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期●缅怀篇●

袁国平与皖南军部保卫战

作者:袁振威

新四军自成立之后,一直处于艰难困苦而又复杂的环境中。既要面对日伪军的反复“扫荡”“清乡”,又要面对国民党顽军的摩擦、挑衅和“围剿”;既要有效打击日寇,又要防止顽军偷袭,还要发展壮大自己。新四军的最高领导机关——军部,一直处在敌、伪、顽的包围中,是日军在皖南进攻的主要目标,在皖南多次发生保卫军部的战斗。其中,1940年春秋的两次军部保卫战(又称反“扫荡”作战)影响最大,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参与了这两次保卫战的作战指挥,而第二次他率部到了战斗的最前沿与日寇正面拼杀。

第一次军部保卫战是1940年4月,新四军军部为抗击日军万余兵力在飞机的配合下向我南陵、青阳、繁昌和云岭等地实施“扫荡”而进行的防御作战。此役,军部对敌情早有洞察,有所准备。此时军部提出:“根据敌我力量悬殊,采取游击战为主的战法,利用起伏地形与敌周旋,消耗、疲惫日军,伺机歼敌一部。”发生在南陵县父子岭一带的战斗,由老一团团长傅秋涛和副团长江渭清指挥,大获全胜,保卫了军部、保卫了皖南,史称父子岭阻击战。此战不仅狠狠地打击了来犯的日军,同时还有效地震慑了国民党顽固派,大大鼓舞了积极抗战的皖南军民。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收到新四军战果报告后大为震惊,责令不准登报宣传,不准相互转告,不准向重庆报告,压下了这一重要消息。而新四军军部在云岭召开了隆重的庆祝大会,乡亲们赠送新四军军部的题词称:“英勇杀敌,大快人心”,“新四军坐镇皖南,老百姓高枕无忧”。袁国平协助项英指挥了此役(叶挺当时在重庆)。
  第二次军部保卫战是1940年10月,日军为报父子岭等战斗失利之仇,为维护长江交通运输,掠夺秋粮,配合其对重庆等地国民政府大后方的进攻,调集万余兵力(其中伪军3000余人),步兵、骑兵、炮兵和空军诸兵种联合作战,再次大举“扫荡”皖南,矛头直指新四军军部。新四军皖南部队当时兵力共约7000余人。军部决心采用游击战术进行机动防御,利用有利地形实施伏击。考虑云岭易守难攻,军长叶挺决定率主力机动歼敌,以保卫军部,配合这一地区的友军作战;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率军部机关向汤村转移;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率第3支队第5团在铜陵、繁昌等地区与敌周旋,迟滞、消耗敌人,以粉碎敌人的“扫荡”。
  袁国平到达第5团后,即召集第3支队司令员张正坤、政治部主任胡荣及敌工部长林植夫等开会,研究反“扫荡”方案,会开到一半即得到情报,日伪军已开始大举进攻,第3支队司令部也是敌进攻的目标之一。
  半夜时分,胡荣报告“敌人已离我不远”,袁国平、张正坤、胡荣立即赶往驻地背后的张家大山。摸到半山腰一看,离第3支队司令部宿营地不远,日伪军闪闪的火光已清晰可见,紧接着敌人便开始炮击。我方人员迅速上山,天亮前赶到山顶,隐蔽待敌。
  此时,第3支队已放弃一河之隔的司令部和政治部宿营地,全部退守张家大山,以一个连的兵力扼守半山腰。日伪军到司令部驻地扑了个空,又过桥杀到政治部驻地,仍一无所获,便向张家大山进攻。袁国平命令部队坚决还击,日伪军进攻受阻后,改用炮击继续向我进攻。待日伪军爬到新四军阵地前沿时,被我用机枪、手榴弹杀了回去,双方相持不下。第3支队指挥所设在张家大山背后山凹里一片竹林中,袁国平察看了周围的地形,要张正坤留一个学兵连在指挥所附近作预备队。清晨,张家大山底下战斗激烈,日军3架飞机不断在上空盘旋,似乎在寻找指挥所,袁国平沉着指挥,要求大家注意隐蔽。
  战斗一直持续到午间,忽然国民党军派一个副官前来求援,告知他们遭日军进攻危急,请求新四军支援。袁国平从张正坤处得知,我军有一个连队正驻扎在川军附近,当即指示张正坤派一个参谋与国民党军保持联络,并命令这个连队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国民党军副官走后,袁国平与张正坤、胡荣研究决定,调一个营趁黑夜袭击日军后方。
