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期●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

党指引新四军走向辉煌

作者:陈国华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新四军作为威武之师、铁军之师,共与日伪军作战2.46万次。毙伤日伪军29.37万人,俘虏反正日伪军12.42万人,成了华中地区抗战的“钢铁长城”。新四军之所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纵横捭阖、威震敌胆,取得如此辉煌战绩,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这完全是党的英明领导和指引的结果。

筚路蓝缕迎曙光

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率红军主力撤离苏区进行战略转移,留守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孤悬敌后,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下,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党中央一直关注着这支革命力量。1935年10月,当主力红军一到陕北时,党中央就立即派人到闽浙赣粤边区去寻找他们。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定。1936年12月下旬,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应张学良、杨虎城的请求,迅速派周恩来赶赴西安斡旋和平解决事变,并当面与蒋介石商谈国共合作抗日事宜。在全国抗战救亡运动高涨的压力下,国民党蒋介石不得不接受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同意对中央红军进行改编,因而也为南方红军游击队的改编打开了希望之门。1937年3月,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博古、林伯渠与蒋介石、邵力子、张冲等经过艰难的谈判,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正式将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此时,中日淞沪开战,国民党集中主力应对日军进攻上海,蒋介石对南方红军游击队采取招安和诱降政策,企图把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地方民团和保安部队,以脱离共产党的领导。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在8月底发出《关于南方游击区工作指示》,要求南方红军游击队“在保存与巩固革命武装,保障党的绝对领导之下,部队可以自行改变番号,用抗日义勇军或抗日游击队名义进行独立活动,以免遭国民党的欺骗”,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招安诱降的阴谋。蒋介石在收买和招安红军游击队的诡计破灭后,不得不同意将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但在人事任免问题上再耍手段,妄图把国民党军统人员安插到新四军来。中共中央强调改编后的新四军“要坚持共产党领导,国民党不准插入一人”的强烈要求,使新四军改编工作完全置于党的正确主张之下。
  1937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正式批准新四军改编为一个军四个支队的方案,并决定成立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分会,由项英任书记,陈毅任军分会副书记,以全面加强党对新四军的领导。至此,南方红军游击队走出筚路蓝缕,统一戎装迎曙光,在国民政府的旗帜下团结抗战,成了党领导的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

“五四指示”明方向

对于新四军组建后的发展方向和驻防地域,党中央十分重视,毛泽东为此作了两次“五四指示”。然而国民党蒋介石始终视新四军为心腹之患,必欲消灭殆尽而后快,故意把新四军调往安徽岩寺至芜湖一带狭小地区,企图把新四军置于国民党军二、三战区的监视之下,再借助日伪军之手消灭新四军。新四军内部也有少数领导人强调华中地区的特殊性,抱着“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幼稚想法,放弃独立自主的抗战原则,提出所谓的南进黄山、天目山以至江西老区打游击的错误主张。为了从战略上重视和处理好新四军的发展问题,1938年9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再次作出“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明确决定,指示新四军应把经略华中敌后抗战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将推进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战略连接提到了重要议程。为了传达六中全会精神,中央指派周恩来到新四军军部驻地安徽云岭进行视察传达,制订出“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具体行动方针,让新四军的发展目标更加深细精准。
  为了落实中央的战略大计,中共中央还于1939年1月成立了中原局,委任刘少奇为书记,主持华中大局。刘少奇根据中央的要求,通过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苏北地区物产丰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群众基础好,是新四军发展的突击方向”的正确建议,再一次肯定了中央发展华中战略意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毛泽东也分别在1938年5月4日和1940年5月4日,给中原局和新四军军分会发出指示,要求新四军“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当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江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分渡江进入江北地区。”“要不受国民党的限制,超越国民党所允许的范围,不要别人委任,不靠上级发饷,独立自主地放手扩大军队,坚决地建立根据地,在这种根据地上独立自主地发动群众,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政权,向一切敌人占领地区发展。”
  毛泽东的两次“五四指示”,不仅为新四军开展敌后武装斗争和创建抗日根据地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为新四军打破国民党的禁锢樊笼找到了出路。根据中央精神和毛主席的“五四指示”,新四军大踏步地向华中敌后推进,在短短的5年时间内,就创建了8块稳固的抗日根据地,成立了164个县级民主政权,根据地面积达到26.8万平方公里,人口突破4346万人,从而使新四军立于不败之地,成了华中抗战的中流砥柱,这些成绩的取得,完全是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的结果。
凤凰湼槃再出发
  1941年初,是新四军发展史上严重困难的时期。国民党蒋介石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为了消灭北移的新四军,1940年底蒋介石秘密下达“消灭黄河以南匪军计划”和“解决江南新四军方案”,命令顾祝同调集20万国军对皖南新四军进行“围剿”,悍然于1941年1月4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造成了新四军的重大伤亡,严重消损了抗战力量。中共中央针对国民党蒋介石的倒行逆施,组织全党全军掀起了反制措施。1941年1月18日,毛泽东首先通过《新中华报》发表《中共中央发言人对皖南事变发表谈话》,怒揭国民党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是国民党挟其十年反共之成见,屡屡加害新四军之毒计”,呼吁“全国一切爱国军民同胞,全世界同情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公正人士,与共产党人团结一致,惩办罪魁祸首,制止内战罪行,团结共御外侮。”1月17日,周恩来也在《新华日报》上题写“江南一叶,千古奇冤,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挽词痛斥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行径。为了抨击国民党蒋介石的罪恶行为,中共中央还联合民主人士共同反击。1月20日,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等人致函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指斥他们破坏团结,破坏抗战大局的卑劣行径。
  为了赢得国际舆论的支持,中共中央还通过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纽约《先驱论坛报》刊登文章,揭露皖南事变真相,引发国际社会强烈谴斥国民党反动行径。在中国人民正义力量感召下,苏联大使潘友新主动会见蒋介石,发出“内战就意味着灭亡”的外交照会。英国驻华大使卡尔也劝蒋介石停止国内冲突。特别是美国总统罗斯福警告蒋介石如不停止内战,美国就无法大量援华,表示要停止财政支持。中共中央和国内外一边倒的斥蒋舆论,给了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沉重打击,赢得了各界人士对新四军的支持和同情,同时也还了新四军的政治清白。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由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全军统一编制与番号,组建七个师一个独立旅,使新四军得到了更大发展。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新四军成了一支完全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信赖的华中抗战“钢铁长城”。

