家灶,由海防大队指挥船(小指导)从何灶港安全送到王港闸上岸转到军部。1942年10月,粟裕在如东南坎召开的军区会议上提出以海防大队为基础,并从师直抽调三个连,配备重机枪六挺和山炮连,扩编为苏中军区海防团。师部任命第三旅旅长、四分区副司令员陶勇兼海防团团长,吴福海任副团长,罗湘涛兼政委,李中兼副政委,凌海波任参谋长,何振声任政治处主任。团部设在何家灶三官殿。1942年11月,在何家灶召开了苏中军区海防团成立大会。粟裕作了动员讲话,在何北丫子(何家港)港口举行了阅兵仪式,有的船上架着轻重机枪,有的船上支起八二迫击炮,有的船上摆放着整箱的手榴弹,还有的船上10多个海防战士手持步枪,整齐站立船舱两边。这个海防团是一个上建制的海防部队。
  苏中军区海防团成立后,大多指战员从陆上部队调来的,由步兵改水兵,由陆地到海洋,如何尽快适应海上生活,熟悉海上战斗的特点,他们一面执行任务,一面进行海上训练,提高海上战斗能力。粟裕亲自下海检阅部队的海上演练,还多次随船队出海视察,研究海上问题,并作出开展海上战斗的部署。师部钟期光主任先后多次到何家灶了解部队情况,听取汇报,解决部队生活和战斗中的困难和问题。海防团为了加紧军事训练,每天早晨,集体出操,各班、排战士们着好装,携带武器,从扎营的各个盐墩上迅速集合,跑步到沙滩上的连集合场,由连首长带队出操,进行队列训练和体能训练。开展刺杀、投弹、射击、紧急集合等项训练活动。1942年11月,何振声派团政治处副书记王全带队和江帆等人组成工作组,在何家灶沿海一带,配合地方政府开展盐渔民工作,并建立了渔民自卫队。在反“清乡”斗争中,该队配合当地的区中队在九总庙打伏击战,消灭了下乡抢粮的三四十个伪军。
  12月,日寇发动了对苏中军区的冬季大“扫荡”。参谋长凌海波接到军区命令后,率四连船队护航,将苏中军区后方基地,从海上转移到苏北军区老黄河口一带。凌海波率船队从何家灶出发,向北航行了三天三夜到了老黄河口。在这次转移途中,军工修理所一条船在海上与船队失去联系,被五条海匪船围住。该船指战员沉着应战,用一发炮弹打中一条匪船,其余四条匪船仓惶逃窜。
  1943年春节,粟裕带领师直机关人员来何家灶三官殿,与海防团领导研究部队海上工作情况,并在何家灶过春节。同时,粟裕向驻庙内兵工厂生产人员表示节日慰问。1943年春,陶勇从四分区赶到海防团研究工作,刚进何家灶三官殿就得到一个情报,得知日本军火船开往上海的航向。陶勇立即安排了3艘大吨位的木帆船,趁大雾连夜出航,智袭敌船,打死鬼子3名,缴获枪支弹药200多箱、作战物资100余吨。1943年春,陶勇在何家灶三官殿收编孙二富(改编时,孙二富改名孙仲明),所属部200余人改编为苏中军区海防二团,充实了一个机炮连,又派去政工人员和班、排骨干一二十人。孙仲明任团长,周少卿任副团长,刘光汉任参谋长,另派柴如奎为政治处主任,团部驻何家灶。1943年5月24日,敌伪200余人,进犯何家灶,在一师师部驻地南沿,师部命海防部队迎头痛击,经过一场激战,打死打伤伪军15人,其余的伪军见势不妙沿王家潭外范公堤公路向东逃窜,海防团乘胜追击至十五总。
  1943年9月,陆洲舫的启东人民自卫军受到日寇多次围剿后,率领剩下警卫连下属三个排,百余人枪、海船三艘,从海上到了何家灶,10月正式编为海防三团。陆洲舫任团长,赵荣森任教导员,抽调了东南警卫团第6连充实该团,团部驻何家灶。1943年9月26日,打入敌伪军中的“汤团”,破腹而出,胜利地回到根据地。苏中军区海防团四连汪涛奉命在何家灶港口,从海上护送“汤团”的伤病员及家属安全到弶港,上岸后护送到三仓河附近“汤团”集结地。
