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期●文化战士天地●

陆仁生:功勋卓著的战地记者

作者:杨瑞庆

1949年5月28日的上海《解放日报》创刊号上,发表了由陆仁生拍摄的人民解放军攻入市区后露宿街头的新闻照片。由于展现了人民解放军“严守纪律,不入民宅”的爱民形象,在社会各界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摄影者居高俯拍,截取路边民居一角,真实地抓拍到两排战士和衣、盖帽、穿鞋,席地而睡的场景,连紧扎双腿的绑带都没有卸去,有的怀中还抱着钢枪,随时准备听命出战。要知道那是发生在5月27日上海解放当晚的事件。解放军战士夜以继日地浴血攻城,已是筋疲力尽、劳累不堪。由于部队还没有固定营房,为了严守进城纪律,带兵指挥员只能宣布就地休整。战地记者陆仁生敏感地抓住这个生动画面,立即摄入镜头,留下了震撼沪上的珍贵史影。之后,这张名为《露宿街头》的照片又被新华社转发。从此,人民解放军秋毫无犯的高大形象有口皆碑。上海市民拥护人民解放军,支持部队顺利地完成了接管大上海的任务。这张照片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摄影者陆仁生也因此声名远扬。
  陆仁生(1919—1980),江苏昆山巴城人,1932年在昆山县立中学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虽然他学历不高,但在那个年代,陆仁生也算是个文化人,因此他不甘心在乡间碌碌无为。为了学有所用,他到邻县常熟城里的卢山照相馆当起了学徒。
  陆仁生自从触摸到时尚的照相机后,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陆仁生的摄影技术已在当地小有名气。当抗战全面爆发后,陆仁生按捺不住一颗立志报国的心,他盼望能用摄影之长为抗日出力。
  1940年,昆山、常熟一带活跃着江南抗日义勇军的身影,陆仁生毅然决定加入“江抗”部队,不久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培养下,陆仁生先后在江阴、宝应、江都、沙洲等地的抗日民主政府中任职。由于陆仁生擅长摄影,还多才多艺、能力出众,所以各项工作都做得风生水起。
  1946年,部队领导发现陆仁生有摄影特长,就把他调至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任军事记者。从此,他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出生入死地为战争留影,如留下了兵团战士奔赴战场的行军场面,留下了淮海战役中支前车队的慰问场面。由于成绩突出,陆仁生先后担任苏中军区摄影组组长、华中野战军摄影组组长。他肩扛摄影器材,跟随部队南征北战,摄下的许多真实的战争画面,成为记录新四军、解放军叱咤风云的珍贵历史档案。
  陆仁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冒着枪林弹雨,拍摄了大量军人风貌和战争场景。有些图片还来之不易。如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打响了淮海战役,为了统一指挥,成立了以邓小平、陈毅、刘伯承、粟裕、谭震林五位领导组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陆仁生获悉后,很想拍一张五名总前委的合影。但他们分兵把守阵地,很难有聚首的机会,拍照愿望一直没有实现。直到1948年12月中旬,总前委书记邓小平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召集了另四位总前委人员前往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开会,研究两大野战军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的兵力部署问题。陆仁生抓住了那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趁会议休息的间隙,就在指挥部的屋前留下了这张淮海战役总前委的合影照片,成为陆仁生片库中最有纪念价值的一张影像。
  那时,部队军费拮据,很难拥有高质量的照相机,而且胶卷经常无钱购买,只能利用缴获的战利品将就。部队首长也知道陆仁生常有“无米之炊”的烦恼,因此,张爱萍将军在一次到东北旅大出差时,购买了一架高级照相机,并托人带到华东解放区,送给望眼欲穿的陆仁生,才使他利用这台比较高级的相机,在随后的岁月里,拍摄了许多发生在解放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从1948年9月开始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很快控制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全国解放已近在眼前。但如何接管城市、管理城市,成为中共高层领导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因为当时各地进城后常有不愉快的事件发生。就在4月23日,“三野”战士渡江攻入国民党盘踞的南京后,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发生了口角,西方媒体乘机污蔑人民解放军在搜查美国驻华大使馆。中共领导听之十分震惊!经调查,完全是一场误会。这一事件向即将执政的中共领导人敲响了警钟——部队进城务必严守秋毫无犯的纪律。于是,就在解放上海前夕,总前委在江苏丹阳集结了10万大军,向他们作战前动员,并制定《入城守则》,特别要求做到两条:一是为了保护城市建筑,市区不准使用重武器;二是部队一律不准进入民宅。负责整训的陈毅军长还补充要求——即使遇到下雨天,遇有伤病员,也不准进入老百姓的房舍,这是铁的纪律,务必遵照执行!
  1949年5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对国民党部队重兵据守的上海进行最后一轮攻坚战。经过十多天的围城血战,国民党守城部队只得缴械投降,上海解放。其间,陆仁生手拿照相机,深入第一线,拍下了解放军马队浩浩荡荡走过外白渡桥的雄姿,拍下了解放军战士整装列队走过南京路的雄姿。他还要抓拍解放军严守纪律的图像。于是,他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市区,寻找感人场面。当1949年5月27日“三野”主力九兵团入夜攻入上海后,严格执行《入城守则》,战士全部露宿街头。陆仁生敏感地发现了这个感人场面。借着昏暗的路灯光线,利用张爱萍将军送给他的照相机,悄悄地按下了快门,就这样留下了那张影响深远的经典照片。
  翌日凌晨,上海市民发现了解放军露宿街头的真实场景时,无不感动,市民们由衷发出一片赞扬声,又在刚出版的《解放日报》上看到了这张纪实照片,大家称赞人民解放军是“爱民之师”“仁义之师”,纷纷涌上街头,载歌载舞地欢迎解放军。那时,33岁的企业家荣毅仁正想移居香港,就是看到了解放军不进民房睡马路的动人一幕后,决定留居上海,并要求工厂立即复工。由于荣毅仁做出了榜样,许多民族资本家把资金和产业留在上海,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
  上海解放后,华东军区政治部成立了美术摄影科,陆仁生担任科长。1950年,陆仁生还担任华东军区战士画报社社长。1954年,南京军区为了调集文化干部支援安徽建设,陆仁生被派至安徽省干部文化学校任教,1956年调入《合肥晚报》,任摄影组组长。从此,陆仁生就在安徽大地上发热发光,他仍用照相机记录火热的生活。可惜的是,陆仁生于1980年因病逝世,时年仅61岁。
  陆仁生是从昆山走出去的杰出摄影家,他的很多摄影作品成为见证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经典档案,可谓功勋卓著,影响深远。