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期●缅怀篇●

鲁冰 : 戎马生涯写春秋

作者:梁学平

今年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新四军老战士鲁冰将军百周年诞辰。
  回顾鲁老一生,可谓颇具传奇色彩,他打入敌人内部侦察军情;他亲身经历新四军军歌创作全过程;他血染沙场、身中6弹,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生死考验,在战火纷飞的革命熔炉里从一个普通一兵成长为一名军级干部……

鲁冰是我的亲叔叔,原名梁仪,1921年农历正月半生于浙江温岭一个城市贫民家庭。我祖父以教书为业,兼做其他,然而,微薄的薪金难以养活全家老小。幸亏我祖母绣得一手好花,以精湛的针线活增添收入,让一家人勉强糊口。她是一位对党非常忠诚的革命群众,从大革命时期起就为地下党站岗放哨送情报,在抗日战争期间,还担任中共台州特委联络站负责人。
  梁仪的大哥、二哥都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共产党员,受家庭的熏陶和影响,梁仪从小就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参加共产党,他15岁考入温岭新闻报社当练习生,参加了进步青年读书会,学到了许多政治文化知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梁仪参加了由叶亮、梁辉南、李先导、赵任等共产党员发起组织的抗日救亡团体——温岭县青年战时服务团,并在其中担任宣传股长。梁仪的工作相当出色,1938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8月,县“政工队”建立党组织,梁仪出任支部书记。
  1938年12月,国民党温岭县党部奉浙江省执行委员会指令,下令解散“青战团”,取消组织停止活动。为要求当局收回成命,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青战团”团员和进步青年700余人,于1939年元旦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向国民政府请愿斗争,在圣庙里由王之景(王槐秋)作请愿斗争动员后,他们高唱抗日歌曲,高呼抗议口号,上街游行示威。
  梁仪、王绍华、王国梁扛着“青战团”团旗和“抗议非法解散青战团请愿”横幅,走在队伍的最前头,还一路散发“抗议非法解散‘青战团’告全县同胞书”,所有参加游行者都执一面标语旗,声势空前。沿途群众挤满街头,深表支持。
  队伍到达县政府大门口时,遭国民党军警的阻拦,梁仪、王绍华、王国梁为护旗与国民党军警发生冲突,被强拉进衙内拘禁了三个小时。县长李元怕发生流血事件,同意“青战团”派代表谈判。由于国民党当局调兵镇压,谈判毫无结果,请愿斗争失败。