  1943年春天,胡金魁带了江淮印钞厂一批人,转移到如东沿海边的何家灶,见到了海防团团长吴福海,吴团长表示一定为印钞厂保驾护航。一部分安排在第一团驻地何家盐墩上印刷,一部分安排在何家灶三官殿里印刷。环境紧张时就把圆盘机搬到海船上印刷,只要环境允许,他们就靠港上岸,进行陆上生产。几个月时间里,印钞厂时而上岸,时而下海,完成了30万江淮币、抗币的印刷任务,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1943年11月,何家灶的渔民自卫队加入到苏中军区海防团,整编为该团六连。
  1943年11月,正式成立苏中军区海防纵队,为了统一指挥和作战,陶勇兼任纵队司令员,吉洛(姬鹏飞)兼任纵队政委,吴福海、陆洲舫任纵队副司令员,崔德耀任纵队参谋长,孙仲明任纵队副参谋长,何振声任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纵队司令部设在何家灶三官殿。下辖三个团:一团(由原苏中海防团改编),团长吴福海,参谋长崔德耀,政治部主任何振声(兼);二团,团长孙仲明(兼),副团长周少卿,副参谋长袁士俊,政治处主任柴如奎;三团,团长陆洲舫(兼),政教赵荣森。
  1943年冬,一师师部移至一分区宝应射阳地区,师部决定师后方各单位由海防团护送,从海上转移到盐阜区的淤黄河口上岸,再从陆上转移到苏中一分区射阳湖地区向师部靠近。吴福海接受这一任务后,在各港口渔民中征用了四五十多条船,在何家灶进行分组编队,将在岸上各后勤工厂人员物资全部下船向北开进,船行了一个星期,安全到达淤黄河口。1944年春2月,海纵二团六连副连长杨如发从何家灶护送10名左右家属、警卫员安全到达山东陶罗街。
  1944年春,江南驻浏河的汪伪军仲炳贤税警团,要用33条船到江北启东县吕四渔场“放旗子”(收税),并要抢渔船。海防纵队司令部得到重要情报,陶勇司令员亲自部署这次海战。命令一、二、三团从如东何家灶港口出发,共出动木帆战船32条,编成一、二、三梯队,何家灶渔民自卫队8条船参加战斗,在黄沙洋与敌人拉开了数十里的战场。海防纵队总指挥船发出了作战信号,所有战船迅速抢上风,经几个小时的激战,打沉敌船一艘,打坏敌船两艘,这两艘敌船在逃窜中沉入大海,并击退日寇炮艇两艘。这次海战,海防纵队打了一个大胜仗,海纵的船队返航何家灶,陶勇司令员早已站在港口迎接。他还和各团参战的主要领导在岸边沙滩上集体合影,在三官殿为他们设宴接风,并慰问部队指战员。吕四一仗,海防纵队在没有军舰的情况下,利用木帆船在海上英勇作战,打败有日式装备的日伪军,威震海疆。7月,驻守长江口的日伪军海防大队顾保民部的班长陈希金率全班人员携带轻机枪2挺、三八枪18支、短枪8支,投诚海纵三团。遇见在长江口巡逻的海纵三团2号船,他们就随船来到何家灶,并编入海纵三团。
  1944年夏,新四军三旅攻下南坎一线的日伪军据点。根据上级命令,海纵一团六连的船队(7条船)将活捉的日军12名、伪军100多人,从何家灶海上转移到弶港,再从弶港送到苏中军区驻地三仓河。诞生在何家灶的苏中军区海防部队,为保护黄海渔民的正常生产,打通苏中与浙东、上海、山东等地的南北海上交通线,进行海上运输、护航、战斗,配合陆上部队进行反“清乡”、反“扫荡”斗争,为夺取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