整风整训铸辉煌

新四军进入华中敌后抗战,部队即处于日伪、顽、我复杂的三角斗争环境之中,新四军的党员和排以上干部又是来自各地区,经历不同,出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政治理论水平、工作作风都有差异,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风气。这些不良之风对于加强军队团结、开展对敌斗争以及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都是严重的阻碍。因此,党中央十分重视新四军的军政素质建设,先后组织开展了整风整训两大运动。1942年5月,中共中央在组织延安整风的同时,也以中央宣传部的名义为新四军下发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华中局也在是年5月下发了《关于开展整风运动的决定》,分别对新四军的整风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1942年6月,中央决定成立新四军整风工作领导小组,由饶漱石、陈毅分任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同年6月中旬,新四军军分会也成立了整风学习检查委员会,由曾山、赖传珠、彭康为正副主任,着力从组织上确保全军整风工作的顺利开展。考虑到新四军的整风运动是在战斗十分频繁的情况下进行,中央又作出分期分批开展整风的工作要求,从1942年开始,到1945年8月结束,前后经历三年零四个月。
  通过整风,新四军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干部队伍更加纯洁,非无产阶级思想得到系统清理。政治上增强了党性,提高了执行正确路线的自觉性。加强了纪律性,为部队之间、干部之间、军政之间的团结打牢了基础。
  1944年7月,中共中央为了准备战略反攻,又向华中局和新四军军分会发布了《整训军队的指示》,要求部队在一年时间内“加紧整训部队,使军队的军事素质与政治工作极大地提高一步,准备将我军发展一倍至数倍的条件,以适应战略反攻时的需要”。为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要求,华中局立即于同年10月向华中各根据地和新四军各部队下达了整训任务指示,要求各级首长亲自组织,深入动员,具体指导,认真处理好作战、整风、生产工作,确保整训任务的落实。整训工作从尊干爱兵教育入手,以技术、战术练兵为主,同时结合整组民兵、自卫军等后备力量,以提高军政素质与发展作战力量为目的,大力开展政治整训和军事练兵,壮大部队实力。到1945年8月,新四军已拥有7个主力师和浙东部队共26个作战旅,2个地方旅,共21.5万余人,地方部队拥有7个军区,25个军分区,共有部队9.7万人,建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铁军”,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和解放事业创立了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