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中国的“保尔”吴运铎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上世纪50年代初,苏联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名言,曾经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以对共产主义的无限信仰,投身到热火朝天的革命事业中去。而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特级劳动模范吴运铎,则成为人们敬仰、崇拜的偶像。
吴运铎出生于江西安源煤矿一个小职员家庭中,曾当过煤矿学徒,自幼就对煤矿机械设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参加了新四军,在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从事修理和制造枪炮子弹工作。在抗日战争最艰难困苦的年代里,他带领7名学徒,随新四军部队从皖南到苏北、淮南、东北等地,用简陋的工具,土法上马,千方百计为部队研制生产尽量多的武器弹药。在拆卸旧炮弹、生产新炮弹的过程中,吴运铎曾四次负重伤,左手四根手指被炸断,左腿膝盖被撕开,左眼几近失明,浑身上下受伤一二百处。在治疗过程中,他经常在不使用麻药的情况下,接受手术,以坚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他被送往苏联治疗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曾专程前往医院,看望这位“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1952年,吴运铎出版了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小说以作者的亲身经历,用通俗的文字,向人们传达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鼓励年青一代献身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的优秀作品。该书曾被译成俄、英、日等多国文字,总共发行500余万册。
62年前的访问
1959年初,我作为南京大学历史系二年级的一名学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赴京参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团。南大10个系与新闻专科学校,每个单位派1名学生代表,连同带队领导及校刊记者,总共约十四五人。
元月3日,我们利用周末的机会,联系上了时任447厂总工程师、重工业部第一研究所所长的吴运铎,前去访问。吴运铎答应了我们的请求,热情地在家中接待了我们。我们都是一群20岁上下的大学生,而他在我们的眼里却是位“老革命”。我们每个人都好奇地注视着眼前这位“大英雄”的一举一动。他的形象,我们早已在阅读《把一切献给党》这本书时熟悉了。他穿着一身灰布制服,就像一名普通的中年工人。他的左手已经残废,不能正常使用;左腿走起路来也明显地不方便;眼睛经过苏联医师的治疗,视力虽不正常,但外表看上去已经没有什么异样。
同学们不放心地问他:“吴运铎同志,你受过那么多伤,现在身体怎么样?”
吴运铎爽朗地回答:“很好嘛!”他特地走了几步,是有些不稳,但明显显示出一副若无其事的神情。他告诉我们,他手上正抓着几项科研工作,已经有一个多月每天工作到深夜一两点钟了。他笑着对我们说:“我们现在生活在朝气蓬勃的年代,时间不等人,要不断革命嘛!”一种革命者的豪情壮志,从他那质朴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我们注意到,在吴运铎客厅的书橱里,整齐地排放着许多书籍,其中有一排是精装的俄文书籍。为了向科学进军,他曾经被派送到苏联学习过两年俄语。他应当能够查阅一些有关的俄文技术资料。
这时,物理系的孙良民同学代表我们,请吴运铎谈谈关于人生观的问题。
“好吧,先从生活的目的谈起。”吴运铎侃侃道来。根据我当场的记录,他是这样说的:
人,活在世界上,都有他的目的,这是每个人的切身问题。尽管有些人不懂哲学,但他有他的哲学观点。在生活中,人们有形形色色的生活目的,总结起来有两种——资产阶级把自私自利当作生活目的;无产阶级活着为了千百万人的解放和为千百万人创造幸福。正因为对幸福的看法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生活目的。
有人把学习看作幸福,也有人把劳动看作幸福;但也有些人却死死不放资产阶级的“幸福”。在我们看来,当我们的劳动变成了人们——千百万人的幸福时,也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我们时代的特点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也就是当人们都有了幸福的时候,我也就有了幸福。
