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期●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

我家门前本无路今有大道通四方

作者:朱子丰



今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的光辉历程。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也见证了家乡的巨大变化,倍感荣光自豪,心里有一种诉说的冲动。
  我家住在大丰、东台、兴化三片革命老区的交界处,属水网地区,沟河纵横,港汊密布,大大小小的垛垎四面环水,互不相连。人们出行全靠自制的小木船,遇有较大的风浪,随时可能发生意外,翻沉溺亡事故每年不下十来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级政府提出“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水乡人民欢呼雀跃,特别拥护。地方各级政府层层规划,村组负责具体落实。我们那里先是从修小路建便桥开始的,结合平整土地,清除沟塘坝埂,推动条田化、居民点等工程,组织农民修路筑渠,造闸建桥……从冬到春,年复一年,我家门前终于诞生了一条可供通行的泥路,人称“富民路”。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家乡兴起了农业机械化热潮,拖拉机、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粉碎机、挖掘机等等相继涌现。原来的道路不堪重负,不耐碾压,多处出现了“肠梗阻”,路面崎岖颠簸,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飞溅、无法通行。上级发现,随即发动群众为抢修道路献工出力。农民们的热情自然十分高涨,家家户户都行动起来,人人忙得汗流浃背。仅一个多月时间,一条新的砂石大路就筑成了,路基垫高了不少,路面更是拓宽了许多。与此同时,与路相连的桥梁也都在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进行了重建或升级改造。
  随着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富民路”又接连改铺了渣油、水泥,路况进一步改善,路面更加结实平整,还装了路灯,建了便民公厕,晴雨昼夜均可通行。来来往往的汽车、电动车川流不息。春节、国庆等节假日更是熙熙攘攘。92岁的老农民周大爷逢人便说:“我们水乡人一辈子没想到一出家门就能走上过去城里才有的水泥路,没想到党对农村这么重视,对农民这么关心,没想到交通发展得这么快,成绩这么大。”
  “富民路”的建成,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格局、新气象。路旁两侧有序地排列着新建的居民点、停车场、车辆修理厂、玩具加工点、生态养殖场、成条成片的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以及工业园区。一些与民生相关的设施也接连跟进,如医务室、美发室、棋牌室、健身场、土菜馆等服务网点。人们的吃、穿、行等生活所需基本上不用出村即可满足。
  门前有了“富民路”,农副产品的销售、百货商品的流通就有了“快速通道”。过去农村卖粮全靠人挑、肩扛、船运,费力耗时,辛苦麻烦;如今车辆开到农民家门口,经纪人、粮贩子的收购车不时在农村转悠。更值一提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与车,顺着“富民路”纷至沓来,有旅游观光、收文物古董的,有收购“名特优”农产品、名贵树木的,也有推销传统工艺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的,各路人马各显神通,显示出“路通民富经济兴”的盛况。
  “有路则富,大路大富”,这是广大农民的深切体验。现在农村几乎人手都有存款,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很多人家里添置了新大件,有的买了新汽车、新农机,有的换了新家具、新家电,有的翻修了住宅,新建了别墅或在城里购置了商品房,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过得滋润,红火。
  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富民路”的功能将更加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