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期●时事纵横●

中国外交:盘点2020,展望202

作者:易 化


2020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打乱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乃至体育、卫生等等一切活动的正常节奏,地球显得慌乱且无助。然而,中国人民在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全球率先遏制住了新冠肺炎病毒的猖獗蔓延,取得了抗击疫情阻击战的胜利,为国际社会作出了榜样。盘点2020年的中国外交,我们迎接着挑战;展望2021年的中美关系,我们期待着和平。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2020年原本是中国外交繁忙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阻断了国际间正常的外交活动,各国元首和外交官只能通过电话、视频进行交流。

一年来,习近平主席与几十个国家领导人通过电话进行了沟通,也在国际性的视频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开展了“云外交”。
  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在这一值得各国共同纪念的年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加速推动着国际格局的演进,并给人类未来增添了许多新的不确定因素。世界将向何处去?这是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习近平主席9月21日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讲话,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讲话,9月23日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讲话。11月是习近平“云外交”的高峰月。11月10日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20次会议,17日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12次会晤,20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27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1日至22日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15次峰会……短短的两周内,习近平主席就出席了4场重大外交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
  综合归纳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一以贯之的丰厚内涵:
  第一,坚持多边主义原则。作为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中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世界问题多得很、大得很,全球性挑战日益上升,应该也只能通过对话合作解决。”9月21日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习近平再次呼吁,国际上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商量着办”是多边主义的中国表达,也是中国对求同存异、互利合作的深刻思考。在百年变局与疫情相互叠加的关键时刻,习近平强调:“世界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重申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承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旗帜下实现更大团结和进步!”
  第二,深化命运共同体意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化命运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讲话中贯穿始终的“中国主张”。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要超越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界限,站在全人类高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一直以来,在各个重要场合,习近平都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第三,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着重阐述了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的原则主张,进一步提出“四个坚持”的主张,即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包容,坚持互利合作,坚持与时俱进。呼吁国际社会坚定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支持联合国更有效地凝聚全球共识,动员全球资源,协调全球行动。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利益休戚与共、命运紧密相连。重大危机面前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对于世界经济遭受的创伤,只有共同发展才是复苏的良药。

区域经济发展机遇    中国扮演重要角色

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第四次领导人会议顺利召开,由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东盟10国共15个国家的贸易部长正式签署该协定。这标志着一个拥有15个成员国的总人口、GDP、出口贸易总额以及全球投资总额均占全球总量30%左右的全球体量最大自由贸易区成立了。RCEP之所以被视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是因为其覆盖22亿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0%,15个成员国2019年GDP规模达25.6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3%,区域内贸易额10.4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7.4%。

当今世界,中国与东盟、澳新、韩国,都分别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即FTA;日本与东盟、澳新也有FTA;韩国与我国、东盟、澳新也有FTA。但是由于美国的插手,中日、日韩及中日韩之间却一直无法达成FTA。RCEP的谈判涉及的国家原本有16个,从2012年东盟10个国家发起RCEP协定,谈判困难重重。近四年来特朗普一意孤行,美国优先,四处出击,促使RCEP涉及的国家不得不相互让步,加快谈判进程。2019年,不是“亚太”国家的印度以中国将主宰RCEP为由退出谈判,也使RCEP更具有了亚太区域自贸协定的特性。
  中国愿意加入RCEP主要基于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国在RCEP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据了RCEP中各成员国人口总数的65%,GDP和外汇储备量为各成员国总数的55%。其他RCEP成员国在我国对外贸易与外商投资等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9年我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总额为我国全年对外贸易总额的33%,各成员国对我国实际投资总额占我国实际吸引外资总额的10%。同时,日本、韩国也在RCEP成员国之列,对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增加了可行性,标志着我国正在更全面、深入、多元地对外开放。
  第二,加入RCEP有利于更快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美国对我国实施贸易战,以提高关税的手段倒逼制造业企业将工厂搬出中国,以限制我国的工业制造能力,进而冲击我国的经济。而RCEP协定成员国间绝大部分税目产品将被纳入零关税范围,有利于我国优质工业品以更低廉的价格出口到其他成员国,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第三,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和人民币的国际化。能更好更快地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比如:日本的家用电器,韩国的化妆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畜牧业产品,东南亚国家的热带水果、大米、海鲜等,这些产品都会在将来以较低的关税、更低的价格进入我国。我国与其他成员国贸易往来的增多,势必会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渗透力大幅增强,降低我国通货膨胀的速度。
  当然,加入RCEP后,我们也会面临挑战。一是大量优质进口商品以低关税甚至零关税进入我国市场,会降低一部分民族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二是各国经贸合作的大门打开后,国内会有部分行业遭受冲击。三是竞争失利企业破产,失业人口对国家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四是廉价的农副产品进入我国市场,也会对我国的农业造成冲击。如何化解不利局面,是我们需要面临的挑战。