  恰在这时,一颗炮弹打到山顶,林植夫后来回忆说,“此炮是名副其实的过山炮,威力相当大,所幸打得不准,炮弹爆炸的地方离指挥所很远。但到了午后,日军的飞机又来投弹,一枚炸弹差一点炸中指挥所。”离指挥所不远的学兵连有两人负重伤,一个被炸断一条腿,另一个腹部被炸伤,经抢救无效牺牲。
  日军飞机飞走后,袁国平带领大家翻下张家大山。到了山脚,天色已黑,但月色明亮如昼,不影响作战行动。他见部队已经到位,还多出一连的民众抗日武装,非常高兴。经了解,这些民众抗日武装听到消息,就要求与新四军一起打鬼子,他们是主动加入的。
  队伍离开张家大山,穿过三条山冲,忽然在龙潭萧遭遇日军的伏击。日军原打算翻过水龙山后,再包抄张家大山,从第3支队指挥所的背后摸上去。幸亏袁国平已率我军先行一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情况紧急,他立即决定分路突围。听到枪声后,遂命令第3支队敌工科长段君作向导,向附近的第3团团部驻地清水塘靠拢,突破了日军围剿并甩开其尾随追踪,突围成功。
  林植夫日后撰文回忆:“袁国平所带的卫士排,经这一战,只剩下不到十条枪,其他部队也受到一些损失。”第3支队与日军游击周旋或伺机突袭,并在铜陵东北下河镇等地展开激战,给进犯之敌以沉重打击,日伪军遭到重创后被迫回撤。
  在云岭方向,日伪军约5000人在飞机掩护下,直扑云岭新四军军部驻地。距云岭8公里的汀潭,是日军进犯云岭的必经之地。在汀潭驻防的是国民党中央军52师,装备精良,是蒋介石的嫡系,常常制造磨擦,多次挤占新四军地盘。此次日军一来,他们一枪未放、拔腿就跑,致使汀潭失守,为日军南下进击新四军大开方便之门,显然有借刀杀人之嫌。此时,军长叶挺迅速派部队将日军诱至汀潭之左坑地区,将其聚歼千余后夺回汀潭,有效地阻击迟滞了敌人。日军受阻后便转头向东,扑向泾县县城。驻守县城的国民党52师又是不战而退,把泾县县城拱手让给了日军。叶挺率领部队夺回了泾县县城。袁国平在繁昌、铜陵地区指挥第3支队击退日军后,就回到军部参与指挥了该方向的作战。此间,部队经受了40余架日军飞机的连番轰炸。
  此次军部保卫战即皖南反“扫荡”作战历时7天。新四军皖南部队在军长叶挺的指挥下,运用游击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战术,用劣势装备有效抗击了武器精良的日伪军的进攻,是新四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又一出色战例,共歼灭日伪军3000余人,粉碎了日伪军“扫荡”皖南的罪恶企图。
  此次皖南反“扫荡”作战后的10月18日,袁国平在给其兄长袁醉如的信中有所提及:“苏南情况如常,皖南今年四月与十月,敌人曾以流窜式的‘扫荡’战术,向我大举进攻两次,第一次打至距军部十五里之处,被我腰击于父子岭,将其全部击溃,斩获甚众;十月敌以三个联队向泾南繁宣地域‘扫荡’,基本队伍9千多,被我诱至于汀潭(距军部仅数里)左坑地域聚歼千余,激战两昼夜,击溃,向泾县穷追百余里,三捷收复泾县,为东战场猛打猛攻猛追之空前的胜利战役,曾获广大人民之拥护。众誉军部驻地为‘铁打的云岭’。经过三年多抗战的锻炼,我们军队是日益坚强了。”
  10月25日,他再次给袁醉如写信,谈到此次反“扫荡”作战:“本月初敌‘扫荡’皖南,逼近军部,经三日之血战,将敌大部击溃,穷追百里之外,三捷收复泾县,使敌人遭受重大之痛创。我军亦伤亡数百,弟亦亲临最前线。在敌机四十架狂炸之下,幸托庇安全无恙。”
  然而两个月后,袁国平在蒋介石一手策划的皖南事变中身中四弹,重伤难行。为不拖累部队行动,他毅然举枪自尽,实践了他“如果我们有100发子弹,要用99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已,决不当俘虏”的阵前誓言。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父亲袁国平和80年前在皖南事变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和所有参战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