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期●老区采风●

筑梦田间的“新农人”单邵林

作者:徐祥忠



阳春三月,正是植树的好时节。这对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镇李庄村的苗木管护师单邵林来说,也是全年的生意旺季。3月9日,笔者见到他时,他正和工人们一起装运苗木。“这一车是运到上海市郊的,能卖个万把块钱呢。”单邵林说。
  一双高筒胶鞋沾满泥,牛仔裤上两膝盖磨成亮白,头上的帽子帽檐也变了形,这怎么看都跟坐在格子间里的、西装笔挺的银行职员挂不上钩。可就是这样一个曾经在格子间里办信贷业务的人,从2013年起放弃了稳定的“铁饭碗”,带着多年的积蓄回到老家,在西亭镇李庄村投资100万元,承包了60亩土地培植苗木、种植果园。他的这一举动,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单邵林义无反顾地说:“种植苗木既能绿化家园、净化空气,又能增加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挫折面前不气馁

隔行如隔山,单邵林苗木种植之路并不顺利。2013年初,正值寒冬,在一个做苗木生意朋友的介绍下,他到浙江一家苗木基地采购了4000棵香樟和几百棵榉树树苗。“种下去三四个月,不仅没等到新芽,七成的苗木都枯黄了,这一年我亏损了40多万元。”单邵林说。由于第一年试种没有经验,他只能狠心把没成活的树苗连根拔起。他向专家请教后得知,原来是树苗没有浇透,也没有添加生根药剂。失败是成功之母,第二年,单邵林种植的树苗成活率达到了95%。

立体种养增效益

2013年,单邵林开始发展林下经济,当时苗木基地长了好多杂草。他请来工人,把田间的杂草全部清理干净,种上畅销的西兰花。但因疏于管理,他种的西兰花品相一般,只卖到别人四分之一的价格。
  第二年,单邵林尝试发展生态立体种养新模式,购进300多只鸡鸭鹅在苗木地里饲养。同时,他注册成立了南通奇林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并把种植规模扩大到100多亩。走进他的30亩立体循环经济试验田,林地苗木密密麻麻,鸡鸭鹅成群结队地悠哉觅食。单邵林说:“林下放养,可以保证鸡鸭鹅每天的活动时长,保障肉质和口感,而且它们的粪便还能滋养苗木。”奇林土鸡和鸡蛋成了人们走亲访友的“抢手货”。目前,30亩林下经济试验田里,每年家禽的销售额达40多万元。
  2018年,单邵林又承包了50亩土地,种植了石榴、李子、柿子、无花果、梨树、桃树、枇杷等多个品种。他的果园吸引了上海、南通等地的城里人带着孩子前来观赏,体验采摘和农耕的乐趣。

带动乡邻一起富

一人富不足奇,大家富才光荣。单邵林注重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致富。这些年,单邵林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带着50多个有体力、无技能的中老年人在公司负责苗木管理和蔬菜种植,这些闲散劳力人均年增收两万余元。他每年发放给农户的土地租金就达130万元。李庄村十四组黄某学,原先是个贫困户,到了奇林公司后做施肥、育苗、除草等工作,每年有几万元收入,过上了小康生活。村党总支副书记苏娅楠说:“李庄村纯农户占比较高,全村全面实现小康目标也有单邵林的一份功劳。”
  谈到回乡发展的感受,单邵林说:“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回到家乡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既是回归也是回报,有效地解决了老年人种不了地、年轻人不愿种地的难题。只有转型升级,才能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

“一群鱼”润泽千万家,“一群鸡”成就大产业,“一片树林”走出增收路。乡村振兴,路在脚下,单邵林这位“新农人”正在希望的田野上放飞着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