此时,同学们个个都聚精会神地在聆听吴运铎的教导,都努力想把吴运铎的每一句话,毫无遗漏地记录下来。只见吴运铎将话锋一转,向大家提出了问题。他说:“你们也不要只顾作记录,要把我说的话在脑子里转一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让我讲点什么,趁这个机会,可以提出来。”中文系一同学接着提问:“吴运铎同志,你讲的幸福观对我们教育很深,都说到了我们心上。但是,为什么在实践中,一种正确的幸福观并不那么容易确立起来呢?”吴运铎微笑一下,表示了对她所提问题的肯定。他接着说:伟大的生活目的是怎样确定的呢?有些青年人听了一篇动人的报告,或者看了一场有意义的电影,都会记日记、发誓,决心痛改前非。可是,要建立高尚的理想,只有通过思想斗争,而不是发誓、忏悔可以解决的。一个人如果经受不了外界的引诱和考验,必然会一天一天地懦弱下去,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松斗争。我们要时刻警惕,不让自己的思想沾染上一丝一毫资产阶级那种见不得人的坏东西。只有在斗争中,才能使我们变得更坚强。
吴运铎接着说:在任何时候,应该保持自己头脑的清醒,应该经受得起任何考验。在失败的时候,在刑场上、在敌人的面前,应该是坚强的,头脑清醒的。但在胜利的时候,也要能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坚强的人。当大家向你鼓掌的时候,不要飘飘然,当别人崇敬你的时候,如果你不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话,那是非常危险的。任何人把工作做好了是应该的,是天经地义的。工作做好了,应当首先考虑到群众、集体的力量,考虑到这是党的教导、培养,才给你创造了完成任务的条件。
说到这里,吴运铎要我们提一些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由他来解答,大家一起讨论。崔承琦同学说:“我们地理系有些同学认为,成天在外面到处跑,翻山越岭,太苦了,而且这样的工作也太简单,所以不大愿意干。”吴运铎听罢,略加思考,回答说:“有人不愿意到野外去测量,这是他的生活目的不明确,他对究竟为什么活着不清楚。我们的一切都是属于人民、属于党的,党要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扫地、烧开水同样都是为了建设祖国。一个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也是最伟大的。当一个人真正树立了伟大理想时,他会认为一切轻视平凡劳动的看法都是可耻的。有些人不愿意学地质、地理,这里甚至有的是工农成分的同学,这不仅是忘本,而且是在叛变自己的阶级。”说到这里,吴运铎微微有些激动。他用一种鄙视的口气说:“住的是洋房,吃的是白面,这些我们在过去想也不敢想。这样的生活还能算艰苦吗?再说,总不需要付出生命吧!坐在课堂里,不会掉下一颗炸弹。这些人,如果想想自己的父兄,想想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战士,他们就会感到自己的可耻。”
虽然吴运铎的话,是针对地质、地理系同学说的,但怎样对待平凡的劳动,怎样去刻苦地学习,这个大题目却是关系到每一个学科的同学,关系到每个青年学生的成长。所以每个同学都在认真记录的同时,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和纯洁的洗礼。
闪光的题词
吴运铎和我们的谈话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拿出笔记本和名信片,请他给我们题词留念。吴运铎并没有怎么推辞,把为我们题词,看作是自己的一份工作和应尽的社会义务。他戴上眼镜,拿出钢笔,用那只仅存的、粗糙的右手,为我们逐一题写了40分钟的勉励词语。他的题词,大多选自《把一切献给党》书中的思想精华,11份题词,各不相同。这些题词,曾由南京大学校刊编辑部从各人手中搜集起来,刊登在1959年1月14日的《校刊》上,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引起强烈的反响。题词中有:“把一切献给党”,“寻找困难,顽强战斗”,“我们时代的青年人,要忘我地劳动,顽强地学习,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党走”等。
吴运铎给我的题词是:即使自己变成了一撮泥土,但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路上,让自己的伙伴们踏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当我们从吴运铎手中接过那饱含深意的题词时,心中都感到无比温暖、激动。这是英雄吴运铎对我们的教诲,是他在教育我们怎样做人,要有怎样的信仰。他的教导,顷刻间化作了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巨大动力。深夜,我们步行在零下18℃的严寒道路上,内心却感到无比激动,热血沸腾。我们都立志要按照吴运铎的教导:努力锤炼自己,把一切献给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