鉴于梁仪等人在斗争中暴露了身份,为保护他们的安全和保存骨干力量,县委经特委同意,介绍梁仪、王绍华、王国梁、郑放宇、金源祥五人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受训。
  他们由梁仪带队,持特委介绍信,于1939年1月3日离开家乡,一路辗转、跋涉绕过国民党层层封锁,18日到达皖南云岭新四军军部,被分配到教导总队,编入二队受训。
  一个月后,军部专为培养政治、文化工作者的文化队招生,梁仪和王绍华同时被录取。文化队人才荟萃,队长何士德是音乐家,副队长邵惟是戏剧家,指导员扬帆也是文化人。文化队开设主要课目有音乐、戏剧、美术、写作兼修政治和军事。
  梁仪在文化队里任支部委员兼宣传组长、二班班长。在文化队半年的受训,为梁仪的政治理念和人生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还经历了新四军军歌创作的全过程。1939年3月在欢迎周恩来副主席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巡视的晚会上,陈毅支队长用法语唱《马赛曲》后,对同志们说,如果我们也有支军歌,那该多好啊!在旁边的周恩来紧接着对陈毅说,你是诗人,对我军的历史又非常了解,那就请你先写出个初稿吧!陈毅欣然接受。
  之后,文化队组织军歌创作班子,以陈毅在《抗战》上发表的诗作《十年》为基础,集体进行再创作。谱曲任务就落在了何士德的肩上。经过大家的努力,由集体作词陈毅执笔,何士德谱曲的《新四军军歌》终于创作完成。
  1939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8周年纪念日,文化队领导决定,以新创作的军歌作为献给党的生日礼物。是日上午,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等首长来审听军歌,文化队七八十人集中在陈家大院,随着何队长的指挥棒一挥,“光荣北伐,武昌城下………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威武雄壮的歌声,激昂慷慨,像千百万新四军将士在冲锋陷阵,气壮山河。
  正在兴高采烈时,日寇12架飞机窜进云岭中村一带轰炸,硝烟弥漫,弹痕累累,部队和当地百姓都有伤亡。《新四军军歌》名副其实在炮火纷飞、血雨腥风中诞生。梁仪在文化队结业后,被分配到新四军繁昌支队政治部宣教科任科员,负责教唱军歌和主编《前哨》报,并参加了激烈的第二次至第四次繁昌战斗。
  1940年初,第四次繁昌战斗刚结束,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交给梁仪一项新任务,利用与梁仲道的兄弟关系,潜入国民党炮兵14团侦察军情。
  当时,国民党第三战区突然调入几个师和5个机械化炮兵团,增兵皖南,准备向日军反攻,要新四军配合作战。为摸清底细,军领导决定派梁仪前去搜集情报。梁仪即以新四军中尉副官名义,换上国民党军服,到屯溪找到哥哥梁仲道。
  梁仲道在大革命时期受大哥影响,于1926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后因四一二政变,国民党清党,在白色恐怖形势下,根据组织决定,外出隐蔽。抗战爆发后,他一因对日寇暴行的痛恨,二因寻找组织未果,三因生计,经人介绍参加了国军,当上炮兵14团书记官。
  通过俩兄弟的几天接触,梁仪了解到二哥没有加入国民党,对共产党仍有好感,身在曹营心在汉。梁仲道利用自己负责14团公务联络之便,随手拿部队的来往电报、作战文书给梁仪阅看,还告诉已派一个营到前方作战等一些14团的行动情况。梁仪将得到的情报,向军部汇报,受到军首长嘉奖。
  1940年5月,梁仪获悉金华火车站欲设置伤兵之友社招待所,向领导汇报后,除奸部汤光恢副部长很感兴趣,经请示项英、李一氓决定再派梁仪打入敌人内部,由扬帆对梁仪进行了半个月的通讯、联络和侦察技术的培训,并将原名改为鲁冰(以后一直沿用)。
  鲁冰到达金华后,利用关系顺利进入伤兵之友社,当上了招待所干事。他在招待所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利用各种关系和手段,渐渐站稳了脚跟。正当部队首长指示“继续深造”,积极向敌人内部渗透的时候,伤兵之友社因为经费问题即将停办,鲁冰被调到江西玉山浙赣铁路局。此时,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了,鲁冰无法回到部队,于是毅然决定回乡寻找组织,一路周转、跋涉,终于在白峰桥乡公所与地下党接上关系,隐蔽在仙居、黄岩、临海一带开展地下工作。
  1942年7月,中共浙东区党委正式成立。浙东区党委指示温、台两地,凡暴露身份难以坚持继续工作的干部,尽快转移到根据地来。时任台州临海联络员的鲁冰,立即将这个指示精神通知黄岩、乐清的地下党员,同时告诉被关押在国民党监狱里的林尧、吴瑛、应钧、郏国森等同志沉着应变。接着负责安排撤离事宜,先送特委书记刘清扬上四明山,再送特委联络员王槐秋上四明山,1942年12月,鲁冰携王克明、朱想霞、盛里予上了四明山浙东抗日根据地。随后参加了攻打梁弄的战斗、奉化北溪自卫反击战和攻打东西岙蜻蜓岗的战斗。
  1944年春,鲁冰调任五支队八中队政治指导员。4月的一天,敌人以5个突击营3000余人为主力,纠合浙江保安2个团,挺进第四第五纵队,以及当地一些土著部队,四处骚扰,一起围攻留守在四明山的新四军部队。鲁冰的八中队只有100来人,坚持在茶坑山顶阻击敌人,英勇顽强,充分发挥机关枪和手榴弹的威力,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激烈战斗了3个多小时,击退全英式装备的国民党部队三次进攻。
  夕阳落山时,敌人又突然从鲁冰所在阵地左侧发起进攻,向八中队包抄过来,轻重机枪齐发,鲁冰不幸中弹6颗,左肩、右腿、左胸各中2颗,一块大腿肌肉飞溅四周,两根韧带挂在鲜血染红的棉裤外,腿上的伤口比手掌还大,两根助骨被打断,全身血肉模糊。
  当时中队没有担架,中队长命4名战士抬着鲁冰撤退。眼下战斗正激烈,正需战斗员,鲁冰坚决不同意,他咬着牙,忍着疼痛,由通信员扶着随部队走了7里山路,撤到部队救护站包扎伤口时,终因流血过多而昏迷。为避开国民党部队搜查,鲁冰被藏在深山的茅草丛中7天7夜,农家大嫂天天拿米汤喂他,在这位大嫂的精心养护下,鲁冰奇迹般地活过来了……
  国民党部队退走后,部队派出一个连找到鲁冰,把他抬到司令部医务所时,他的伤口已腐烂长蛆。鲁冰回忆这段九死一生的经历,动情感叹,命真大!解放后,他曾经多次前去寻找那位救命恩人,均无音讯,遗憾终生。鲁冰养伤半年,多次转移、隐蔽,伤未痊愈就回部队,任三北自卫总队特派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鲁冰便辗转在解放战争的各个战场。北撤山东后,他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历任纵队保卫科长、一纵二队保卫科长、后方留守处主任。他任归队管理处政委时,辽沈战役刚结束,大批东北战场遣散俘虏进入华北,管理处收容青壮年600多人,经审查教育后,大部分人转变了立场,送前方补充部队。鲁冰成绩突出,被评模范工作者,荣立二等功。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鲁冰奉命随九兵团出征朝鲜,后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联络部任职,与美帝国主义展开面对面激烈的斗争。
  1978年春,他随时任交通部长叶飞带工作队到上海远洋公司交通部直属单位搞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颇具魄力,深得叶飞欣赏。当时叶飞是队长,鲁冰是领导小组成员,具体执行各项政策的落实,克服重重阻力开展工作。
  1979年春,鲁冰奉中央军委调令,随叶飞司令员到海军重新入伍,又一次穿上军装,开始了他的老兵写新传的军旅生涯。担任海军党委秘书、司令部办公室主任。鲁冰在海军4年,经历了陶勇案子复查、平反冤假错案、重新起用在“文革”中被整干部、随叶飞司令员出国友好访问、接待外国舰队来华访问等重大事件。
  1983年夏,鲁老办理了离休手读。鲁老在离休后的20多年里,为抢救新四军史料不遗余力,其中有8年担任新四军史料丛书领导小组成员;担任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秘书长,在叶飞将军领导下,筹集基金120万,拍摄《铁的新四军》纪录片;创办了《铁军》杂志;组建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员达3000多人;创刊《铁流》杂志,协助拍摄《新四军》电视剧三部;组织新四军老战士合唱团、艺术团;与清华大学建立新四军史料网站;与北京师范大学创建新四军史料库;为《大江南北》杂志的发行作出贡献……
  2008年,米寿之年的鲁老在海军总医院的病房里观看奥运会后,终于“休息”了。在《新四军军歌》声中,鲁老告别了医务人员、战友、亲属……
  鲁老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