遏华已成美国两党共识    中美关系已回不到过去

中美关系无疑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关系日益陷入困境,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在中国被有效防控,在美国却失控肆虐,美国的政客肆无忌惮地“甩锅”中国,特朗普政府使出种种招数打压中国,中美关系陷入了危险境地。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即把中国作为最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他高喊“让美国重新伟大”的口号,对中国先是开打贸易战,接着转向更激烈的科技战,集中力量打击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把近三百家中国企业列入了实体清单,进行多个方面的打击与遏制。金融领域也开始了很激烈的博弈,对中国在美上市科技公司采取退市行动。从美国对中国TikTok、微信下架开始,网络战也已上演,实行清洁网络计划,最后将清洁掉中国与美国乃至世界的网络联系。美国对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安全审查早就收紧了,2016年中国企业在美投资是456亿美元,2017年下降到280亿美元,2019年下降到48亿美元,2020年不到2亿美元。而中国企业在美并购企业的投资,已经被美国以安全为由停顿。
  美国转向了全政府行为的对中国打击。特朗普不仅亲自布局,组建针对中国的专门组织——中国行动小组,美国国防部成立中国战略研究小组,要求美国国防大学一半以上的课程要研究中国,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纲领、作战目标和训练方式等。美国政府有关部门对华战略转向,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已经形成了高度的政府部门协同。美国国会提出议案或者立法对中国进行打击,从2019年1月1日到2020年8月份,这一届美国国会议员共提出366项涉华议案,是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国会提出最多的涉华议案。
  美国对中国其他方面的战略打击也不断拓展,比如外交领域,美国关闭了中国驻美国休斯敦领事馆,驱逐中方在美新闻工作者。在军事上美国也不断挑衅,在中国的南海、台海兴风作浪,美国在战争方面摩拳擦掌。
  特别重要的是,现在的全方位打击已经延伸到意识形态,延伸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延伸到中国的国家制度,延伸到中国的文化文明。本届美国政府在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之际,又在对华关系上大开历史倒车,从12月2日起限制中国共产党党员及其直系亲属赴美。12月8日,美国借口维护香港民主人权自治,支持分裂国家、扰乱社会的暴力活动,悍然对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14位副委员长实行“制裁”。特朗普政府在最后阶段对中国还会使出什么幺蛾子,善良的人们不得不防。
  美国对华全方位的战略打击和遏制,目的是要打断中国发展的进程,摧毁中国的制度,摧毁中国坚持的意识形态,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
  拜登即将执掌白宫,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成为许多人热议的话题。有人认为,按照拜登在奥巴马时期任副总统时的经历,拜登多半会延续奥巴马时代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因而可以重新激活中美关系。
  重新激活中美关系,重要的是准确判断对方的意图。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会发生什么变化?2020年10月25日,拜登曾在媒体上公开表示,俄罗斯是美国当前最大的威胁,而中国是“最大的竞争对手”。12月2日,拜登接受《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采访,在弗里德曼撰写的《拜登:我们将拼命投资美国第一》一文中,谈到了拜登担任总统后将要采取的对华政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任总统后的首要任务是恢复与盟友的关系,采取共同对付中国的战略。二是寻求在国内建立两党共识,由政府主导的对美国研发、基础设施和教育的大规模投资,以更好地与中国竞争。三是不会改变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提高的关税和经贸协定。他希望上台后首先对与中国签订的现有协议进行全面审查,并与美国在亚洲和欧洲的传统盟友进行磋商,“这样我们就可以制定一项连贯的战略”。
  这里我们应该非常清楚地看到,美国的对华政策已经进入稳定期,拜登的对华政策只会在特朗普的基础上向前走,美国已经认定中国为其主要战略竞争对手,这使得美国内部在对华采取强硬政策上形成了高度共识。当然,相较于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会更为强调价值观以及同盟体系的因素,而且不会全面否定对华接触政策。虽然拜登依旧认为与美国盟友建立“统一战线”是应对“中国威胁”最为有效的方式,但他同时也表示在气候变化、核武器以及全球卫生安全等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上,美国会积极与中国寻求合作。
  拜登时代的对华政策,我们不能指望会有重大变化,也就是说,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了。当前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美国还是那个美国,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无论是奥巴马、特朗普还是拜登,美国绝不会放弃对中国的遏制、围剿、打击战略。

对于中美关系,中国政府的态度表明得很清楚。2020年1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拜登,祝贺他当选美国总统。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希望双方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同各国和国际社会携手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