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团聚的节日。上班上学的放了假,办厂开店的关了张,外出务工的回了家,家人大团圆,共享欢乐祥和。
中国人过年,讲究红火、热闹,而最能体现和烘托这种氛围的,非餐桌莫属。即使在物匮囊空的年代,人们也要杀猪宰鸡操持一番。过去条件有限,人们只有过年时才能解解馋。如今老百姓的钱包鼓了,平时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对年节的餐桌并不稀罕,往往准备一大桌子却动不了几筷,造成浪费。有调查显示,我国春节期间的浪费几乎是平时的10倍!
节约还是浪费,不仅体现民族素养,也关乎民族兴衰。古今中外,多次发生因食物短缺而导致的人口锐减。尽管现在丰衣足食,我们也要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虽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节约”绝不能忘!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餐饮浪费现象曾作出重要批示。放眼全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粮食安全及短缺问题更加严峻。表面上看,我国粮食市场供应充足,但我国也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每年粮食的产需缺口近千万吨。我们更应高度警觉,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中国人讲究“年年有余”,特别是在春节,所以年夜饭要有“鱼”(余),剩下些饭菜也不像平时那样觉得心疼。有些人甚至认为过年奢侈、浪费一点不足为奇。特别是家里来了客人,不堆满桌子觉得面子难看,不剩下一堆怕被人说招待不周。我认为,“余”不是浪费,而是“节余”,要“饱备食、暖备衣”。这也是中国人的生命智慧和生活哲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世代相传的良好家风。新春佳节,需要亲情的陪伴,也需要家风的传递。让我们从“光盘行动”做起,过一个欢乐祥和、文明节俭的春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